践行嘱托十年间丨“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原标题:抓好老城保护提升,让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践行嘱托十年间)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胡同、四合院,被称为北京的魂,也是这座古城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
北京前门东区是北京老城重要历史片区。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沿草厂四条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风貌。一条胡同300多米,总书记从北到南边走边看,“我一直在想,咱们老北京的胡同怎么办?”
“怎么办”的思考,事关城市治理的大课题,彰显民生冷暖的大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老北京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胡同,要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如今走进草厂四条胡同,古朴的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就连路旁也换上了老北京样式的木质灯杆的路灯,最大限度地还原了胡同的历史风貌。灰墙之下一抹抹青翠,葡萄藤爬满架。院里古韵悠长,室内则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老胡同居民过上了现代化新生活。
说起这些年胡同的变化,胡同居民朱茂锦老人感慨万千:“找回了小时候的感觉,但又比那时候好得太多了!总书记来家里做客的时候,问水电、问气暖,他惦念着咱老百姓的日子好不好,柴米油盐的小事都放在心上。”
老北京人常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2019年底,北京市就实现了对以胡同为代表的全市3000余条背街小巷的全面提升。2020年,又启动新一轮为期3年的背街小巷整治行动。“架空线入地”让天空亮起来,“胡同不停车”让生活静下来,“厕所革命”让生活环境美起来。2021年有关民意调查显示,北京市民对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总体满意度达95.6%。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我们认识到,胡同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要让它们跟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张越说,过去我们更多偏重于历史风貌保护,通过参与胡同保护修缮,我们面对面地跟老百姓沟通,去了解居住者改善的意愿和诉求。
每条胡同、每个院子,深入考证不同年代的历史演变过程,建起数据库;将一砖一瓦、每个老物件,尽最大可能修复复原……几经修订,《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落地成规。同时,以推行责任规划师制度为抓手,全市16区和经开区入驻257个责任规划师团队,顺应社区居民更新改造需求,自下而上推动城市更新。
胡同又逢春,古都生机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202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2021年8月,《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出台,明确了北京城市更新的目标和方向。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玉民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减量提质要求,传承文脉、保障民生、留住乡愁。”
记者:朱竞若、贺勇;视频制作:赵鹏、安博文、朱笑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zyxw/gn/2022-06-28/7618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