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亮:2014近看朝鲜的表情
那些士兵那些少年——2014近观朝鲜表情之三
上一篇讲平壤天气晴朗,但字里行间颇多公知阴云,以至于不少读者吐槽我花太多笔墨在公知和《1984》身上,影响观感。大家所言极是,接下来我就专心写朝鲜见闻。
很多朋友想看我夜晚溜出酒店逛平壤的故事。非常抱歉,本章依然不是夜袭平壤。我先把夜袭之前白天的事情说完。
金导的政治
第二天一早出发去开城,车程有两个多小时。一路经过清川江等地,想到这里曾是我军浴血奋战的地方,不由心生崇敬。那些山头如今一片青葱,何曾见当年炸弹如雨、山崩地裂、舍生忘死景象。但还是能看到战争的影子。王大叔从体育系统退休后,带着唐阿姨游山玩水,见识多广。一路提醒我注意朝鲜的高速公路,有很多路段没有护栏,显然可以用作临时军用飞机跑道。
路上没事,那就听导游说话。金导拿着话筒说了一路,发自肺腑。
金导说:你们中国的游客,来了朝鲜之后,异口同声说朝鲜比想象中要好,是不是?大家都说是。然后金导先说饥荒,说从1995年到2000年,朝鲜粮食减产、工矿企业倒闭,我们朝鲜人吃不饱穿不好,非常困难。这6年被朝鲜称作“艰难的行军”时期。(苏东体系瓦解的恶果直到1995年才在朝鲜爆发。在那之前,朝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1990年代初达到高峰,甚至超过中国。在1988年南韩通过汉城奥运会彰显国力之后,朝鲜在1989年拿出办奥运的劲头大办“第十三届世界青年和学生联欢节”,盛极一时,国势却从此走弱。华约时代,朝鲜在经互会体系里扮演重要位置,凭借机械制品可以与苏联交换大量粮食。苏联解体后,朝鲜工业品失去市场,同时自身工业体系不完备,农业不发达,经济模式的缺陷开始暴露,更因为与美韩的对立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我不是朝鲜问题专家,这方面不做赘述,可以参考他人作品。关于朝鲜的饥荒和国际粮食援助,时常见诸新闻。不过饥荒导致的后果并没有准确报道。可以想象,朝鲜本国会缩小这个数字,西方媒体则尽量夸大这个数字。)
金导说现在情况已经好了,当然还没好到80年代的水平(他们的全盛期比我们同时期强)。但是我们朝鲜人在困难时期还是做出很多成绩,从1998年开始,朝鲜发射了三颗卫星。1998年成功发射“光明星一号”。金导说那时候世界上只有10个国家能发射卫星。(朝鲜的卫星到底有没有成功留在太空,我也不知道。)
金导说虽然我们现在发展程度不如发达国家,但是我们朝鲜人过着平等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工作,有住房,教育医疗都由国家承担。别的国家有贫富差距,朝鲜没有,所以朝鲜人的社会压力很小。金导说,听说你们那里买一套房子要几十万人民币,好多啊!我们团一起叫起来:几十万哪够,北京一套房子得几百万!我感觉金导很会说话,懂得用平等主义来从别国的丰盛主义面前赢得尊严。
有人问朝鲜有没有失业。金导说朝鲜没有失业没有下岗,朝鲜没有“打工”这个词。所有人都有一份工资。嗯嗯,这些我们都知道。金导说朝鲜鼓励生育,生了三胞胎不管在哪里,会用专机接到平壤。金日成主席说双胞胎三胞胎是国家兴旺的迹象。金主席会送礼物,女孩送金戒指,男孩送纯银小军刀。平壤妇产医院是一座现代化医院。“现代化”,朝鲜人和我们一样,对这个词念兹在兹。
金导说朝鲜人很少离婚。也有离婚的,经过国家裁判可以离婚。但是我们朝鲜人对离婚者看法不太好,因为一个男人如果一个家都搞不好,还怎么搞好工作?
金导说朝鲜农村现在交够国家计划的粮食,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这样才能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这是要开始联产承包的节奏吗?)自留地里的粮食是自己的,允许农民自己养殖家畜。
金导和大家聊起朝鲜战争。说那时候中国建国才一年,也很困难,就来支援朝鲜,一起打败美帝国主义。每座山头都有中国烈士的鲜血。她提起从黄继光到罗盛教等所有志愿军英雄的名字,提到了毛岸英,说我们这次没法去看毛岸英的墓,因为在当时的前线,离平壤很远。我们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朝鲜最艰苦的时期,中国人民用鲜血支援朝鲜人,在此我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这个,大家当然听得很高兴,不过受之不起)。中国是对朝鲜最友善的国家。我们对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高兴。中朝友谊根深蒂固,中朝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中朝友谊想白头山森林万古长青,像鸭绿江水长流不息。(我感觉金导这个表态比朝鲜政府调子还要高啊~~)我希望大家回到中国之后为加强朝中关系大力宣传朝鲜情况,不是好好宣传,而是如实宣传朝鲜情况,让更多游客来朝鲜旅游,亲身体验朝鲜,可以吧?(大家喊:可以!)我们朝鲜人不分男女老少都会唱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歌。大家说唱一个,金导就带着大家一起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我和不少同伴都不记得歌词,金导全记得。“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这歌词本是一个连队指导员记录总结的战士出征誓词。
说实话我不太拿得准,金导的表态和歌唱是朝鲜国家规定的面对中国人的必须态度呢,还是旅游部门所安排的对中国游客的示好。我只能肯定,中国人和朝鲜人交流起来比较容易,谈历史能说得上话,一路上欢声笑语,在座的英国人Jay就只能默默听着了。即便是商业性示好,也是有历史基础的。
我只是觉得,朝鲜人应该走出过去(二十多年前)曾阔过的历史约束,开创新的时代。
在休息区,厕所只有水桶,没有自来水。门口摆开一字摊子卖商品,竟然见到了苹果,十元一个。有人买了,王大叔说值啊,这可是朝鲜的苹果,一般朝鲜人还吃不到。
板门店之魂
开城的楼房真是旧,相当于中国80年代县城的水平。和新义州差不多,用王大叔的话讲,盖楼盖得还不如我们农村建筑队。当然,朝鲜也没有把这些落后建筑都遮蔽起来,自尊心有,坦然之心也有。
开城
到达板门店区域,我们下车等候进入敏感区。先到讲解室听军人介绍大地图。既然说不让拍摄军人,那就别明着拍呗,拿着手机、iPad咔嚓咔嚓一路暗拍。怎么暗拍我就不在这里说了,反正又不难。翻译者是另一个团的朝鲜导游,翻译得不太好,军官忍不住笑他。
忍不住笑的朝鲜军官和导游
再次上车,沿着一条狭长通道开进板门店。走进双方谈判的会议房间,这是一件简易大房子,那些昔日的桌椅全部原样保留。大家赶紧纷纷坐到“昔时人已没”的椅子上听军官讲解。
军官说,当时双方指挥官就是在这张桌子上签署的协议;军官说,美国人拿着联合国旗的国旗,不拿美国国旗,掩盖美国的失败;军官说,如果美国胆敢再次侵略,我们将把他们消灭……气魄倒是不小。大家都在听他说话、拍照,我站到窗口,向外看出去。窗外的院子里木槿花灿烂。这就是将军们也曾看见过的院子吧。那时还没有这些花儿,窗外是一片焦土。1953年7月26日夜晚,中朝战士在一夜间盖起了这座谈判签字大厅。那些战士们,那些憨厚的战士们,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已经或早或晚把自己融入了脚下的泥土。
窗外的木槿花绽放
朝鲜最好的香烟:727(停战纪念日)
朝鲜军官讲解完。大家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纷纷隔着谈判桌握手拍照,模仿签完停战协定的历史时刻。几位同伴都争相和团里的爱尔兰人Jay握手,一边握手一边哈哈大笑对他说:“我们赢啦!”大家都哈哈大笑,JAY也乐了。中国游客的欢笑声中透出一种放松的骄傲。既往已,胜利者的后代就应该像胜利者一样生活,坚忍自信大度,而不是充满狐疑与自鄙。对血火历史,既不必耿耿于怀,也绝不会忘记。我们赢了,没有苦大仇深,有的是大国人民的风范,有的是一种富于气魄的生活情操。这才是正常国家正常人民。现在有好多青年人,在网上看了几篇酸文人的轻浮文章,就会大言不惭斥责抗美援朝是没事找事,志愿军战士是可悲炮灰,就会诅咒历史诅咒自我。面对这样惨淡的心灵,我们是用不着和他们争辩的。
“我们赢啦!”
然后是参观陈列馆。虽然军官在介绍历史时候明确说明中朝两国军队并肩战斗击败美帝,但志愿军的照片确实少了点。国内有不少人为此不满,指责对方忘恩负义。这种情绪可以理解,不过我们同样要理解,那些指责声最大的人往往是本来就不喜欢共和国所做一切的那种人。就算陈列馆里满是志愿军的照片,他们也一样是要咒骂的。对这些“后悔史学家”来说,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一个错误。所以和他们争论这些问题毫无意义。
对通情达理的正常人来说,志愿军照片的多少是可以理解的。一国突出自己成就乃是人之常情,何况是一个小国,自尊心更强。朝鲜并没有抹杀中国志愿军的功绩(如果中国的公知们还承认这是功绩的话)。只要中朝友谊纪念塔还高高耸立在平壤市中心,这功绩就不会被磨灭。而在妙香山朝鲜国家礼品陈列馆,我甚至看到彭德怀背着手和金日成在前线谈话的巨幅照片。(关于朝鲜战争,默默耕耘的青年学者陈郢客撰写的长篇网文值得一看,这里不做赘述。)
我们走上观景楼,看下方那几个横跨南北国境线的例行议事板房。我们团的几个汉子给站岗的朝鲜士兵递烟,于是一起默默抽起烟来。没有言语,有的是一份眼神里的默契。这几个汉子,一个当过兵,一个是丹东的绘画艺术家,一个是做生意的。离开的时候他们想和讲解军官合影,就托金导给军官塞了一包好烟。我们看见军官收下,就说,人家也收礼嘛。但军官还是拒绝合影。大家说,白送了。但王大叔走在最后,他说,那军官立刻把烟分给士兵们抽了。大家都说赞。
开城的百姓们
去开城市区吃饭,好像1980年代我的家乡,就是马路上还有小人书摊的时代。下车进饭店的时候,我们穿过自行车道,经过的市民立刻停下来让我们先过。骑自行车的妇女跳下车来,脸上带着羞赧的笑容看着我们。随团的中国导游小吴说:你们赶紧走,不然朝鲜人会一起停在那里让你们先过。
午饭很养眼,每人面前十个小银盒装的份食,从泡菜到叉烧肉。相当幸福。我们桌4个人又自掏腰包,要了260元一只的开城人参鸡。糯米加开城人参熬的鸡汤,不过没有想象的鲜美。(说是4人份,如果要品尝,我建议10个人买一份尝尝味道就可以了。)
下午去古都开城的古代大学成均馆参观。开城人结婚喜欢跑这里合影。这里还是个小型博物馆,展品不多,比起“大韩”博物馆里把四大发明都说成韩国的,成均馆里的历史讲述还是非常自然节制的。
最美丽的演出
从开城回到平壤,赶上了平生难遇的风景——平壤少年宫演出。此时是下午五点,大队长已经在等我们了。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少年宫(我见过的少年宫不多~),在各个大厅里,朝鲜少年在学习书法、音乐、舞蹈等等。走进大礼堂的时候,演出已经开始。少年们亮丽的歌声充满空气。
我一向不太喜欢歌舞朗诵类节目,从小就烦这些,觉得枯燥。读研期间,遇到学校搞集体大合唱之类活动一概不参加,嫌假(哥可是个自由主义者!)。但朝鲜的少年出乎我的意料。富有戏剧性的舞蹈一个接一个,活泼,灵动,富有幽默感。绝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汇报式的矫揉造作演出。一个机灵的小女孩顶着箩筐跳舞,灵活得像个小泥鳅,忽而箩筐掉下来,她神头鬼脸逗大家笑;一群女孩戴着腰鼓,载歌载舞像一群海鸥,或者是东方欢乐的天鹅。一群少年弹琴敲鼓。伴随的歌声或者报幕的声音,就像他们的舌头上有个小轮子,声音圆润滑溜如黄鹂。十个戴红领巾、穿蓝色校服裙装的女生合唱,神采、手势极富韵律,与悠扬的嗓音融为一体。五个少年的合唱那叫一个帅呆了。红领巾、白衬衫,蓝色高腰裤。啦啦啦,蹬蹬腿,晃晃肩,昂首挺胸,一副风流勇士气派。尤其中间那个浓眉大眼脸庞丰满的小伙子,做策马扬鞭状特别潇洒。说起来,策马扬鞭也是他们演出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标志性动作。上个月金正恩传说中的前女友再次出现在舞台上,我看到她也做了这么一个动作,体现朝鲜人宣扬的千里马精神。这样精气神充沛的演出令人如同喝了天山雪水,精神振奋,一扫国内互联网上那些关于朝鲜的乌烟瘴气。(说到金正恩前女友,国内那些热衷于造谣其拍黄片被枪毙的流氓,正常人都应该意识到,那种猥琐只属于造谣者自己。跟着传播谣言的人也应该脸红。)
给个模糊的剪影,我的山寨机拍照就是棒!~
我留心看周围观众,有很多集体组织来观看的少先队员。我右边的是低年级小学生,样子乖乖的,规矩小心,比较符合公知们“朝鲜人被洗脑”的想象。在我后面则有一排高年级女生。就见她们几个一直在那神头鬼脸交头接耳,很像我初中时候的女同学。
小朋友们
出来之后,见到我家领导,碰头第一句话就是:“太!棒了!”异口同声。我们都对金导说,应该去中国演出。金导说每年都去北京演出。(好消息,观察者网的粉丝们不用去北京也能看到。我在平壤少年宫买了演出光盘,会在观察者网放出一部分,希望朝鲜朋友不会介意我这样做。)
朝鲜族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但这样的少年,这样的精气神,也就只有在这个国家的这个时刻还能看到。有点像我们国家1980年代的少年(70后,我是夸你们呢。怎么现在个个都公知腔了?),精神抖擞且质朴乐观。作为小国的孩子,还别有一番灵动。我们的少年,如今都比较“作”了,平时太宝贝,即便学习艺术的孩子,也都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样子,以自我表现为主。不是说朝鲜少年和我们现在的少年相比有什么高下之分,都是历史发展使然,而是说可以互相参考,省乎自己。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国家间的多样性,有了多样性的文化基因,人类才可能更丰富更优秀。(小编严重提醒:以下有怪话,胆子小的快点捂上眼睛!)西方的少年固然有西方的风采,但何必都要像他们呢?比如英美部分少年已经进化到主动感染艾滋病毒以获取人生高潮体验的境界,固然也可能因此改善西方人的基因,但这种探索还是留给西方人吧。即使三八线两边,有不同的发展也是好事。朝鲜孩子不必像南韩的孩子那般从小培养整容意识,也许更能保存朝鲜人自然的风貌。
寂静地下铁
走出少年宫,我们走进地下,体验平壤地铁——世界最深地铁。平壤地铁1973年就开始运行了。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第一次见地铁就仿佛身临神话世界一般吧。那时的朝鲜人民该有多么骄傲!
在北纬39度东经125.3度的100米深处,绿皮火车已经运行了50年。多少朝鲜人在地铁上经历了自己的大半生,多少他们的故事我们不知道。
潜入“海底”
那么深的自动扶梯缓缓进入地下,像鱼儿缓缓潜入大海深处。这样长的电梯,我在四川青城山见过。离开电梯的时候,我看了一下电梯底部,铭刻着“上海”二字。与谣言不同,朝鲜人从没有抹杀中国援助朝鲜修建地铁的事实。只是,“上海牌”电梯如今在上海已经没有了吧。沧海桑田,令人唏嘘。
山寨手机的劣势体现出来了,“上海”二字拍得不清楚,请自行用PS增加亮度和锐度
站台如宫殿,这些巨柱,这些壁画,是他们的自豪。那时代的人们战天斗地,管他有多少人说这是表演,这是挥霍,那也没错。人类就是一出盛大的表演,就是一场激情的挥霍。没有这个热情,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宫殿般的地铁站台
我们随意走上地铁。平壤的地铁车身比较小,外表红绿相间,奥兹国(《绿野仙踪》)来的一般,有点童话味道。乘客不算拥挤。几个红领巾和我们在一节车厢。同团的女生坐到他们旁边合影。他们满眼惊喜好奇。我们只坐一站路。下车时候,红领巾们害羞又兴奋地让我们先下车。我们说:“你们先请”。他们学我们说话:“请!请!请!”,就这样你推我让请请请,以至于一起哈哈大笑起来。哦,朝鲜的孩子们,你们还没学会猜忌,没学会势利,你们根本不知道外面那些自认为聪明的阿伦特式庸常之辈在如何诽谤你们的国家你们的人民。
地铁站里的小朋友
该回到地面了。三部自动扶梯,有一部停着,一个人也没有,但也没有阻拦标志。我和领导相视问道:爬上去?爬上去!于是一起冲上电梯。旁边朝鲜人看傻了。冲了没几步,后面导游小徐喊:啊,快回来!我们就笑着下来了,旁边的朝鲜乘客也忍不住笑。我们问小徐:是不是不让爬?她说:累呀。嗨,原来是怕我们累!
晚饭在一家饭店吃冷面、吃现烤烤鸭。在朝鲜每次都比我在韩国吃得好,可见是享受贵宾待遇。
我们又来到朝鲜的大街上。而今天晚上,我要再次潜入到朝鲜的夜色中。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xxhq/yz/2014-06-09/2617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