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齐鲁晚报:“鹰派”--站在国家利益背后

  本报深度记者 张榕博

  强硬派的将军罗援也有自己的烦恼。

  63岁、军人身份遇到微博这种新媒体形式,罗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批评。

  但当以罗援为代表的军方学者以保家卫国的强硬言论登陆虚拟媒体后,引出了再一次讨论中国军方强硬派代表“鹰派”的话题——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国是否需要鹰派人物?

  这个话题随着我国周边局势等热点变得更加实际而现实。然而“中国鹰派”相对清晰的形象,却是从中国之外被叫响,“鹰派抬头”的标签率先在国外被张贴,并“逆向”影响国内。但硬朗言论“触网”后收获的并不只是赞同,而是各种动机复杂的支持与反对,甚至误读。

  在国防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中国鹰派”现身公共领域,恰恰可以给公众和决策者提供思考与行动的回旋空间。对我国对外政策的讨论,也能够给予各方观点一个合理论争的平台。更为有价值的是,“中国鹰派”的言论,不仅可以增添新视角,更足以使得讨论变得多元化。

  无论是所谓的鹰派还是鸽派的形象里,实际上都应是“国家利益派”。

  将军的网络“烦恼”

  “解放军少将上微博,一天的粉丝就超过7万。好听的话是引发广泛关注,难听一点就是遭到了围攻。”罗援对齐鲁晚报记者说到这几句话时,颇有感慨。

  网络与微博早已不是年轻人的天下,但这位63岁的中国将军登陆微博,并就国防问题发表强硬观点时,这一虚拟世界的非虚拟事件便引发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

  5月19日,在齐鲁大讲坛上,罗援开篇道来的是他开“围脖”之后被冠以的各种“罪名”。

  今年初,一则“少将罗援称解放军要轰炸东京的消息”在日本右翼传单中煞有介事地出现。在和国防部发言人、总政有关领导汇报沟通后,罗援决定上微博辟谣。他解释说,如果几分钟不出来澄清,微博上传播速度的“秒杀”就会使得谣言成为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上微博实际是“被逼上了梁山”。

  然而,真正登陆微博后,这位将军遭遇的却是比国防问题更复杂的议题设置与反设置的“攻防转换”。

  “很多网友问我为什么在媒体上说硬话?军人为什么可以上微博?我是不是逃兵?我说我不贪,我上过战场,我不是裸官,被说成西门子公司高管的大哥早已去世,我的家人甚至没有迈出过国门……”

  罗援曾先后对中菲关系、南海问题、日本军事应该透明、我国对外态度、周边局势以及军事热点问题表达过强硬的态度。最近,又提出、探讨对琉球群岛归属的问题,为中日钓鱼岛问题重新设置议题,赢得主动。

  “罗援将军你不用自我介绍,我们都在关注你的观点,你是解放军的强硬派代表。”在一次中美某领域的专家对话上,美国原驻华大使对罗援的自我介绍加上这样的注解。

  但罗援却发现,在自己毫不熟悉的微博当中,似乎也有一个虚拟战场。这位战术策略精通的军事科学院专家发现网上不仅有“五毛”、“美分”,而且还有所谓的“带路党”。

  中央网络办网络协调局一位高官曾向罗援坦言,在网上有一群国外势力雇来的“水军”,每天晚上11点以后,很多网友都睡觉了,只有“水军”活跃,那时罗援有空闲发微博,立刻会受到大量攻击。

  一位澳洲华人学者撰文指出,在这个日趋多元、却充斥着各类话语圈套及情绪陷阱的新战场,鹰派将校的强硬、率直,还缺乏精致“微”包装的言论,遭到了有意无意的肢解、局部放大及误读,收获了种种言不由衷、动机复杂的支持和反对。

 

  四代“鹰”

  然而,在近代中国外交和军事历史中,中国鹰派一直没有相对清晰的形象。最近十几年,中国鹰派人物却开始在海外被叫响。

  随着中国周边问题的升温,一些坚持在主权领土问题上保持强硬立场的观点成为关注点。能够表达出强硬声音的并不是普通人,他们多是军方学者,或者是退役军官。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外政策的软弱。抗美援朝、援越、援老(挝)等,都表现出中国在不同时期对待一些周边以及国际问题的看法。我国知名台湾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褚静涛告诉齐鲁晚报记者,在1979年以后,我国走向逐渐改革发展阶段,求发展的中国不会在对外政策上过于强硬。

  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国也不乏“鹰派”,罗援说,美国军方、美国中央情报局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鹰派人物进行了分代:第一代以曾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李际均中将为代表;第二代是乔良、王湘穗;罗援、朱成虎、金一南等学者型将军被归为第三代;最新一代则包括了《C型包围》作者戴旭及《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作者刘明福等。

  生于1934年的李际均16岁时就赴朝作战,担任过陆军师长、38集团军军长。这位“老兵”以军事理论见长,在我国百万大裁军后,设计并完成了中国第一个具有立体作战能力的集团军。1987年,李际均被调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任副主任,主要负责为军委决策机构制订军队总体改革方案,这与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军中的职务类似。

  1997年7月,在台海危机尚未平息之际,李际均访美,借在美国陆军学院演讲的机会,对“中国威胁论”进行了有力的批驳并强硬地宣称:“谁敌视中国,谁就会为自己制造12亿个敌人,必将为此付出极高的代价。”

  乔良、王湘穗都是出自军人世家。乔良曾任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空军指挥学院战略教研室教授,如今是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王湘穗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在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二人都是台海导弹演习的参与者。

  1999年春天,乔良和王湘穗提出“超限战”理论,认为非军事战争行动更让战争超越了原有的界限和限度,将触角延伸到社会每一个角落。从战术角度讲,“就是以弱胜强之术。”

  朱成虎、罗援、金一南在军事理论界各有千秋。现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的金一南在2012年日本提出钓鱼岛购岛言论时,金一南率先提出就琉球群岛归属问题进行讨论,在钓鱼岛问题上让中国在法理和外交上赢得主动。

  实际上,中国的鹰派与美国的鹰派截然不同。在美国,鹰派时常在对外战争中现身。而“中国鹰派”出现,只是一种忧患意识,并不带有“好战性”。

 

  尚武但又崇和

  “以前美国国防部长期政策办公室主任来华访问时询问我:李际均去哪了?我回答说,他退休了。他立刻表示,这对美国绝对是一个good news(好消息),但我又告诉他,他现在是博导,正在培养一群‘小李际均’。他回应说,这对我们美国又是一个bad news(坏消息)。”罗援向齐鲁晚报记者回忆说。

  一份名为科尔曼的报告显示,美国有意在文化和舆论上“猎杀”中国鹰派。在报告中,科尔曼建议避免“硬碰硬”,要把中国军方的战斗意志麻醉瓦解,还要动用新闻媒体以及各种可能的接触手段,猎杀掉有头脑的中国鹰派。

  作为第三代“鹰”,罗援坦言有这样的感觉:借助歪曲事实和散布谣言来诋毁中国鹰派的形象。

  2010年9月底,中美两军交流恢复之际,《纽约时报》当时描述说,中美军方日益紧张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中国鹰派军官的崛起。在中国年轻一代军官头脑里,将美国视为一心一意阻挠中国崛起的敌对势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zyxw/gn/2013-05-30/2106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30 关键字:中国鹰派  罗援  戴旭  金一南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