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全球

打印

骑上惊涛逐骇浪——走向未来的中国海洋战略

骑上惊涛逐骇浪——走向未来的中国海洋战略  

   

   到目前为止,人类生活的空间还只是海洋与陆地,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只能是这样。人们既离不开大地的滋养,也珍视海洋带来的丰泽。充分利用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利益,这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不能不高度重视的事情。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愈加强烈,海洋对于未来发展的意义也必然就愈加紧迫和重要。走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中国,始终面临着陆地与海洋两个战略空间与方向,而海洋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而言,其意义已变得差不多同陆地同等重要。甚至简直已可以与民族的伟大复兴划上了等号。也就是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味着中国不仅将成为一个伟大的陆地强国,而且也将成为一个伟大的海上强国,在如今这个地球上,没有也不可能存在一个只能陆上不称雄而不能海上演武的世界大国。关于这一点,连印度都有着与同样的感受。海上强国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具有非凡的海洋控制能力,并因此而威风八面,令人向往。但是,通向大洋的道路历来充满了危机和挑战,处处惊涛骇浪,失败的危险远大于成功的几率,对于这一点,人人往往就会忽视。趋利而不知危害,任何行动都不允许,国家用兵尤其这样,所以孙子说: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我们不仅要看到建设海洋强国美妙的前景,更需要深切地认识其中的挑战和危机,尽知其利并尽知其害,从而策划出周全的得其利避其害的办法,这就是战略。人类所曾经有过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建设海洋强国绝不能忽视海洋战略理论体系的建设,海洋战略理论建设同海上武装力量的硬件建设同等重要,没有伟大的战略家和战略理论,而渴望伟大胜利,无疑于缘木求鱼。现在,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海上力量的各种武器装备,把海洋当擂台,拿各种武器装备打擂,比优劣较短长,喊打喊杀,类如儿童嬉戏,这是完全错误的。海上武装力量的建设不能没有正确的海洋战略的指导,而正确的海洋战略还不是几个人在办公室里草拟出来的,需要在广泛和认真讨论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完善,也需要有全民的认知与认可。所以,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在国力的基础上,仔细权衡各种影响和限制因素,确定国家的海洋战略,是一件关乎成败的大事、要事。在当前,认真讨论研究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正确和科学的海洋战略,深入思考走上海洋强国之路的过程中面临哪些突出的问题,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危险,集思广益,全民参与,是比捐款建造航空母舰更有意义的事情。  

    一、要认准对手、找准目标  

    任何一支海上武装力量都有明确的责任。原则上说,一支有起码规模的海军,都担负着在国外保卫国家的利益、和平时期显示国家的力量、完成一定区域的海上控制等三项任务。但是,任务与对手从来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没有对手,也就不存在保卫国家利益,显示国家的力量,进行海上控制等问题了,对手的大小与性质决定着任务的大小与性质,决定了海上武装力量的效能与特点。从此出发,中国的海上武装力量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第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如今,中国人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关心国家海上力量的建设,对自己的海军充满了寄托与希望。他们渴望共和国的海上武装力量能随时出现在危机发生的地方,保护日益繁忙的海上运输线,保卫海外投资和华人华侨,控制至关重要的海峡、岛屿和水域,渴望自己的海军能有力地维护祖国的统一,能同世界上强大的海军抗衡,威慑那些对中国包藏祸心、历史上曾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耻辱的海上力量,为祖宗和华夏儿女出一口恶气。这些理想和愿望是非常合理的,也是完全应该的。但是,这在目前还只能是理想,只能是希望,还只能寄托于未来。现实的情况是,中国的海军在大洋上保护海上交通线的能力还很不足(亚丁湾护航的事实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更不能在战争来临的时候,有效地保护分布广泛、运量巨大的中国远洋航线,也不能依赖海军去控制周边水域和海峡。就是在可能发生的维护祖国统一的军事斗争中,中国的海上武装力量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也还是未知之数。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规模庞大的中国海军如此窝囊呢?是决策者胆小,还是海军将士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我想,这个原因大家都不会同意,因为我们现在毕竟还处在朝气蓬勃的发展阶段,即或在国内政治与社会思想道德环境上,确有许多不如人意和令人厌恶的东西,但今天的中国毕竟不是晚清,总的说来还是积极向上的;也有人说,是因为中国没有航空母舰,大型军舰的数量还是太少,海军的现代化技术水平还不够,等等,从技术的角度寻找原因。应该说,这些理由都成立,也都是重要的客观原因。但是,这些就是决定性原因吗?是不是只要中国有了航母舰队,装备技术先进,就可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地开进大洋去骑惊涛而逐骇浪呢?  

第二、虎视眈眈的战略对手  

 中国人现在又重新认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并且其中很多人大概以为自己的认识已经很深刻很到位了。如果真的这样的人,我们奉劝他还是收起类似的狂傲之心。坦率地说,西方国家对于海洋重要性的认识,比起我们来,不知道要高明多少、深刻多少,他们对于海洋感受和经验的积累,更不知道比我们丰富多少。海洋是他们走向世界的桥梁,是他们演绎霸权的舞台,是他们控制世界的绳索,海洋武装力量是实现他们国家战略的最有效的工具。直到今天,海洋仍然是霸权主义的战略制高点,有人介绍过说,每当有危机发生的时候,美国总统的第一句话总是要问:“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儿”?海洋对于西方的意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没有海洋就不会有西方的今天。对他们来说,任何一个可能的对手的出现,都是值得万分警惕的事情。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英国盯死了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盯上了日本,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西方国家一起盯死了前苏联。苏联垮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睡觉了吗?没有,他们在调整,在寻找新的战略对象。美国海洋战略的重点从大西洋逐渐转移到了太平洋,他们把目光盯上了中国。过去,美国的飞机和军舰主要出现在苏联周边,今天变成了我国,美国在加强浅水地区和近岸水域的反潜,再加强对付常规潜艇的力量,不断派遣水声侦查船到中国近海进行侦查测绘,把反导“宙斯盾”军舰主要部署在西太平洋,加强关岛等海空基地的建设,兵锋所向,直指中国。对于中国海军的发展,他们是如此的关心,以至于时不时就要褒贬一番,什么“中国海军的发展并没有使我睡不着觉”(美国前太平洋总部司令语),“中国海军以远超我们预计的速度发展”(美国战略人士语)等。因为自己心中有鬼,就捕风捉影地瞎瞎猜,说什么中国要与美国平分太平洋,要将美国排挤出亚太地区,中国制定并正在执行一个名为“珍珠链”的战略,要控制印度洋云云。还不惜玩弄手腕,急迫地与中国搞什么海上战略互信,增加透明度,邀请中国举行多国海上军演,甚至放出话来说,美国愿意帮助中国发展航空母舰。一招接着招一招,一计接着一计。这会是善意的吗?对中国有利吗?这说明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霸权已经对我们虎视眈眈了。中美海洋战略对抗不可避,在激烈和严峻的战略对抗中求生存、求发展,这将是中国海洋武装力量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对于这一点,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三、不利的海洋环境  

海上武装力量的效能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德国与前苏联就是明显的实例。德国前后两次都曾建立了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一战前的德国建立了以英国为对手的大洋舰队,就舰队的质量与规模而言,堪称与大英帝国的大舰队相匹敌,但是,在一战中,面对英国的战略围堵,这支令人生畏的力量除了能进行几次漂亮的战斗外,在战略上几乎是一筹莫展,最后坐以待毙。二战期间,尽管德国的水下力量曾经红极一时,但由于得不到空中与水面力量的有效支援,最后还是独木难支,悲惨失败。前苏联在建设海上力量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就海上武装力量的总规模而言,几乎达到了当年英德之间的水平,但遥远的地理分割却把它的力量一分为四,各自为战,而且每一个部分又都被环形地包围着,难以展开,所以,自从彼得大帝以来至今,俄罗斯(包括前苏联)不管有多大的海上武装力量,但都无法发挥与它规模相称的效能,取得相应的战果,远不如它的陆上力量令人生畏。中国的海洋地理环境与德国、俄罗斯的情形非常相似,在地理上,被一连串的岛屿层层包围,不直接面向大洋,在军事上,被周边多个具备中等能力的海上力量看住。比当年的德国以及前苏联更加不利的还有两个因素,一是除最大的战略对手外,中国周边的几个中等海上势力堪与中国相匹敌,且处心积虑地超越中国,他们用仇视的目光紧盯中国,阴谋把中国当成是他们走向大洋的战略垫脚石;二是国家还未实现完全的统一,还有事实上的分裂势力负隅恶斗,中国与周边各国存在着广泛的领土归属与海洋权益之争,周围海上热点众多,时现冲突的苗头。可以说,中国海上对手之多,相对于漫长的陆上疆界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时光流失、空间压缩,中国海上周边必将危机频发,无可回避。在不断应付海上周边的危机中发展,这将是中国海洋武装力量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是中华民族通向大洋的战略宿命。  

    二、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海上武装力量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但其本身也是一个需要精心呵护的发展过程。正确地运用海上武装力量,正确地建设海上武装力量,这是海洋战略的基本内容。记得毛主席曾经说,海军要建设好,要使敌人怕。在当时战略大背景下,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海军的地位、作用和基本任务。现在我们讨论未来的海洋战略,仍然离不开这个思路,要有鲜明的敌人意识(在西方的忽悠下,现在有一种说法,似乎任何国家之间都可以搞什么“战略互信”,甚至连台湾都想与大陆搞“战略互信”,真不知道能“互信”什么),在总的战略背景下,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规划发展的步骤。  

1、正确地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必须量力而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上武装力量应该担负以下任务,并进行相应的能力建设:  

第一,   担负战略核反击的任务。  

    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将始终面临各种形式的战略讹诈,其中最危险就是核讹诈,这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今后也还会继续发生。有效的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海基核反击力量,是应对这种核讹诈的最佳手段,这也是当代海军最有价值的部分。建设一支具有可靠战略威慑力量的核海军,这是没有任何讨论余地的事,在力量准备上还要留有充分的冗余。在建设一支能担负战略核打击任务的核海军的同时,如果国力允许,我们还应尝试建立一支能遂行常规打击的核海军。数字化地球和远程巡航导弹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水下核力量的能力范围,如果一艘核潜艇承载40——60枚常规导弹的话,那么10艘左右的核潜舰队将能向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一次投射400——600枚高爆炸力的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取得惊人的打击效果。如果战时扩大核潜舰队规模到50艘左右,那么一次就能投射2000——3000枚高爆炸力的精确制导武器,所取得的效果就会远远超过战术及战役层面,将能达到非常可观的战略效应,在核武器之外增加一手更灵活的战略威慑力量,从而增加国家战略选择的灵活性、可靠性和弹性,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杀手锏。  

第二,要能有效地进行西太平洋范围的战场遮断。  

任何一个亚洲大国,在一切层面的战略构想中,都必须充分考虑区域外力量危机时的向东亚集中的问题。过去,在技术手段有限的情况下,旧日本海军曾经设计了一种号称“九段击”的战术。现在,技术手段的多样化,使得这种 “截击”,变得更加灵活,不需要动用庞大的水面舰队就可以持久立体地进行,可以从水下、水面、空中、太空利用各种兵器实施,代价小,效费比高,能达成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将给潜在的对手造成极大的战略负担。  

第三,要能有效地控制特定的局部海域。  

能否有效地控制局部海域,关系到祖国的统一大业,关系到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关系到沿海经济区的战略安全。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能否确保黄海绝大部分、东海大部、台湾周围以及南海大部的制海权,将是对中国海洋战略能力的考验,也是海上武装力量建设要重点加以解决的问题,也是未来中国走向远洋的基础,没有这个坚实的后据,即或能把一支小舰队派到远方,那也必将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只能任凭雨打风吹去了。  

第四、还要有一定的远洋交通护卫能力。  

除了主要的战略对手之外,我们确实不能眼看着一些跳梁小丑对我们远洋运输进行破坏。但是,这个能力在可预见的将来只能是有限的,甚至只是象征性的,就如现在炒作得纷纷扬扬的亚丁湾护航一样。以中国目前的远洋运输需求,没有一支全球性质的海军不可能实现可靠的航线保护,而中国同主要战略对手的对抗一旦转化成为现实危机,庞大的中国远洋运输航线将立刻危如累卵。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多次局部战争的经验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对此,不应该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2、区分不同的战略阶段,不能急于求成。  

    把浩浩荡荡的大舰队派到大洋上去,看起来的确是很威风、很提气,但也很可能是莽撞的无用之举,有些缺乏战略底蕴的国家正在重复这样的错误。比如印度,实在不知道它舍命般地弄几条过时的航空母舰要达成什么样的战略目的,抑或就是为了摆摆架势、显显威风。其它如泰国、巴西、阿根廷,西班牙、意大利等,也都号称拥有航空母舰,拿来做个啥子用,实在是让人琢磨不透。历史上任何一个海上大国,无不经过几个递进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发展也并不例外。  

    第一个阶段:全面防御阶段。  

    防止帝国主义从海上入侵,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相当一个时期主要的战略任务,也是国家海洋战略的主题。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国家海洋战略只能贯彻全面防御的方针。现在很有一些人在喋喋指责,似乎那时的掌舵者没有海权意识,没有现代思想,以至于我们不能很快地建立一支具有远洋能力的海军。这完全是脱离实际一厢情愿的空谈,就是到今天,是否就完全有把握地说已经从根本上解除了帝国主义从海上入侵的危险,恐怕还得谨慎一点。美国所奉行的“由海向陆”的战略也还把中国包括在内,美国及其盟国的海上武装力量仍然给中国沿海的发达经济区带来巨大的战略压力。  

    第二个阶段:战略防御与战役进攻相结合,积极防御阶段。  

    不管怎么说,经过六十年发展壮大,中国的海洋战略应该向这个阶段迈进了。进入这个阶段,在总体实行战略防御的前提下,要不断发展战役上的进攻。进攻是消灭敌人的基本手段,任何战争都是如此。只有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逐步改善战略上的不利态势,增强战略防御的稳定性。我们不能坐视对手在家门前构筑愈加严密的包围圈而无动于衷,要在海战场建设、装备建设、兵力演练、情报综合保障等各个方面,加强对局部海域的控制。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积极防御迫切呼唤尽快解决台湾问题,应该从海洋战略的需要出发确定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而不是让台湾问题服从和服务于纯粹的政治游戏(这恰恰是美日等希望的)。直白一点说,未来中国航空母舰舰队如果不是以台湾为根据地,那就很可能要成为一堆没有用处的废物。与常人的理解不同,笔者认为,解决南海问题用不着航母编队。在南海范围内,无论周边哪个对手,中国都可以用常规海空力量解决问题。相对于庞大的航母编队来说,黄海、东海都不过相当于洗澡盆,南海也只是稍大一点而已,无从施展开手脚,航母编队的真正用武之地只能是大洋。可以设想,十年或十五年之后,当中国的航母编队成型之时,庞大的中国海上力量还只能游弋于台湾以内的近海,这将是一幅多么尴尬的画面。当然,如果想穿过岛链封锁进入大洋,和平时期尽可以畅通无阻,但这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平条件下,不管多大的航母编队都可以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但是,一旦进入战时状态,孤悬在外的舰队将何去何从呢?所以,组建航母舰队的同时,必须解决舰队进入大洋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舍台湾而无它途。  

    第三个阶段:驰骋大洋的阶段。  

毫无疑问,这个时候有关中近海的海洋权益之争基本上已经解决,海上武装力量的主要任务,是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中国的利益。大概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谈到对中国远洋航线实施有效保护的问题。但是,如果中国的海上武装力量发展到这个程度,必定是世界战略版图已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改变,世界的力量结构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已经不是我辈所敢于揣测预谋的了。  

3、发展综合均衡的力量体系  

    养兵是为了用兵。未来的海上用兵特点,要求任何一支现代化的海军都应该有综合的力量体系。预测未来战争,这大概是人类的一个固有的爱好,无论是哪个民族的人都会乐此不疲。但遗憾的是,人们对战争的预测甚少有准确的时候,甚至连大致准确也难做到,人们的一个通病,是往往把未来的战争估计得过于简单。既然知道人智有穷,那我们与其挖空心思地去描绘未来,还不如就琢磨其可能的特点。对中国来说,未来的海上战争将有什么特点呢?第一,将具有庞大的规模。因为现代社会的生产规模与制造能力都太过强大了,战争就是物质的运动,人们能运动多少制造物,战争的规模相应地就有多大。第二,将是全部空间的。人类的技术之手能够到哪里,哪里就有可能成为战场。第三,将是持久的,在广阔空间范围内有以空前庞大规模进行生死较量,短时间是决不出胜负的。这就要求中国的海上武装力量首先要有庞大的规模,只有少数几件尖端武器是赢不了的。其次还要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涵盖了参与战争的人,包括涉及海陆空天全部的海上武装力量装备。战争中从来没有什么过时的武器,从来都是有什么样的武器打什么仗,一味地追求所谓高精尖同样也是赢不了的。  

    因为这样的特点和要求,决定中国的海上武装力量建设必须走综合均衡发展的道路,不但要发展各种水面突击力量,也要发展各种水下力量,更要发展空天一体化的空中力量,同时也不能忽视海军的陆基力量,包括海军陆战队和岸基导弹力量;要正确协调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装备与生产的关系,突击力量与保障力量的关系,现役力量与后备力量的关系。使我国的海上武装力量成为一个综合、均衡、强大的力量体系。这样的体系才能经得起风雨,经得起远洋上的惊涛骇浪。可以说,世界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支海上力量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包括美国海军的在内。美国海军充分利用了盟国的资源,有些功能是分配给了他们来完成的。所以,发展综合均衡的力量体系非但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是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需要全民族为之努力奋斗,且不可简单化、急躁化。  

    三、要深知厉害、时刻准备  

   现在举国上下都有一种骄傲,或者说得严重一点,都有一种幻想,以为就在这样和平的环境下,无惊无险、无风无浪地发展下去,中国就必定会发展成为世界大国,而且还是第一大国。已经有一些西方所谓的“专家”进行了时间预测,有说2020年的,由说2025年的。真不知道这么准确的年份数字是怎样算出来的。作为中国国家武装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海上武装力量似乎也将在和平发展的红利中一帆风顺地开进大洋,从此畅行无阻,可以纵横驰骋。果真就能这样吗?  

    1、危险随时存在  

我们认为,同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过程一样,中国海上武装力量在崛起的过程中也要充满各种可预知和不可预知的危险。这是因为:  

    首先,这符合常识,也符合人类已有的经验。  

    从全球范围讲,人类历史至今,既没有哪一个海洋强权可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也没有哪一个海上强权可以一路畅通没有干扰地爬到力量的顶峰。相反,任何海上强权的退出都是因为发生了决定命运的战争,只有战争才能把既有的海上强权赶下王座,任何新生力量走向顶峰也是因为战争,也只有在决定命运的大战中取得胜利,才能把自己推向王座。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其它的途径。这种事情,过去没有发生,今后也不会发生。难道我们能指望苍天开眼,独独对中国青睐一番吗?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发展壮大,都是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在军事上,一支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一定是在战斗中实现的,没有经历过血火考验的军队,不管装备多么先进,规模多么庞大,成员学历文凭多高水平,都不可能成为一支战之能胜的可信赖的力量。  

其次,中华民族走向大洋的道路上,有过中道崩沮这样惨痛的教训。  

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当时的满清政府也试图建立一支比肩西方列强、可纵横东亚的海上武装力量。但是,这个幻想被历史无情地打断了。一场甲午战争,彻底捣毁了中华民族走向大洋的可能,满清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海上家底倒成了日本鬼子走向海洋强国的磨刀石。历史在今天会不会重演,任何一个有一点负责精神的人,都不会也不敢遽下断语。  

最后,这件事情不取决于自己而取决于敌人。  

趋利避害,这是任何人都懂得的事情。但战略问题毕竟是人与人打交道的事情,不能用主观愿望代替客观实际。尽管我们会千方百计地去努力避免危险,但可能很多时候会避免不了,因为这不取决于我们,而取决于对手。坦率地说,取决于美国的评估及决心。事实上,今天以至于未来,无论我们如何大吹大擂什么中美密切联系、共同利益,但实际上我们并不能影响美国的决策,也不能干预美国的行动。未来美国对中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对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中国海上武装力量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完全取决于美国。那么,美国是不是在意中国的海洋战略呢?有人已经否定,中国的海上力量的发展并没有使他睡不着觉。也就是说,觉是睡着了。但又有谁知道,是不是睡得踏实,抑或虽则睡着,但却做了恶梦呢?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制订有完备的对华战争方案(感兴趣的可以参见笔者网文《十面埋伏:美国如何策划对中国的战争》),对华海上战争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日本和印度,它们更是处心积虑地准备对中国下手,这已经妇孺皆知了。对手在盯着你!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值得警惕的事情,连动物都晓得。  

    中华民族不能再允许发生类似甲午海战这样的事情,中国再也不能承受失败之重,类似与甲午战前那种自大自乐、无视对手、不知道危险之所在的荒唐史绝不能再重演。所以,在中国走向海上强国的整个历程中,必须时刻准备战争,准备好一切充分的手段,以应对当今海上霸权正在舞动着的狼牙棒,应对或迟或早必定要发生的一场东亚海战,一场浩大的西太平洋战争。  

    2、保障手段必须过硬  

    中国海上力量与战略对手在力量上是很不对等的,这将是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客观现实。以不对等的力量与对手进行战略对抗,并争取实现战略平衡,必须跳出海洋看海洋,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立足综合优势,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具体地说,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大力发展以陆制海的力量,保障中国沿海的浅近纵深,保证中国海军在沿海的行动自由。  

    以陆制海,这是弱势海军对付强势海军行之有效的办法。过去,能制海的陆上兵器只有岸炮,射程有限,机动性差,所能控制的近岸水域非常有限,只能保障个别要害之处。现在,技术进步给以陆制海提供了更丰富更有效的手段,各种新型的超地平线雷达能有效地遂行情报保障,陆基反舰飞航导弹能控制距岸500公里以内的水面,陆基对海型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的射程达到2000——3000公里,能控制距岸2000公里以内的水面。这些武器射程大、打击准确,威力巨大,机动性强,在有效的情报保障下,具有不可抗拒的打击能力,而且便于大规模生产和装备。这是划时代的制海利器,拥有必要规模的这样的力量体系,将在中近海的距离上有效地遏制对手的水面行动,从而给我方的行动以巨大的支持。  

    第二,大力发展以空制海的力量,形成中近海范围内强大的打击力量,支持武装力量的战役投送。  

    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这是任何一个稍具海军常识的人都知道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空中力量不仅担负着夺取海上制空权的任务,还要担负海上打击、空中突击的任务。海上打击包括打击敌人的水面舰队、水下潜艇和海上运输,空中突击包括跨海对敌占岛屿、敌人军事基地及敌方国土进行火力突击,对敌方的港口、运输线实施攻势布雷,运送力量突击占领敌占区等,这就要求海上武装力量的空中部分必须大而全:不仅要有相当规模的制空战斗机,而且还要拥有相当规模的轰炸机、反潜机、运输机、侦察预警飞机等,还要保证具有大航程和高载弹量的特点。对于这样的战斗,和平时期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演练,临急抱佛脚是无济于事的。  

    第三,大力发展以天制海的力量,夺占海洋战略制高点,为海上力量提供全般信息情报支持。  

    在当代海洋战略中,制空权固然要害依旧,但一个新的领域变得越来越至关重要,这个领域就是近地空间,俗称太空。依托近地空间行动的各类飞行器,能够给人类提供海量的情报信息资源,这些资源能充分地运用于军事领域。在海上,无论是通讯、导航、定位,还是侦察敌情动态,监视水面水下,天基飞行器承担越来越多的任务。天基飞行器具有不受天气、不受地球曲率、不收国土限制等特点,在可预见的将来,干扰打击天基飞行器仍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有这些特点,所以天基系统在军事上具有十分优越的地位,太空事实上早已军事化,充分运用天基资源以增强军事优势,美国及前苏联早在六十年代就开始,中国非但不应该在这方面落后于人,而且还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天基武器系统上走在别人的前面,发展各种型号的导航定位卫星、通讯卫星、光电侦察卫星,发展各种反卫星武器,达到以长制短,以新生的力量制衡传统的海上力量,从而取得不对称条件下的战略平衡。  

      

    对于中国未来的海洋战略,时下有一种官样的说法,经常见诸网间报端,这种说法是,“中国海洋大战略应以捍卫和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领土统一,解决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维护和捍卫中国海洋权益”,笔者以为,这种说法,既否定了海洋战略的长期性,也否定了这个战略的全球性。喊了那么多的“全球化”,难道我们还不深刻地晓得武装力量全球化的道理吗?实在不知道,难道不可以看看当今唯一超级霸权给世人做出的样子吗?这就未免太肤浅了,谈论海洋战略,我们的眼光实在不应该这样狭窄。展望未来,预测历史,没有什么成就与辉煌是不可超越的,更没有所谓“历史地终结”,恰恰相反,我们完全有理由一想到未来的历史就心潮澎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未来,为中国海上武装力量的未来而奉献无尽的悠悠思绪。  

    历史是漫长的,漫长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矢志不渝的人们创造的。每个人所能体会到的历史毕竟只是短短的一刹那,但如果能把个人纳入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此来思索、来努力,无论如何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讲了这么多中华民族未来的海洋战略问题,说到底,问题其实并没有多么复杂,只要有两点就已足够:一是应有辈辈相传为之奋斗的志士,二是应有远大的目光。只要有了这两点,不管未来的海洋上波涛多么惊人,骇浪多么狂暴,中华都必将一往而无前。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2/1833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海洋战略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