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新年前这场“云外交”,意义重大!
北京时间12月30日晚,习近平主席同德国、法国、欧盟领导人视频会晤,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即将告别2020年之际,中欧共同给世界送上一份“新年贺礼”,有何重大意义?
更新起点
2020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在这一特殊年份如期达成协定,标注了中欧经贸合作的里程碑,推动双边关系站上新起点。
回顾7年艰辛谈判历程,就知“如期”二字有多珍贵——
2013年底启动,正式谈判举行了35轮,仅2020年就有10轮,占了近三分之一。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2020年对世界和中欧双方来说都是十分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
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中欧双方迎难而上,克服重重障碍,最终完成谈判,成果来之不易。
12月30日晚,习近平同德国、法国、欧盟领导人举行视频会晤。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跑过7年“马拉松”,谈判年底终于尘埃落定,原因何在?
中欧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持续推动、引领谈判,为谈判取得成果提供了根本保证。
今年9月14日中德欧领导人视频会晤时,习近平主席与欧方领导人重申年内完成谈判的政治决心,为下阶段谈判提供战略指引,共同释放坚定信心和积极信号。
近年来,无论是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还是在G20领导人峰会,习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外交场合提到这一谈判,并就谈判多次与欧盟及其成员国领导人深入交流意见。
作为世界重要的两大经济体,总免不了摩擦,然而最终跨越分歧,达成共识,靠的是什么?
坚持和平共处、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对话协商——习近平主席曾对中欧合作提出“四个坚持”。
这是协定达成的关键,也是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新局的“密码”。
更高开放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中国是扩大开放的宣示者,也是一诺千金的践行者。从年初外商投资法正式施行,到年尾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国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扩大开放承诺。
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显而易见,“高水平”是此次谈判的关键词,也是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鲜明特色。
进入新发展阶段,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正瞄准更高水平开放发力——
就在一个多月前,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宣告了世界上最大自贸区诞生,意味着中国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之路上更进一步。
五天后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方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彰显了中国迈向更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与信心。
这是11月19日拍摄的繁忙的钦州港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如何顶风破浪更好参与国际竞争?
“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习近平主席鲜明指出。
一个个高标准经贸协定谈判的推进,正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生动注脚。
更大担当
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习近平主席对中欧两大经济体这样定位。
如此体量,如此地位,投资协定达成意义自然非同一般。
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累计投资存量超过2000亿美元……可以想见,有了协定的制度性安排,中欧经贸合作巨大潜力迸发将源源不断。
虽是双边谈判,谈判意义却超越双边。
一个是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一个是全球最大发展中经济体,二者深化合作,无疑为新冠疫情冲击下复苏缓慢的全球经济注入信心和希望。
意义不仅在有形数字,更在无形精神——逆全球化浪潮下,中欧充分彰显了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责任与担当,携手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双方如期实现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预期目标,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也将有力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欧两大市场的重要贡献。
不少人应该还记得疫情发生后,“钢铁驼队”中欧班列运送抗疫物资的感人场景。今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已突破1万列,成为中欧互助合作的鲜明写照,也为全球抗疫开辟了一条生命线。
6月23日,满载防疫物资的中欧班列抵达法国巴黎东南郊的瓦朗通,此次班列是中法首趟抗疫物资专列。新华社记者 徐永春 摄
站在新起点上,习近平主席为中欧合作发出新倡议——
协调抗疫行动,共促经济复苏,对接发展战略,加快绿色发展,推动多边合作……
展现担当,积极作为。新的时代征程,中欧携手,必将为推进世界和平进步发挥更积极作用。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zyxw/gn/2021-01-01/6694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