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识平:读懂习近平的“新春牵挂”
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往返4个多小时,深入大凉山深处的乡村,走进贫困群众家中嘘寒问暖,谋划精准脱贫之策……
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在他心里,最惦念的是困难群众,最关切的是百姓生活。这份“新春牵挂”,于春寒料峭时节涌起阵阵暖流,为广大干部如何亲民、爱民、为民树起了标杆。
心之所系,行之所至。近年来,从曾经“瘠苦甲于天下”的甘肃定西,到千里冰封的内蒙古大草原,从雪沃纵横的张北草原,到山路崎岖的大凉山腹地,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春足迹涵盖不少贫困地区,他关心着老区人民、困难群众、地震灾区群众、农民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访的是真贫,看的是实情,问的是冷暖。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怀着一颗忧民、爱民、惠民之心,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这是一种至真至诚的人民情怀。对干部来说,下基层调研,既要“身入”更要“心入”。心中有群众,眼里有问题,多关注发展的短板,多聚焦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才能接上地气、摸到实情,和群众想到一块、干在一起。
在四川昭觉县三河村,习近平总书记与贫困户拉家常,询问生活过得怎么样,发展什么产业,收入有多少,孩子有没有学上。对群众的事,总书记总是问得很细,把“账”算得很清。算收入支出账,算低保补助账,算衣食住行账,算教育医疗账……通过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个个细节、一个个数字,既可以真切感受民生冷暖,发现群众难处,倾听群众心声,又可以观察政策落实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科学决策、做好工作提供更扎实的基础。
算的是细账,谋的是出路,想的是实招。干部下基层,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 隔窗看景”,而要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家家户户,和群众坐下来面对面、实打实地沟通交流,多问问群众的获得感,多查查群众的满意度,多想想群众的期望值。这是一笔民心账,也是一笔工作账。了解了实情,听到了民意,看到了痛点,更需在此基础上谋划真招实策,采取对症下药的举措,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归根结底还得落在一个“实”字上,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干一件成一件,就会真正暖人心、聚民心。
在四川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处,都驻足同群众交流,他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宗旨。”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为人民谋幸福,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坚定信念,也是8900多万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使命。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zyxw/gn/2018-02-13/4877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