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昆山答卷”

8月7日召开的中共昆山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既要提升美丽乡村的颜值,又要丰富强村富民的内涵。”就在不久前,《昆山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出台,方案抛出六个“红色锦囊”,通过“头雁工程”“党群服务”“行动支部”“党建联盟”“乡土人才”和“乡风文明”六个引领,指明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济发达地区如何破题?江苏省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告诉记者,以组织体系建设为牵引,“五大振兴”系统发力,是走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昆山之路”、做好高质量发展榜样的必然要求。2018年年初,乡村振兴被列为昆山市十八项“三年提升工程”之一,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服务和保障功能,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把乡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园,形成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可复制、可推广的“昆山答卷”。

1、通“经络”,亮品牌,三级阵地拥有“磁石般”凝聚力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基层组织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实现党的工作与群众需求的对接,更加彰显党建阵地的吸引力、服务力。

昆山市委组织部在试点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制定了《加强“海棠花红”三级党群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目前,全市已建成党群服务中心4家、服务站164家、服务点57个,计划在两年内实现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的全覆盖。

“金华摆渡人·老汤工作室”是张浦镇金华村党群服务站里最聚人气的地方。2017年从金华村党委书记的工作岗位上退休后,汤仁青把40多年与老百姓打交道的经验浓缩成“三请三到三访三知晓”工作法,通过“老汤工作室”开展“红色接力”,让“老支书”经验得到传承,形成“经验有人传、工作有人帮、成长有人带”的良好局面。改建挂牌半年多来,村里各项工作、服务都通过村党群服务站这一平台发布、实施。作为村级党建阵地,金华村党群服务站已经成为党员、干部、群众最爱来的“办事”“求助”“取经”“充电”之处,党员过组织生活、组织关系接转、村里事务协调、矛盾化解等,都能在服务站完成。

群众有所呼,党组织有所应。陆家镇启发广场由于人员密集,各类矛盾比较集中,信访投诉量居高不下。邹家角社区党总支深入走访调研,设立党群服务点,力求实现党群直通站、邻里互助站、民情集结站三大功能定位。在服务点“红色管家”支部的凝聚引领下,陆续开设了红聚点、微课堂、约活动等体验式、互动式服务,举办廉政文化、信息联络、安全巡查、结对帮扶等“项目认领会”。满满的服务项目排班表、行之有效的“一核四元”工程,促进了党建网格化与社会治理网格化两网融合,真正让党员找得到组织、让群众找得到党员,在提高党组织凝聚力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认同感。

“采用逐级布局的网络架构,把党建工作重心持续向基层、向农村社区、向居民小区下沉,与社会治理网格化有机融合,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昆山市委副书记张月林说。以需求为导向,把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百姓身边,面对面、零距离倾听意见、收集诉求,及时响应和解决群众困难,打通党建引领和服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使三级阵地成为传播党的声音、传递党的温暖的优质载体。

2、谋出路,强产业,“行动支部”带领农民走致富路

在昆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以往,支部仅仅按照就近的原则,对党员进行简单划分。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昆山要求支部更好发挥主体作用,聚焦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把支部建在民生项目上、建到一线工程中,把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具体工作中显现出来。”昆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丽艳介绍。支部每年确定重要的工作目标,根据党员各自的特长、意愿,让他们负责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技术指导、环境保护等不同领域。“根据不同任务命名的行动支部,代表着这个支部的行动方向,他们把党的组织力量与推动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紧紧结合在一起,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淀山湖镇永新村党总支书记陆志斌深谙产业在农村的重要性。2017年,永新村党总支在六如墩自然村成立“产业振兴”先锋支部,重点在特色葫芦养殖产业、民宿农家乐上下功夫。六如墩有两个近似圆形的湖相连,从空中俯瞰很像一个“葫芦”,独特的地形地貌,激发了陆志斌的灵感,他发现,葫芦产业在江浙沪地区是一个空白。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永新村党总支与中国葫芦第一村——山东聊城路庄村达成合作意向,由对方收购托底,永新村建立200亩葫芦基地。如今,育苗大棚里4万多棵葫芦苗长势良好,预计每亩收益将达5000元。

“永新村还积极打造现代农业基地,预计2018年10月开工,实现蔬菜、花卉等无土栽培,以永新村为核心的特色田园乡村综合体逐步形成。”陆志斌告诉记者。

“过去,组织上习惯把综合素质较强的干部配到经济、招商第一线。现在,我们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优先培养选拔到基层。”昆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青林说,对基层干部建立综合评价“一人一档”,实行备案管理,对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失责的基层干部实施责任追究,促进“能者上、庸者下”。

目前,“书记带头,干部带头,党员带头”的“三带头”工作法在昆山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各类“行动支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巴城镇东阳澄湖村位于物产丰饶的阳澄湖东岸,80%的村民从事阳澄湖大闸蟹的养殖销售产业。为此,该村党总支专门成立了“先锋湖畔—三产”支部,以党员经营户带头,以省级农村电子商务村为载体,积极帮助村民达成与电商平台的合作。2017年,“澄大”阳澄湖大闸蟹等5家本土蟹商网上销售额达3942万元,占全村电商总销售额的60.65%,形成了规模和品牌效应,确立了线下体验线上销售的良性循环经营模式。

支部力量下沉到最前沿,“263”先锋、“市容尖兵”“蜜蜂战队”等行动支部,在“美丽昆山”、安全生产、防污攻坚、产业致富等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成为最亮丽的“红色风景线”,也推动了矛盾问题在一线解决、党员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党群干群关系在一线融洽,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证。

3、“吃讲茶”,建讲习所,乡风文明在泥土里生根开花

乡村要振兴,乡风要文明。如何引导老百姓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昆山市把党建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通过开办乡村振兴讲习所,强化人才培育、经验传承,鼓励乡贤、乡土人才传递正能量。

“你这么翻建房屋,影响了邻居出行,以后你的邻居翻建房屋,也跟你一样扩建,让你没路走,你会怎么想?”“抬头不见低头见,邻居之间需要相互帮衬的时候多着呢。”2018年5月的一天,位于周庄镇三珠浜老年活动中心的“吃讲茶能量站”内,一场调解农房翻建纠纷的“吃讲茶”活动正在进行。祁浜村一户村民进行农房翻建扩建,将与邻居之间的通行弄堂变小,影响了邻居的日常出行。经过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老娘舅工作室成员的共同调解,一桩邻里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在周庄,人们有“吃讲茶”的传统。江南人习惯把“喝”茶说成“吃”茶,是因为在品茶时都喜欢配一些腌菜、兰花豆、糖果等茶点。2012年7月,周庄在南湖街恢复了“吃讲茶”场所,成立了民间自发组织的“吃讲茶”协会,并在祁浜村、龙凤村成立了“吃讲茶”分会,成为乡村振兴讲习所的一大特色。

“党群服务要接地气,才会有人气。”周庄镇党委书记张峰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经验。周庄镇党委为民间的这种聊天方式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涵,组建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田秀才”、大学生村官、基层干部为主要力量的志愿队伍参与“吃讲茶”,除了解决邻里纠纷、介绍身边的好人好事,还要向群众宣讲党的政策和精神、议村里的大事小事,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便于党组织及时了解民情民意,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推动工作。

行走在祁庄河岸,祁浜村党总支书记吴洪生告诉记者,这里将建设昆山市乡村振兴南部讲习所。从规划设计图上看,位于祁浜村的南部讲习所内,还保留了“吃讲茶”的场地和习俗。

据悉,昆山在区域南部周庄镇和北部周市镇各规划建设一个乡村振兴讲习所,旨在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培育基地、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创新研发中心、展示乡村振兴成果和交流探讨经验的平台。昆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卿胜介绍,探索设立乡村振兴讲习所,主要是组织乡村振兴现场教学、人员培训和实践指导,其中,昆山对乡土人才的引领作用寄予很大期望。2018年3月,昆山市委组织部公布了29位2017年度乡土人才,他们是一批在倡导文明新风、带动群众致富、调解社会矛盾、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榜样作用,深受群众认可的贤德人士。当前,昆山正在推动设立一批“田秀才”工作室、“土专家”加油坊等乡土人才特色工作载体,进一步推动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随着农村的发展势头变好,2017年至今,从城里回迁昆山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避免了“空心村”现象,在保持江南水乡风貌的基础上激活了村庄。2018年年初,青年沈芳从城市回到家乡祁浜村开办工艺工作室,尝试第一次创业。她告诉记者:“在现有的制度优势下,乡村发展的机会变多了,农村变得更美了,农民更富了,乡风更文明了。推开门窗,树木成荫,绿水环绕;村里的各种产业正在蓬勃兴起,有的已经形成了品牌和规模效应。这样的农村,谁不愿意扎根呢?”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zyxw/gn/2018-08-10/5187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08-11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