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南水北调北京段节水揭秘 分水口设监控中心

 (记者吴为)前日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放水,江水预计月底抵京,全程约15天。昨日北京市南水北调南干渠管理处、亦庄调节池等单位全面检查节水设施,确保千里江水不被浪费。

  分水口设监控中心监控节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的江水进入北京后,会与密云水库的水汇合率先进入南干渠,再沿输水管涵抵达亦庄调节池。

  如何最大限度地用好每滴水,成为江水抵京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南干渠设计总负责人穆永梅介绍,南干渠共有高家堡、黄村、郭公庄、新机场四个分水口,每个分水口都设置了一个现场监控中心,“将对分水口调流阀、流量计实时监控,根据水厂用水需要调整供水,最大限度做到节约用水。”

  昨日上午,郭公庄分水口检修间,正在进行通水试验。工作人员表示,分水口的管涵等设备全部采用钢质管材,调节、检修的操作过程可做到滴水不漏。

  使用单管输水最大限度节水

  除此之外,南干渠27公里长的管线全部采用地下管涵,也体现了节水理念。“明渠的水面蒸发量每年大概在500吨-600吨,暗涵则实现了零蒸发。同时,输水管涵在接缝处使用橡胶止水带,在迎水面使用嵌入式防水材料,各个环节都尽最大可能做到减少渗漏。”穆永梅说。

  据了解,一般的生活供水都采用双管输送,避免一根管线出现故障时影响居民用水。但此次南干渠上段行至李营桥处,则由两孔变成一孔,进行单管输水。

  对此,穆永梅解释说,由于南水北调中线进京后的输水管涵为闭合环线,如果某处发生故障,水可从另一方向流过,不会影响正常供水,“单管比双管少了一根管,自然渗漏水量就会减少,节约用水也是我们管涵大部分采用单管输水的一个考虑。”

  - 揭秘

  池底“双层装备”减少渗漏2万倍

  在南干渠末端,亦庄调节池一期工程可蓄水52万立方米。

  昨日,在现场,亦庄调节池设计总负责人刘进向记者介绍了池底的防渗水装备:位于地面最下层的是“改性土”,它用普通土掺杂了5%的水泥制成,“改性土”上方是一层每平米重300克的蚕丝无纺布,布的上面再分别铺上1毫米厚的复合土工膜、无纺布、60厘米厚的中细砂以及10厘米厚的连锁板,方可蓄水。

  刘进表示,池底面积共11万平米,铺设复合土工膜能减少水渗漏2000倍,而“改性土”则能在此基础上再减少渗水10倍。“如果没有这些装备,水渗漏量大约每天在3米-20米,我们调节池的水一天就漏光了,有了这些设备,渗漏量大大减少了。” 新京报记者 吴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zyxw/gn/2014-12-15/2926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4-12-15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