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在稳中有变中实现稳中求进
主持人:本报记者 温源
采访嘉宾:
闫敏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高凌云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程大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用两个“稳”字定调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但同时,会议对当前经济的研判调整为“稳中有变”。“变”字一方面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表现为经济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挑战新方略。会议同时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个稳”的要求,释放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强烈信号。诸多“稳”字,凸显出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同时也传递出中国经济及时化解矛盾、深化改革开放、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定力。
1、稳中有变,经济运行面临新挑战
记者: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将会出现哪些变化?
闫敏:“变”主要体现在国际和国内环境两大方面,表现为四大变化:第一,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加大。尽管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但是美国对欧盟、中国、日本、加拿大等主要经济体发动贸易制裁,给世界经济未来发展带来显著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指出,美国发动的针对全球的贸易战有可能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长率到2020年降低0.5个百分点,意味着全球经济将损失4300亿美元;同时贸易壁垒会阻碍投资,抬高国际商品价格,扰乱国际供应链,减缓新技术的传播,降低全球生产率。第二,中美经贸争端不可避免。今年以来,美对华贸易摩擦不断扩围升级。本轮中美贸易战具有长期性、严峻性特征,表现为持续时间长、涉及产品广、征税力度大、战略意图明显。美国对华出口商品实施实质性征税,短期将一定程度上产生几方面影响,一是对我国外贸发展形成冲击;二是影响相关领域就业;三是阻止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加大资本市场震荡。第三,主要经济体货币财政政策出现调整。美国货币财政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化,今年以来美联储两次加息,同时缩减资产负债表,实施减税措施等。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也在逐步退出缩减量化宽松政策。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调整将提高其国内资本收益率,吸引全球金融和产业资本流向发达国家市场,部分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外流、投资资金趋紧等风险。第四,投资下滑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受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格控制和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和购买服务、清理和规范PPP项目以及金融机构严监管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基建投资增速大幅放缓,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对经济平稳运行形成压力。
高凌云:变化在外贸领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进出口贸易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据海关统计,1-6月份我国累计进出口贸易总额2205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6.0%。可以肯定的是,全年的贸易增速仍将维持这一水平。可能有些人会忧虑中美贸易摩擦会对贸易产生较大影响,但根据我们的监测,清单产品的进出口所受影响不大,均在可控范围之内。
其次,贸易结构持续升级。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将持续上升;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同比仍将较快增长;我国对大宗能源、原材料商品总体进口增幅仍将较大。再次,贸易的发展将更加平衡。我国从优化进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方面提出多项政策举措,预计后续效果将非常明显,事实上,我国货物贸易顺差自2016年第三季度起,已连续8个季度呈现同比收窄态势,这一趋势将会持续下去。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由于中美贸易结构的特点,美方发起的贸易摩擦并不能减少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同时,我国贸易制度改善层面将提速提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向更高层次推进;继续实行一系列扩大进口政策措施;贸易便利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对国内外市场和制度变化更为敏感的民营经济状态也会随之向好。
当然,问题也不能忽视。一方面,中美经贸摩擦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贸易摩擦导致的进口品价格上升、国内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从内需来看,我国投资需求相对不足,从而对进口形成叠加的不利影响。
程大为: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影响下,全球经贸格局正进入持续调整期。未来竞争格局会是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在新的产业前沿展开竞争,未来15-20年间因技术变化所导致的全球产业新布局会初步形成,进而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走向。中国在这一轮新技术革命推动下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一是中国人口规模为劳动力要素的提升提供了充分可能;二是中国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三是中国自主创新加速,在多个产业领域从追赶者成为领先者。
近期看,世界经济温和复苏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今年1-5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26家,同比增长97.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6.6亿美元,同比增长3.6%。这说明外资仍看好中国市场,中国仍与世界经济同步。但同时也存在不确定性,一是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持续时间和贸易战的级别会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二是反全球化现象给国际经贸环境带来不确定,也暗示全球经贸格局处于调整状态。
2、影响有限,稳中向好基本面没有变
记者:这些变化将会给我国经济、企业和老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我们有哪些应对的优势和底气?
程大为:我们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的大市场,这个基于人口数量的大市场使中国具有产消一体的增长机会。据预测,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的数量将达到49亿人,其中2/3会集中在亚洲地区,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国。产销一体的机会首先体现在,中国市场的开放性将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对华开展商业活动,中国以一个消费大国的定位为世界经济增长作贡献;其次,新技术催生新的生活方式,中国新兴中产阶级对新产品的接受度相对较高。中国老百姓追随技术进步的新生活趋势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高凌云:部分外媒针对中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宣传,很多是别有用心的。当前我国并不存在外资撤离、进出口低迷的问题。监测显示,中美贸易和我国进出口增长的大趋势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同时,外资对中国市场仍然青睐有加。企业的进入、退出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目前并没有外资企业退出概率高于非外资企业的情况。因此,目前的形势不会影响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更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大势。
任何国家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目前的中国尤为有底气。首先,中国的经济规模巨大,一个国家的经济优势,根本上还是来源于内部市场。其次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如果说到解决问题的效率,那么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与西方的放任市场经济有着天壤之别。同时,我们是顺历史潮流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权威的立场是一贯的,我国进一步落实扩大改革开放举措,既定的安排和节奏是不会变的。
闫敏: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推进改革开放等六方面工作,为下半年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经济方面看,目前我国经济增速连续12个季度稳定在6.7%~6.9%之间,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持续增强,总体呈现“提质增效”的可喜局面,预计未来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将进一步提升。随着我国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降低企业成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措施的实施,未来新动能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将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将加快。从企业方面看,会议提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等措施,意味着实体企业的营商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困扰企业的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将得到缓解。这有利于提高实体企业的投资、生产积极性,保护实体经济企业的切实利益,进一步巩固我国制造业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从居民方面看,会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等,意味着居民生活关注的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将加快,政策的落实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消费,稳定消费者预期。
3、化危为机,高质量发展脚步不停歇
记者: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个稳”。您认为“稳”字具体要从哪些方面着力?如何平衡好“稳”与“变”?
高凌云:稳,意味着不要大起大落,要解决好关键问题。我觉得目前的这个关键还是中美经贸关系问题。以美国单边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确实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我们应及时遏制贸易保护主义风潮的加剧和蔓延。首先,要保持我方既定的对外开放节奏,按部就班地推进相关工作,包括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并推广,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全球的自贸区网络等。其次,要妥善处理中美经贸摩擦,对美方擅自利用单边贸易制裁保持高压态势,积极研究和储备进一步的反制措施,同时团结其他国家维护以WTO为代表的国际多边框架的权威性,同时也要注意以打促谈。再次,要引导企业转“危”为“机”。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从市场、产品、技术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升级引导,调动各类企业的积极性。
闫敏:六个“稳”指明了未来政策的着力点:要进一步稳定当前良好的就业形势,关注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企业的就业变化,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就业保障、培训提质、创造新就业岗位等途径确保就业形势平稳。要持续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提升货币政策灵活性,在总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情况下,结构性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如小微企业、创新产业、重大技术等,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应对外部遏制;实施贸易多元化,积极扩展国际市场,寻求新的商机,推动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标准,有序开放国内相关市场,积极吸引外资进入。
程大为:稳外资、稳外贸就是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目前,我国已经推出了多项新的开放措施,这些措施会持续地发挥作用。只要中国经济内部运行平稳,中国巨大的市场、良好的全产业配套能力将继续吸引外资进入,没有理由因为贸易战而怀疑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处理好“稳”与“变”的关系十分关键,中国有底气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推动自主研发的开展,在已经到来的全球经贸变局中抓住机会。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zyxw/gn/2018-08-14/5194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