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视频会见,习近平传递的用心、初心和信心
6月22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新一届欧盟领导人的首次会见,第一次采用“屏对屏”的方式进行,在中欧建交45周年之际,聚焦“后疫情时代”的中欧关系。
受访的中欧关系专家认为,在疫情使世界面临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大背景下,习近平在第二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与欧方领导人举行线上会见,展现中方对发展和维护中欧关系的用心、初心和信心。
这份用心体现在形式,也承载于内容。与人们熟悉的外事会见“面对面”交流不同,此次会见首次采用了视频方式。“中国已参与并开展多次‘云端’多边外交。此次会见是中方与重要国际政要进行双方、双边交往的形式创新,反映出中欧对会晤的特殊期待和对双方关系的特殊关注。”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陈新说。
从内容看,习近平表明愿“推动‘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更加稳健成熟,迈向更高水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说,中欧合作对“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恢复和全球治理,都将起到关键作用。中方通过对双方关系未来的用心规划,明确传递出通过合作应对疫情冲击,为不确定的国际局势增加确定性的积极信号。
“考虑到欧盟新一届领导一般任期5年,习近平在首次会见即明确提出发展方向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有助于为今后5年关系发展营造良好开局,也有利于双方始终聚焦合作主流,不被噪音或杂音过分干扰。”陈新说。
在会见中,习近平特别向欧方领导人重申“中国要和平不要霸权”的立场,表示“中国是机遇不是威胁”“中国是伙伴不是对手”,呼吁中欧“在合作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发展中破解难题”。
冯仲平认为,上述表述均关乎中国自身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初心”。近年来欧洲的“中国观”发生一些变化,既将中国看作合作伙伴,在一些方面合作中也有竞争。“中方在会见中言明自身发展逻辑,主要是针对欧洲一些人对中国的疑虑及时解疑释惑。”
破题“后疫情时代”的中欧合作,习近平表示中欧关系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欧要做“维护全球和平稳定的两大力量”“推动全球发展繁荣的两大市场”“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两大文明”。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2013年首次在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期间会见欧盟领导人时就已提出,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
“7年后,习近平再提上述三个定位,意在推动中欧关系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回望和巩固合作初心,在变局中把握合作主基调,不因一时形势之变而动摇合作根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说。
陈新认为,习近平再次阐释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意在超越具体事务层面,为中欧关系发展提供战略指引。疫情正加速国际格局演变,在应对内外部“变量”的同时稳住事关根本的“常量”,可为双方关系带来可预期性甚至前瞻性。
“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一如习近平在会见中所说,在一些重要和关键领域,中欧不仅对双方“合作什么”有了清晰规划,更借此释出对未来合作的信心。比如,习近平提出加强中欧绿色和数字领域合作,构建绿色发展伙伴。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会见中也表示,欧方愿同中方就推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广泛领域合作。
崔洪建认为,上述提议意味着双方将在传统合作领域之外加速开拓新增长点。“新一届欧盟领导人就职后希望通过绿色和数字产业发展对冲疫情影响,升级产业链供应链。中欧在上述领域加强战略对接和政策协调,加大对新兴产业投入,是为双方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
关于中欧“合作什么”,习近平还提出双方要加强对非三方合作。米歇尔和冯德莱恩表示,欧方坚持多边主义,愿同中方就对非三方合作加强协调合作。考虑到疫情之下非洲面临的抗疫和发展短板,崔洪建认为这一提议有现实针对性,一方面是将三方合作扩展到面临紧迫需求的公共卫生领域,另一方面也是共同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
“在不少领域,中方与欧方的合作倡议形成某种呼应。双方加大合作,正为地区和世界带来加分。”陈新说。
“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稳住合作大局、不断适应新常态并挖掘更多内在合作动力,不仅有助于保持关系韧性和发展动能,也将为区域和世界贡献合作信心。”崔洪建说。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zyxw/gj/2020-06-23/6360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