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伟大抗疫精神 铸就民族复兴精神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总书记的讲话引发热烈反响。通过这场抗疫斗争,大家更加坚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中国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不可阻挡!

  习近平指出,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总书记的讲话让获奖代表,以及亿万为抗疫出过力的人们,都能深切感受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教授 钟南山:这次授勋绝对不是对我一个人,是对整个医疗卫生界,防控人员的一个极大的认可、肯定和尊重,这个是我体会最深的,为什么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总是压不垮的,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是有一个精神,只要一个民族有这样的精神,他永远压不垮。

点击进入下一页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 张定宇:我说我们胜利了,总书记亲切地关心我,还说你要注意身体,站在我们的人民领袖的身边,我们感到非常的温暖,也感到身上有无比的这种力量和责任。对我们的这种尊重,实际上是对我们英雄人民的尊重,我们中国从来不缺英雄的人民在推动我们的祖国的进步和发展。

点击进入下一页

  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大家表示,总书记点明了伟大抗疫精神的现实内涵和历史意义,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新的精神丰碑。

点击进入下一页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张伯礼:总书记总结了5条抗疫精神,我觉得这是最令我们震撼的,这个精神不光指的是对这次抗疫,对我们以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都是需要这种精神,特别是第一条,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是对我们所有年轻的一代最好的国情的教育,共产党宗旨的教育。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 刘正印:举国同心,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老老少少有一份力发一份力,有一份光发一份光,我们的这个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国人民一条心来发挥一个最大的能量,来投入到整个的战“疫”当中去。

点击进入下一页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陈薇:尊重科学,这么多年我们国家在科技上的大量投入,我们有能力、有底气,我们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也是舍生忘死的,能够在最快的时间跟科学的精神的理念下,来做出经得起国际国内外同行检验的硬核的科技成果,所以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对我来说是感同身受的。

点击进入下一页

  总书记强调,“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展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至高原则,也成为伟大抗疫精神的生动注解,让听者为之动容、为之自豪、为之鼓舞。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河南新乡辉县裴寨村党支部书记 裴春亮:作为一个基层的农民代表,在大会堂听到习总书记讲到,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当时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都流了,人的生命至上,做个中国人真好。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代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院长 王伟:我们在和国外交流的时候,国外总是问我们,你们到底是多大年龄就不救了,什么样的症状就不救了? 当时我们回答说,在我们中国没有这一说,生命至上,我们都必须救治。在武汉,我们有3000多个是80岁以上的病人,我们彻底救活了。就像总书记说的,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我觉得体现得非常淋漓尽致。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 祝新根: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听了非常感动,作为江西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能够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我感觉非常有意义。只要祖国需要,我愿做挺身而出的凡人。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护师 王琪:习总书记说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对于我们青年一代来说,是非常大的鼓舞,也是鞭策。接下来,我们继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不断地去学习更多的技术,去救助更多的患者。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zyxw/gn/2020-09-09/6494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0-09-10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