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布局澳洲煤矿资源,演绎钢煤携手
日本布局澳洲煤矿资源,演绎钢煤携手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煤炭4826.9万吨,同比增长130%;出口1167.5万吨,下降54.2%。半年间,中国煤炭净进口量达到3360万吨。以“富煤”著称的中国也缺煤吗?
值得留意的是,早在2005年3月16日,在国内还在谈论铁矿石价格飞涨71.5%的时候,负责宝钢项目的中国问题专家、日本新日铁海外事业企划部部长入山幸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即指出:“原煤问题、用水问题是中国钢铁业更严峻的资源瓶颈,中国迟早会成为原煤的纯进口国。
”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在煤炭领域的布局已经积极深入。2005年之前,在煤炭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三井物产在11家、伊藤忠商事在6家煤矿公司平均参股20%,三菱商事在15家煤矿公司平均参股35%,住友商事在3家煤矿公司平均参股8%。日本通过这种方式共锁定了每年4200万吨煤炭的供应。
澳大利亚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动力煤排列第一,焦煤排列第二。在澳大利亚,主要煤炭供应者近年来都在努力扩大现有矿和新增冶金煤(焦煤)生产能力。特别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冶金煤生产者必和必拓公司。
必和必拓计划把自属矿的年生产能力从2004年的5800万吨扩大到2010年的1亿吨,其中与日本财团的合资公司担当重要角色,包括必和必拓—三菱联合公司(BMA,必和必拓和三菱分别占50%股份),以及必和必拓—三井联合公司(BMC,必和必拓占80%、三井物产占20%)等。
时至2008年7月,BMA收购了澳大利亚资源企业新希望公司在昆士兰州一处矿区的权益。因此,三菱商事相当于投资1260亿日元(约12亿美元)获得了澳大利亚一矿区的50%原料煤权益。据悉,这个矿区的原料煤储量约6.9亿吨,相当于日本10年的消费量。
实际上,近年来,日本各大财团的综合商社加快了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布局,参与开发澳煤炭资源,以应对全球对冶金用煤(焦煤)和动力用煤的需求增长,特别是瞄准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潜在需求。
英美煤炭公司是澳大利亚仅次于必和必拓的第二大冶金煤炭生产者,不断努力增加产量。2004年12月,三井物产和英美煤炭公司澳大利亚子公司共同投资6亿美元,扩建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中部的穆拉(Moura)露天矿,同时再投资新建两个煤矿,合称道森矿业,英美煤炭公司占51%的股份,三井占49%。穆拉(Moura)煤矿扩建后,动力煤和冶金煤(焦煤)的总产量将从现在的700万吨增加到1270万吨。
三井物产与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力拓公司在煤炭领域的合作也在前进。2007年12月17日,力拓公司动用7.93亿美元投资澳大利亚红隼(Kestrel)煤矿项目,持有80%的股权,三井物产旗下的三井红隼煤炭投资公司持有其余20%的股份。此煤矿每年生产大约在570万吨左右,直到2031年为止。
与此同时,三菱商事则与必和必拓共同出资,在昆士兰州开发6座煤矿,2004年共生产煤炭4800万吨,煤炭业务已经成为三菱商事的一大收益源。而后,2005年6月,新日铁出资从美国金属及煤炭国际公司(AMCI)手中收购了澳大利亚两座冶金煤矿5%的股份。
另外,日本双日株式会社(三和财团的综合商社)也加入到购买澳大利亚煤矿资源的行动中来。2007年7月3日,双日株式会社表示向菲利克斯资源公司(Felix)购买10%的煤矿股权,投资140亿日元开发储量在6亿吨以上的Moolarben煤矿。煤矿将于2009年投产,于2011年起进入满负荷生产阶段。在双日获得的产量中,每年将有300万吨以上销往日本,200万吨销往中国、印度等亚洲各国。
三菱商事认为,今后世界钢铁产量依然会维持在高水平,用于钢铁生产的冶金煤需求也将继续增加,因此公司决定投巨资开采冶金煤,这也是三菱商事历史上在原料煤生产领域投入的最大一笔资金。预计该矿年产量为800万吨,这将使占全球原料煤总产量约两成的BBA公司的产量增加10%以上,并有望最早在2013年开始出矿并向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口。
通过一定投资拥有项目上游部分股权,参与项目的上游开发和管理,进而占有项目资源的优先购买权,保证生产企业大量资源的安全供应。这种方式由于被日本的财团企业广为采用而被称为“日本模式”。日本在钢铁煤炭领域的携手,再次演绎了这种“日本模式”。
为实现钢铁产业与煤炭产业的充分协作,2008年2月,新日铁与住友商事(住友财团的综合商社)分别出资约6300万美元,共同收购了三井矿山公司4000万股优先股,使各自的持股均提升至21.7%。在2009年4月把优先股转为普通股后,成为了三井矿山最大股东。在全球对钢铁需求上升的情况下,此举是为了保证新日铁主焦炭的稳定供应,供其制钢之用。三井矿山公司创立于1893年,是三井物产从政府手中廉价收买三池煤矿后,向产业部门扩张而形成的公司。
钢铁行业的上游不只是铁矿石,中国目前在瞩目布局铁矿石上游资源的同时,也应该同样瞩目钢铁行业另外的上游——煤炭和水资源,2009年上半年煤炭资源的净进口即昭示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2/19768.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