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全球

打印

“庞氏骗局”很流行

作者:刘仰

    大约两个月前,美国纳斯达克前主席莫道夫因欺诈行为被逮捕,使得“庞氏骗局”一词被很多中国人所熟悉。“庞氏骗局”意思很简单,就是用后来者的钱,为前面的人提供回报。只要后来者源源不断,这个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但是,哪里都不可能有无穷无尽的后来者,因此,所有的“庞氏骗局”即使不被拆穿,都必将因资金链条断裂而破产。而在这样的骗局中,最有可能得利的,就是队列中最上端的人,尤其是当他可以逃脱制裁的话。倒霉的,只能是后面跟进的人。或者说,最后跟进的人必定损失惨重。这话听起来怎么像说股市?对了。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庞氏骗局”在世界各地大量流行,包括股市。
    近年来,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听到、看到、经历过各种非法集资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不是以发财为诱惑。比方说传销,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再比如说“万里大造林”也属于“庞氏骗局”。当我们说传销是“庞氏骗局”的时候,可以稍微分析一下。传销活动中,都有一个被传销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被传销物”。这个“被传销物”可以是一个有真实用途的产品,也可以是一个没有任何用处的东西。从传销理论上说,路边随便捡来的石头也可以当作“被传销物”。关键是:只要所有人相信它能赚钱就行。相信非常重要。
    如果这种相信转移到了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那么,一个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就可以成为“被传销物”。当然,由于上市公司在传销过程中使用的是股票,而非低水平街头传销那样直接使用钞票,因此,证券大厅里使用股票的间接传销行为,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街头传销由于太赤裸裸,只能是非法的。在进一步解释之前,必须申明一下。股票的价值如果同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水平紧密挂钩,它应该不属于传销,这本来是股市出现的良好意图。但事实上,自从股票市场诞生以来,股票的真实价值经常与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水平严重脱节。以至于发展到现在,有一种专炒“ST”(垃圾股)的方式,也能赚大钱。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要让股民们相信:垃圾股未来能赚钱。相信很重要,但仅仅是相信。
    现代股票市场一般认为诞生于荷兰。其实,在荷兰股票市场诞生之前,荷兰出现的“郁金香”泡沫,就是一次大规模的全民传销。之所以没有将其称之为“庞氏骗局”或传销,可能是因为“郁金香泡沫”没有一个准确的源头。股票市场在荷兰的最初建立,可以看作是既想借助传销的神奇号召力,又想对其有所规范。

    股票市场作为现代经济的有效方式很快传到了其他地方。18世纪初,法国财政部长约翰-劳,以国家名义发行了一种股票,叫做密西西比公司股票,也就是法国在北美洲新建立的殖民地。财政部长许诺股票有200%的股利。成功炒作者,一年有30倍的盈利。于是,贷款利息涨到100%人们也在所不惜,无所畏惧,因为,所有法国人都相信这个神话,相信是多么重要!于是,法国全民借钱炒“密西西比”股票,最终整个国家破产,人民被洗劫一空。约翰-劳贫困交加地死于威尼斯。我时常想,如今以“庞氏骗局”而名垂史册的骗术,其实应该叫做“劳氏骗局”。之所以没有这么叫,是因为有些人不想让股市给人留下骗钱的印象。意大利人庞齐制造他的骗局的时候,没有利用股市。于是,用“庞氏骗局”来命名这种骗术,可以把股市解脱出来,显得自己是合法的。而事实上,这种骗局在股票历史上屡屡发生。
    就在法国发生“密西西比泡沫”的同时,18世纪初的英国也发生了所谓“南海泡沫”。英国“南海公司”使人相信的“被传销物”是美洲殖民地的金银矿,当然,还有黑人奴隶贸易。“南海公司”带动的传销活动,也以一年赢利十几倍的速度狂飙,它还带动了一大批其他的上市公司迅速加入传销队伍,每个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被传销物”。看一看以下这份清单:1720年英国一些上市公司的盈利项目:
    1、 向伦敦供应海煤;
    2、 全英格兰房屋建筑和重建;
    3、 改良英国土地;
    4、 头发贸易;
    5、 经营和承揽巨大好处,但没人知道是什么;
    6、 英国各地葬礼装饰;
    7、 永动轮;
    8、 进入海关装卸货物,并与商人进行谈判;
    9、 为所有被仆人蒙骗的主人提供保险;……
    (资料来源:马克斯-维尔特《商业危机史》,共有200多个公司,只摘录一小部分)
    所有这些赢利项目都是莫须有的,人们不经查实,也不看业绩,只要编一个概念上市,就疯狂抢购。在这场股市传销中,英国所有的泡沫公司总市值约5亿英镑,相当于当时包括英国在内全欧洲货币流通量的五倍。但是,人们相信!当然,这种相信也不是没有道理——100多年后,这个目标差不多达到了。但在当时,无数人都倾家荡产,以至于后来的100多年,在英国人的眼里,股票交易所就是赌场,股票经纪人与街上的小偷处于同一地位。
    遥远的事情也许属于历史的不成熟,那么今天呢?确实成熟多了,骗局已让人难以察觉。随便假设一个上市公司的例子。一家上市公司把股票作为主要盈利手段,上市公司具体做什么并不重要,如同上面提到的18世纪初英国涌现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公司,具体的“被传销物”并不重要,股民懂也行,不懂也没关系。为了让人们相信公司未来能赚大钱,有很多种手法。制造概念是常见的,假造大量订单合同也是一个办法,用自己的影子公司自买自卖抬高身价也不少见。还有一种方法是,把成本伪装起来,给人以盈利优秀的假象。比方说,公司所有的员工薪水都不高,甚至很低,于是账面上的利润就出现了,或者很大了。于是,股价就涨了。那么,员工的真实收入来自哪里?员工持股。只要股价涨了,员工将股票变现,就成了个人收入。但是,这些收入本来应该是成本。很多账面盈利的上市公司,如果把这种收入当作成本,其实是亏损的。然而,制造盈利的目的是吸引股民,吸引投资,只有吸引来了,员工股才能变现。利用配股、增发等手段,要维持这种变现的持续增长,就必须吸引更多的股民和投资。这是一个典型的伪装起来的“庞氏骗局”。
    在上述员工持股的游戏中,当然包括公司的CEO或上层领导人。他们的变现比普通员工更容易,因为他们可以制定普通员工变现的约束条件,还可以制定员工持股的份额,他们自己肯定是最大的。他们还在公司经营情况上,比他人有更多的知情权。因此,化名职业经理人的CEO们,挂着MBA之类的金字招牌,成为“庞氏骗局”的领头人。一旦股票无情下跌,骗局或传销就结束了,没有来得及变现的人就被套牢。而这种时候,公司CEO们基本上已经提早或悄悄变现了。比方说,在美国著名的安然公司丑闻中公司高层就提前卖出了大量股票
    像安然公司这样被抓住的,只是少数,大量没有被抓住的,都借助股市这一合法外衣,在一个骗局成功后,CEO变现了,扬长而去,留下一大堆凄惨的股民。世界各地的股市经常周期性地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每一次暴涨都是股市价值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表现。但是,各种各样的人都向股民们宣传,一定会赚钱的。比方说,在中国股市已经高得离谱的时候,有人高喊“股市10000万点”,其实是跟美国人学来的。美国人几年前出了一本书,书名叫《道指36000点》(指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现在大约只有8000点)。但是,当初股民们大多也都相信了。相信依然很重要。相信能赚钱是传销和“庞氏骗局”的核心。如今,在世界性金融危机面前,这种相信叫做信心。中国现在提倡信心,那是对于实体经济的信心。如果只针对股市,信心常常就是贪婪之心不死。贪婪,在股市里尽情地成长。

    我曾经和很多人一样,把股市的某些表现看成是赌场。细想一下,传销性质的股市与赌场还不一样。去赌场的人虽然也想赢,但输的准备还是有的。充满“庞氏骗局”的股市,到处都是美好的希望,输的思想准备比赌场小得多。而且由于充满希望,往往容易投入全部,甚至超额投入。而在赌场里,更多人由于有输的思想准备,比较容易控制自己。因此,在充满“庞氏骗局”的股市传销中被骗,往往比在赌场输掉更痛苦。
    在我看来,股市的每一次大涨大落都是一轮“庞氏骗局”的结束,周期性的出现,不过是新的一轮“庞氏骗局”的开始。因此,只有在新骗局开始的时候,抓住见底的机会,让自己成为“庞氏骗局”队列中的排在前面的人,才有可能捞得好处。但是,小股民的这种好处,与股市“庞氏骗局”的操盘手相比,太微不足道了。而且,这一轮骗局游戏中小股民也许赚了,很可能在新一轮的股市“庞氏骗局”游戏中,你就被扫荡一空。也许,这番话说得过分了。但是,只要股票严重脱离了企业的真实利润,只要股市疯狂地背离整体经济的真实价值,它就是合法的“庞氏骗局”。遗憾的是,大量的大资本都经常在人为制造这种脱离实际的泡沫,而人们对他并没有办法。现在全世界和美国人都说要加强监管,谁知道能否有效?当年,年轻的小布什在他父亲老布什当总统的时候,就是利用这种办法赚到了第一桶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为此也对小布什展开了调查。但是,做出裁决的人是他父亲老布什总统任命的,这个人曾经是小布什的私人律师。所以,小布什当然无罪,清清白白,后来还当了美国总统。
    所以,以股市为主的金融圈合法的“庞氏骗局”,近年来才会在美国风起云涌,并席卷世界。尤其是在“新经济”年代,大量新技术公司都属于“庞氏骗局”。美国在一系列金融“庞氏骗局”中,积累了大量的泡沫,如今开始破了,但是,CEO们照常拿着高新。如今,美国又要增发大量国债,用《货币战争》一书的编著者宋鸿兵的话说,美元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稍有一点不同的是,美元对于“下线”的关系是“借”,只有永远没完没了地能够借到钱,美元的“庞氏骗局”才能维持。但是,它终究会有破灭的那一天。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2/1721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麦道夫  金融危机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