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中国诺亚方舟“载”百万动物

广州日报讯 (记者鲍文娟)今日,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中国国家基因库正式运营,这是中国首个获批筹建的国家基因库。国家基因库的数据库统一检索系统也将于同日正式开通运行,将公开发布癌症数据集成与整合分析平台等多个数据库,成为为国家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服务的公益性平台。

存生物资源样本一千万份

国家基因库坐落于被称为深圳最后“桃花源”的大鹏半岛,占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1.6万平方米。该基因库于5年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卫生部联合批复,并由华大基因最终负责承建运营。这是继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数据库(DDBJ)之后的全球第四个国家级基因库。

目前,国家基因库已存储多种生物资源样本1000万份;已启动国家基因库开放数据中心,已经建成了20Pb数据的可访问能力,并规划在二期完成500Pb的可访问能力。据介绍,20个Pb相当于4000万部电影,一个人一天看一部电影,需要10万年才能看完。

据介绍,深圳国家基因库数据库统一检索系统将公开发布癌症数据集成与整合分析平台、人体微生物数据库、罕见病数据库、免疫数据库、人类遗传变异数据库等。

生物活体库打造诺亚方舟

深圳国家基因库定位于“三库两平台”功能,拟实现资源、科研到产业全覆盖,形成全球网络基因库。所谓“三库”由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基因信息数据库、生物样本资源库和生物活体库组成,“两平台”为数字化平台、合成与基因编辑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生物活体库是全球第一个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提供资源的平台。“我们试图将生物活体库打造成中国的诺亚方舟,保护和保存世界约三十万种植物、百万种动物、近千万种微生物活体资源。”国家基因库执行主任、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徐迅介绍,“物活体库将存储健康大人群的全生命周期细胞资源,并与数字化平台、合成与编辑平台等联动,促进资源数字化和多组学研究,实践其创新性应用。”

在国家基因库主任、华大基因农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梅永红看来,国家基因库比银行金库还要宝贵。他说,生命科学时代的核心资源是基因,拥有更多基因资源并予以认知利用,则意味着更大优势。

“我们希望搭建起基因资源挖掘的基础性支撑平台,形成生命密码的存、读、懂、写、用能力于一体,聚焦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微生物和海洋生物等领域,极大地缩短基础科研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周期。”梅永红说。

国家基因库:我们的“生命银行”

据新华社电 (记者马晓澄、孙飞、肖思思)在西方神话中,诺亚建造了一艘方舟,带着各种牲畜、鸟类等,躲避了大洪水,安然渡过“世界末日”。

一粒种子、一个细胞、一管血液、一口唾沫、一段脱氧核糖核酸、一条数据……这些不起眼的“现在”可能是构建未来生物科技和产业的“砖石”。今日起在深圳开始运营的国家基因库正是带着“留存现在、缔造未来”的使命诞生。中国将拥有这样一艘“诺亚方舟”,承载人类及其他生物的遗传样本和密码。

存进“生命银行”的样本可以救命

在基因时代,这样的未来可期:到医院看病,只需自己的基因作为“身份证”和病历;想“返老还童”,保存完好的干细胞就能轻松搞定;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不再稀奇,就在你家庭院里懒洋洋地打盹;远古的恐龙、猛犸象不只活在特效里,它们在博物馆奇妙之夜真实复活……

通向这样的未来,需要一些坚实的“砖石”——生物样本和数据。这正是我国唯一一座国家基因库的定位:有效保护、开发、利用遗传资源,提高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产业发展水平,维护国家生物信息安全,助力全球生命科学发展。

“高大上”的国家基因库看似很遥远,但其实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说,每个人一生中所有关键阶段的标本都应该永久保存起来:从出生时的干细胞,到20岁时的免疫细胞,到30岁时的生殖细胞……而国家基因库,就是储存这些样本和数据的地方,像我们的“生命银行”。

“这类似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给自己拍照片,如果我们不拍,那就永远拍不到了。”汪建说,“老照片只能拿来做留念,但是我们在不同阶段存进‘生命银行’的年轻样本,却是在我们越老的时候越有用,甚至可能在关键时刻救命。”

基因库比银行的金库还要宝贵

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基因资源以及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国际上,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生物样本库等应运而生,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先后建立了大型基因数据库,这三大库里的生物信息数据几乎涵盖所有已知的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和蛋白质数据。

国家基因库执行主任徐讯说:“中国亟须这样一个平台,从国家层面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样本和基因数据进行有效保存、管理和合理利用。”

“基因库是生命科学的‘国库’,比银行的金库还要宝贵。”梅永红说,农耕时代的核心资源是耕地,工业时代是能源,而生命科学时代则是基因。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zyxw/gn/2016-09-22/4016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09-23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