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一位对华鹰派人物
奥巴马:一位对华鹰派人物
(加)马耀邦著 林贤剑译、林小芳校
2010年11月,在美国总统访问亚洲前夕,亚伦·弗里德贝格(Aaron Friedberg)——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前副总统切尼的副国家安全顾问和新美国世纪计划的创始人——写了篇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实质的文章。该文题为:“奥巴马是如何成为对华鹰派人物的”。在该文中,弗里德贝格先生描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自2009年执政以来对华逐步采取强硬政策的原因。1
奥巴马总统11月的亚洲之行包括对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日本的访问,其行程不涉及北京,是明显地冷落中国。在弗里德贝格先生看来,导致华盛顿对北京不满的是,“中国做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行动。”1这些行动包括中国称南海是“国家核心利益”;在钓鱼岛问题上与日本对峙;限制稀土元素出口;在韩国一艘海军舰船被击沉后,拒绝制裁朝鲜;抗议美韩海军在黄海的联合演习。1
因此,华盛顿制定了与中国打交道的新战略。典型的例子是奥巴马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国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认为,印度入常远远不是加强印度与美国的关系:“这是一个战略,中国将面临美国在其周边缔结联盟的风险,这可能是北京不喜欢看到的。”2
同样,“奥巴马先生决定,将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加速部署到黄海,与韩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其部分原因是为了向北京传递明确的信息。奥巴马政府的官员知道中国不喜欢美国在其后院展示任何形式的军事实力,他们希望改变北京的成本效益分析,直到北京决定,与看到更多的美国水兵在其家门口玩战争游戏相比,遏制朝鲜是一个不幸中的大幸。”2
显然,奥巴马在朝鲜半岛冲突中的好战立场“与美国日益嚣张的亚洲政策是一致的。这包括美国试图介入南海的领土争端,支持日本、越南和其他东盟国家反对中国。华盛顿在该区域的目标一直是缔结一系列联盟,伸张反华的军事力量,其联盟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延伸到东南亚、日本、韩国和台湾。”5
奥巴马决定,提高黄海的紧张局势,随后他在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受挫。在韩国举办的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上,美联储的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遭受严厉的批评,因为与会的各国领导人认为,这是美国实现美元贬值的蓄意行为。美元贬值是美国对其债权人的一种违约行为,而主要债权人恰好是中国。这也是一种形式的货币操纵,而美国总是指责中国犯有这样或那样的货币操纵。讽刺的是,中国作为美国印钞的受害者,被美国和西方媒体描绘为国际贸易中的贱民。
事实上,中国货币——人民币的价值一直是中美关系中富有争议的问题。由于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张开双臂欢迎外国直接投资、支持新自由主义,中国积累了大量的美元资产,成为美国的头号债权国。华盛顿鼓励中国采纳新自由主义,并支持和推动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对于美国的战略家,中国成为美国头号债权国的事实,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新自由主义的经验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制造了持续停滞和发展依赖。“到新千年的最初几年,华盛顿意识到,自由主义战略未能阻止中国崛起为全球大国,转而日益增多地应用惩罚性战略。”4因此,“美国制定了详细、综合、多管齐下的战略,来遏止中国崛起为全球超强力量。该战略包括旨在削弱中国蓬勃发展和遏制其向外扩张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行动。”4
最明显的经济战略之一就是鼓吹人民币升值。据称,美国要求中国货币升值,其目的是为美国出口商争取公平的竞争环境,但它有一个更隐蔽的险恶目的,就是削弱中国的“竞争力及其出口产业的活力”。4
另一个经济战略是要求中国实施金融自由化。在自由贸易和对外国直接投资实施国民待遇的口号下,华盛顿一直向北京施压,要求其开放金融市场,允许自由资本的流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将便利中国银行业的被接管。“白宫看到,强大的金融部门作为唯一的真正杠杆,可以通过兼并和收购,控制中国经济的制高点。”4在这方面,在打着银行改革的旗号实施的第一阶段私有化中,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已经获得与中国金融和银行精英的合作。中国的银行改革被证明为许多美国银行带来了金融暴利,因为它们获得巨大的利润,这要归功于中国银行业这次的改头换面。然而,贝尔斯登的垮台、雷曼兄弟的破产、美国国际集团和整个美国金融系统的政府救助,迟滞了中国银行业的私有化。从全球来看,新自由主义正在退缩。认为掠夺性、腐朽的和破产的美国金融系统是最发达的,中国应该效仿并采取它作为中国金融模式的想法,在中国丧失了可信度。
同样,美国跨国公司可以收购中国的银行和其他企业,而中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总是遭拒绝,即便中国企业出了高得多的价格。这嘲弄了美国对自由贸易所持的双重标准和对外国投资实施国民待遇的概念。
美国虚伪的另一个例子是,最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公司竞标斯普林特公司(Sprint Nextel Corp)十几亿美元的电信设备合同遭拒绝,尽管它们提出的竞标价低于竞争对手的。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竞标被拒绝“主要是因为华盛顿对国家安全的关切”。6但在现实中,它只是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
不过,华盛顿确实允许国有的中国投资公司作为小股东投资于黑石和摩根士丹利等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而当时摩根士丹利正处于破产的边缘。允许此类交易的原因是促进美元回收,以及在中国建立“投机文化”,“削弱生产性资本在国家规划设施中的力量。”4
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另一个武器是发起了妖魔化中国的广泛的国际运动。她动员西方媒体、美国国会领导人、美联储、政府官员、学术界和经济学家,将经济危机和美国竞争力下降归咎于中国。中国的罪行包括“不公平竞争,低工资,对质量伪劣和不安全产品实施国家补贴。”4该运动的议程“是促进美国更多地渗透,同时限制中国在海外的动态扩张。”4其另一个目的是向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施加压力,特别是那些趋向新自由主义的中国决策者,改变政策,使之造福于美国。“同样重要的是,这些‘批判’旨在联合商界、银行、政治和军事精英们,推动反华的侵略行动合理化。”4
奥巴马对华的侵略行动,可能引起华盛顿和北京部分人的诧异。然而,奥巴马的战略毫不奇怪。作为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竞选活动时高调表示,美国在下列问题上,对华应采取强硬政策:“知识产权保护,货币操纵,人权,对苏丹和伊朗的正确立场。”3
可以肯定的是,在美中关系中,人权一直是华盛顿用来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的武器,正如美国学者詹姆斯·彼得雷斯(James Petras)所称:“华盛顿的历史最悠久的政治伎俩之一,是人权宣传运动,它强调中国侵犯了人权,而无视本国的大规模犯罪和淡化犹太国家以色列等美国盟国的罪行。通过诋毁中国内政,美国国务院希望夸大美国的道德权威,使人们不会关注美国在建立全球帝国的过程中相伴随的世界范围内的长期的、大规模的侵犯人权行为,并建立反华联盟。”4
在建立全球帝国的过程中,华盛顿的战略家一直以来都认为,中国将是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的未来挑战者,美中对世界石油供应的竞争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加剧。因此,制裁伊朗将是遏制战略的一部分,它通过破坏伊朗和中国之间的商业和友好关系,而切断中国的石油供应。因此,美国邀请中国加入其发起的对伊朗制裁,而牺牲中国本国的利益。
同样,在全球变暖问题上,中国也被要求牺牲本国利益,放弃京都议定书的有利条件,选择成本更昂贵的排放上限,而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并表明无意于达成任何国际协议。随后,中国遭到西方媒体的猛烈抨击和诋毁,被说成是气候控制的主要障碍。
然而,意识到要求中国采取违背本国利益的行动面临挑战,华盛顿的战略家炮制出“两国集团(G2)”的概念,据此,中国表面上将承担“全球经济超级大国的新角色,从而成为国际经济秩序合法的建设者和管理人”。7中国作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应支持华盛顿共识和世界银行及其意识形态,这些全是为美国金融资本谋福利的。8
因此,在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的倡议下,美国和中国举行了“美中战略经济对话”。不幸的是,非常明显,这些会议只是“从北京榨取让步,阻止国会采取强硬的行动对抗中国。”9
在贸易和投资事务方面从北京榨取了许多让步之后,华盛顿在赢得中国就某些问题的合作上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因为这些问题显然违背中国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因此,奥巴马政府的保守批评者现在呼吁对华采取强硬政策,施加压力推动朝鲜半岛统一和绞杀朝鲜经济。美国军事精英叫嚣,增加美国海军在南海的存在,将美国华盛顿号航母部署至黄海。据称,“在中国沿海实施强有力、显而易见的侦察和监视计划”在美国与华对抗中是必要的。2.10
因此,在对华军事化立场的重压下,奥巴马政府正越来越多地采取对华挑衅行为,这些行为“威胁到将东北亚和整个地球变成一个火药桶。”5巧合的是,马丁·费尔德斯坦和保罗·克鲁格曼等美国学术精英都一致认为,可能需要一场大规模战争,才得以使美国经济摆脱消沉状态。11从根本上讲,经济危机和美国经济的日益军事化,使美国有巨大的动力以战争作为解决当前困境的手段。对于全球和平与稳定,这当然不是好兆头,尤其在于争议的双方都是核大国。这对美国、中国和全世界的人民都将是灾难性的。
注释:
1. Friedberg, Aaron: “How Barack Obama Became a China Hawk”, The New Republic, November 10, 2010.
2. Cooper, Helene: “Asking China to Act Like the U.S.”,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27, 2010.
3.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The Candidates on U.S. Policy toward China”, April 14, 2008.
4. Petras, James: “War with China. The Dangers of a global conflagration Rising and Declining Powers: The Sin-U.S. Conflict Deepens”, Global Research, April 29, 2010.
5. Auken, Bill Van: “The Korea crisis and the threat of a wider war” , wsws.org, November 27, 2010.
6. Lablin, Joan & al. : :Security Fears Kill Chinese Bid in the U.S.”, Wall Street Journal, November 6, 2010.
7. Bergsten, C. Fred: “A Partner of Equal”, Foreign Affairs, July/Aug 2008.
8. Webster, Graham: “Zoellick on China: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transpacific.net, May 30, 2007.
9. Chan, John: “U.S.—China 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 underscore sharpening trade tension”, wsws.org, December 20, 2006.
10. Pedrozo Raul: “Beijing’s Coastal Real Estate”, Foreign Affairs, November 15, 2010.
11. Hirsh, Michael: “Economists From Both Sides of Political Spectrum Envision Grim Employment Scenario For Years to Come”, National Journal, October 6, 2010.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xxhq/yz/2013-05-02/18854.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