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干部开会讲话不能纯为“刷存在”
讲话岂可“到此一游”(人民论坛)
近年来,中央大力倡导短、实、新文风,各类会议上的讲话也愈加出彩。在一些会场,与会人员甚至表示“不怕过饭点”“一遍听不够”。这缕新风,令人倍感清爽。
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时还是会听到讲话“多余”“没用”之类的议论。有的会议,人虽到齐了,听者却心不在焉。一些参会者甚至积累了“经验”,专门准备一些材料打印出来,以供听讲话时打发时间。应当看到,受文山会海影响,一些人潜意识里一概认为开会多余、讲话没用,这种态度需要纠正。但毋庸讳言,现实中仍存在不少走偏、走形的讲话,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影响了开会的实效。
有的讲话纯为“刷存在”。许多会议,“部门”讲了“分管”讲,“分管”讲了“主管”讲。要“表示重视”“露个脸儿”的人多了,即便讲话内容掰得再开,也难免让人觉得冗余。有的干部咋写就咋念,会前连讲稿都懒得看一遍,只是让工作人员给生僻字注上音,直接摆到座位上。这种纯粹为应付差事、刷存在感的讲话,无异于刻上“某某到此一游”,实际效用可想而知。
有的讲话实属“文抄公”。不论什么场合,一些领导干部都喜欢东拉西扯,云里雾里、天花乱坠,自以为很有高度、很显阅历,实则都是拷贝粘贴而来。这种讲话,既无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又无推进工作的真招实策。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般道理、面上情况讲得再多,如果不问百姓怎么想、不管庄稼怎么种,又有何针对性可言?如果讲话类似考试题型一般,习惯于套用“万能句式”,那么自然会流失听众。
有的讲话就像毛泽东同志批评过的“开中药铺”,全篇尽是一二三,似乎方方面面都点到了、要点都没拉下,实质上哪个方面也没讲透,哪一点也没让人记住。一些讲话句子磨得很工整,文字抠得很干净,但充斥着生硬难懂的概念,尽是似通非通的四六句。结果,水分挤掉了,味道也挤没了。讲话不是写骈文,应尽可能多些实话白话,不能一概文绉绉。否则,话说完了也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生活中,说几句没用的话,大可一笑而过。但对领导干部来说,在严肃的会议场合讲虚浮表面、空洞无用的话,就是有害。古人说,“笔威于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短短两年多时间,就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620多万册。这本著作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圈粉”无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丰富的治理思想、精妙的治理智慧,能给人以深刻启发。事实上,一个人如果只求做官、不想做事,只动嘴念稿、不动脑思考,是永远也写不出、讲不出精彩内容的。
哲人有言,“言语是人类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药方”。无论何时何地,为用而讲、讲必有用,才能听之者众、闻之者然。(马洲兵)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zyxw/gn/2017-07-27/4538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