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也: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一)
2006年12月
英国《反潮流》杂志刊出洛仁·戈尔德纳《以美元为中心的积累体系的危机:1973年重来?》,认为1973年以来的30多年,美国利用美元霸权地位,在全球进行金融杠杆收购,廉价获取前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大量财富,打垮工人阶级的力量,暂时缓解了危机。今天老路已经不通,
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点。
像上一次震荡(1917-1921)发生之初而美国霸权地位确立前那一时期一样,在旧的体系上将为革命打开一个缺口,在这个过程中,旧口号‘不是社会主义就是野蛮状态’将不再是浪漫主义的战斗口号,而成为最迫切的需要。
2007年1月
1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表《美国人的高度焦虑状态》,说“美国人正在不断失去原有的工作,虽然他们常常也能再找到新的工作,但平均收入比以前减少17%”,“由于在就业保障上面临更大的风险,他们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只能靠着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实际收入独自承担医疗保健和退休计划”,“公司利润达到60年来在最高点,工资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却降到自1947年有政府记录以来的最低点”。
18日,阿根廷新闻社发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经济学教授豪尔赫·贝因斯坦《美元下跌与美国危机》,说“9·11”事件以后不久,2002年伊始,美元即开始持续下跌,目前还在继续,未来几个月情况将更糟。美国力量建立在两个决定性支柱上,即美元和五角大楼。“美国已经尝试通过扩张消费和对亚洲地区的大肆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美元大量外流,从而遏制经济衰退。但是这一双重赌注很快被其自身脆弱的结构所套牢。这种冒险依靠的是大量金钱的支撑,以及各种类型债务及中国、日本和欧洲美元储备的积累,也就是说,依靠的是这些国家给予美国的信任。正当军事力量大肆扩张和消费主义从世界体系深层撼动整个地球的时候,美国这个金融帝国却在逐渐衰退。”
2007年2月
美国最大次级房贷公司全国金融公司,减少次级贷款投放量。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上年第四季度可能亏损。
2007年3月
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的消息使纽约股市首次因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遭受重创,道-琼斯指数当天下跌240多点。美国因次贷问题恶化,今年第一季度浮动利率逾期还款的比例和借款人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比例双双升之历史最高点。
2007年4月
2日,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11日,法国《世界报》刊登一组文章,总标题为《中国能抵挡美国经济减速的影响吗?》。
14日,委内瑞拉财政部长卡维萨斯宣布,委内瑞拉提前还清2012年到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30亿美元债务,将不再和这两个组织发生任何关系,“今天的委内瑞拉人,世世代代的委内瑞拉人,今天出生的孩子,明天出生的孩子,都不再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一分钱。”
15日,厄瓜多尔新当选的总统科雷尔,揭露世界银行驻厄代表曾借贷款1亿美元的机会,向他进行勒索。这位代表将被立刻驱逐出境。
27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对新世纪金融公司股票实行摘牌处理。美国之音播发《美国经济滑入衰退或滞胀的可能性不大》。
2007年5月
8日,日本《经济学人》周刊发表《世界进入空前的高利润时代》,说富国正在利用第三世界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赚取超额利润。
2007年6月
7日,法国《费加罗报》报道,美国大约3500万人吃不饱饭。
8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演讲,说“美国没有衰落。”
19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新资本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形态正在从管理资本主义向全球金融资本主义加速转变,而且进展越来越全球化。其表现在五个方面:金融规模迅速扩大;金融更多地以交易为目的;从传统的债券、股票、商品和外汇,派生出一大批复杂的金融产品;新的投资公司浮出水面,特别是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流动量大而迅速;新资本主义越来越趋于全球化。
26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亚洲又可能面临金融危机风险》。
本月,由于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基金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债务市场出现亏损,纽约股市再次大跌。
2007年7月
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亚洲危机10年后的思考》,认为1997年亚洲危机的两大教训至今未被汲取。
这首先是资本市场自由化(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以接纳短期‘热钱’)伴随着巨大的危险。
第二个教训是,在融合度很高的社会,需要有值得信赖的国际金融机构来制定发展规则,促进全球稳定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听命于美国(唯一拥有否决权的国家)和欧洲(按照惯例任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脑)的操控,该组织很久以来一直被认为代表国际债权人的利益。基金组织未能在1997年危机中有所作为,进一步损害了它的可信性,而它未能就威胁当今全球金融稳定的主要因素拿出任何办法,也使其局限性暴露无遗。”
11日,有政府背景的美国房利美、房地美两公司股价开盘遭斩。
26日,纽约股市大幅下挫,跌幅近2.26%,为今年2月27日以来最大日跌幅。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说,这反映了市场的“正常波动,波动在可控范围内。因为美国整体经济仍保持健康运行”。
27日,受纽约股市下挫影响,亚太股市应声而跌。
30日,布什签署3000亿美元房市援助法案。
本月,穆迪公司降低对总价值约52亿美元的399种次级抵押贷款债务的信用评价。受此影响,全球各大股市大幅下挫,跌幅普遍超过1%。美国最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全国金融公司,第二季度利润同比下降33%。
2007年8月
1日,香港恒指跌3.15%,创当年第二单日跌幅。澳大利亚麦格里银行声明,旗下两只高收益基金投资者面临25%的损失。
2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亚德尼研究公司总裁、经济学家爱德华·亚德尼的《泡沫破裂没那么可怕》,认为全球经济繁荣始于冷战结束,“中国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这段繁荣时期真正进入高潮”,“现在全球经济正处于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时期”,“全球繁荣将有助于美国战胜严重的房地产萧条,而不会造成整体经济的衰退。我还认为,信贷市场炼金术泡沫的破裂不会严重破坏全球繁荣。全球化造就的各国巨大财富应该能够发挥强大减震器的作用”。
3日,欧美股市全线大幅下挫,跌幅均超过1%。
6日,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由于大银行停止提供融资,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与此前破产的新世纪金融公司不同,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并非次级抵押贷款商,去年发放的589亿美元住房贷款中几乎没有次级抵押贷款。它申请破产保护表明,美国房贷违约现象已波及信用等级较高的优质房贷客户,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可能扩散。不少媒体指出,由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购买者包括许多国际投资者,所以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国际投资市场。
德国企业投资银行、德意志银行、德国邮政银行、西德意志州立银行和萨克森州立银行,陷入美国次级债市场危机。心理恐慌使投资者从德国法兰克福信托基金公司规模1.6亿欧元的基金中,赎回4000亿欧元的份额。德国多家基金公司陆续宣布暂停基金赎回业务。
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的交易。欧洲三大股市下跌。美股暴跌,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等价格大幅跳水。美联储下属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增加240亿美元的临时储备。
9日至10日,欧洲中央银行先后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948亿欧元和610亿欧元。这是欧洲央行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首次大规模干预金融市场。10日,日本央行宣布向日本货币市场投入1万亿日元。各央行此举未能阻挡全球股票指数的回落。
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人马苏德·艾哈迈德表示,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是可以控制的”,“支撑全球经济强劲增长的基础依然存在,信贷市场秩序的重建是一种良性发展过程”。
13日,美国花旗银行宣布,由于此贷款危机,去年第四季度损失7亿美元。日本第二大银行瑞德银行的母公司瑞德集团宣布,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相关的损失为6亿日元。
14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理查德·比尔斯发自纽约的报道《美国小岔子带来全球大麻烦》,说“起初出现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神秘角落里不起眼的小事,如今已经升级,越来越像是一场全球流动性的信贷危机”。美联社法兰克福电称,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可能引爆全球金融危机,“全球化听起来可能是一个让人生厌的词”。
15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盘首次跌破13000点,东京股市日经指数一度回落至去年底水平,欧洲股市亦不乐观。美林公司宣布下调美国最大商业抵押贷款机构全国金融公司的信用评级,降至“卖出”级,导致全国金融公司股价跳水13%,创1987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17日,美联储宣布,将贴现率降低0.5个百分点,即从6.25%降到5.75%。截至今天,美联储已向金融系统累计注资940亿美元。
23日,路透社报道,由于次贷市场危机进一步加深,美国三大金融机构宣布裁员计划,总数达到3400人。法国《世界报》发表《金融危机的教训》,说判断力的缺失让人吃惊,“遍及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发行机构、资信评价机构、调控当局、国际机构有成千上万名专家负责鉴别种种金融风险,可没有一个人看到次级贷款的冲击来了”,然而这次危机显示出的不过是“一些很常见的特点”;“人们从寻找替罪羊开始”。
30日,自本月9日至30日,美联储累计向金融系统注资1472.5亿美元。
31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就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发表讲话,称美联储将继续监测信贷市场事态的发展,并在必要时采取行动限制因金融市场混乱而可能出现对更广泛的经济领域的不利影响。
本月,《华尔街日报》统计,自去年11月至今,全美共有80多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停业,其中倒闭的公司11家,关闭的企业50家,其余企业或者出售、或者停止贷款业务。由于贷款公司坏账激增,与次贷相关的债务资产大幅缩水,导致大量投资机构亏损。贝尔斯登旗下两支对冲基金已接近全部蒸发,包括美林、花旗、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都出现重大损失,美林等美国主要投资银行股价今年以来累计跌幅全都超过20%。
2007年9月
4日,《华尔街日报》刊出《次级债危机波及信用评级公司》,说美国国内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能力提出质疑。
5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全球次贷危机七大问题》:为什么危机始于美国,危机发生的条件,为什么危机愈演愈烈,危机影响有多严重,各国央行应该如何应对,证券化借贷的未来,动荡对未来的监管意味着什么。
中旬,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供应商诺森罗克银行深陷财务危机,遭遇挤兑风波。14日股价暴跌24%。这是英国1866年以来发生的首次挤兑风波。其他欧洲银行股票也持续下跌。
13日,俄罗斯《晨报》发表《全球经济危机10月份将波及俄罗斯》。
18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由原来的5.25%降到4.75%,以应对愈演愈烈的信贷危机以及可能产生的经济衰退后果。这是美联储4年来首次降息。
19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接受巴西《视点》杂志专访,说“世界经济在低通胀和低利率环境下增长近20年的繁荣周期,已经开始完结,通胀压力将增加,世界经济增长潜力将下滑”。
2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美国富豪榜,“今年上榜的400名富豪,拥有的净资产总额上升了2900亿美元,达到1.54万亿美元。尽管市场有些波动,但今年新入榜的45人中,几乎一半人的资产来自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
23日,格林斯潘做客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节目时表示,“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几率低于50%”,但房价继续下跌,并可能影响个人消费。
2007年10月
2日,《纽约时报》报道,“华尔街各大银行昨天开始承认自身存在的问题,由抵押贷款业务引起的这些问题导致股市整个夏天剧烈震荡”。美国最大银行花旗银行集团将在第三季度销账59亿美元,使利润比一年前下降60%。欧洲最大的瑞士银行划减34亿美元的抵押有价证券,本季度利润会有损失。美林公司和美国银行等也发出类似预警。“投资者认为,银行的表态说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所有损失都会得到控制。”
24日,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发表《华盛顿与世界博弈美元贬值》,评论10月19日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前举行的会议,认为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坐看美元走低,却要求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升值,以减缓欧洲国家的贸易压力,“美国人为美元贬值偷笑”,“打打自家的小算盘,美元贬值其实有利于美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而减缓美国的贸易赤字和世界贸易中的不平衡现象。不仅如此,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是大大有利的,它将帮助美国创造就业机会,维持经济增长”。
25日,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发表报告,估计未来18个月内大约130万宗次级贷款丧失抵押品赎回权。
26日,《纽约时报》发表《信贷危机在欧洲引发新不安》,说“欧洲曾希望避免受到夏季信用危机的巨大影响,但眼下却因经济疲软和市场进一步动荡的可能性,而在秋季瑟瑟发抖”。
29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2.9亿美元消失之谜》:
美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吸收全世界的储蓄,然后将其中部分资金投向海外,回报率较高。此外,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元每贬值10%,就有相当于美国GDP5.3%的财富,从世界其他国家转移至美国。目前美国的GDP是13.7万亿美元,而美元自2002年以来已经贬值20.6%。因此,外国人实际上白送了美国大约1.3万亿美元。
本月,全球最大券商美林证券财报称,第三季度次贷相关领域损失80亿美元。30日,美林证券首席执行官斯坦·奥尼尔,成为华尔街首位直接受次贷危机影响丢掉饭碗的CEO。
法国《外交界》10月号发表《美国面临帝国终结的创伤》,说美国在伊拉克的失败证明其军事实力大打折扣,“美国已经开始衰退了”。
2007年11月
2日,法新社自东京报道,由于担心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远未消失,继世界其他地区股市纷纷暴跌后,亚洲股市损失严重。
12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余震使得信贷危机接踵而来》,称美国经济正在走向严重衰退。
27日,美国经济评议会公布,11月消费者信心连续4个月下降,达到两年来的谷底。
本月,阿联酋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宣布,将投资75亿美元购入全球最大金融机构美国花旗集团4.9%的股份。花旗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普林斯辞职。
2007年12月
10日,《今日美国报》发表《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给全球带来痛楚》。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报道,美国部分金融机构包括美国银行、美林、雷曼兄弟等日前在华盛顿召开研讨会,认为“如果3年到5年内不能在中国制造一场大规模金融动荡甚至金融危机,则延缓或阻止中国崛起的幻想将彻底破灭”,为此拟由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组成“金融快速反应部队”,对中国发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2日,《日本产经新闻》发表美国对美国外交学会会长理查德·哈斯的访谈录,题为《美国统治世界的局面将告终结》。
16日,美国《国际先驱导论坛报》发表《美国经济是否陷入衰退?》,介绍美国经济学界对美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等到明年才能下结论
出口若能挽救我们,就不会出现衰退
没人知道
你几乎可以听到它破裂的声音
拿房子作赌注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撰文说,美国经济正陷入7年内第二次泡沫后的衰退时期,就像2001年到2002年科技网络泡沫破裂带来经济衰退一样,如今房地产和信贷泡沫的双双破裂,带来同样的后果。
18日,日本《经济学人》发表京都大学教授伊东光晴《美元正静静地走向崩溃》。
25日,《华盛顿时报》网站发表《经济学家预测,衰退不可避免》,说许多经济学家纷纷预测,明年会出现衰退。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要么公开预测说衰退将在楼市崩盘、信贷市场问题百出时开始,要么警告说由于衰退的可能性非常高,他们正在给经济开出预防性药方。“‘衰退’一词在当今经济圈中的流行程度与2001年上一次衰退爆发时专家们的沉默态度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26日,德国《商报》发表德国外交协会奥托·沃尔夫研究所所长埃伯哈德·桑得施奈德《轻轻告别强势西方——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专制的新兴工业国挑战民主国家》,认为“棘手的是,西方价值观在全世界范围已大大丧失吸引力”,“俄罗斯和中国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挑战”,连非洲“被欧美长期遗忘的大陆国家,也不再让外人对自己指手画脚了”。
27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我们生活在拥有多种货币的世界》,称美元独大时代不复存在。
31日,美国《商业日报》发表《最失败的2007年预言》,其中包括“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2007年5月17日说,‘我们认为次贷市场不会对其他经济领域或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影响’”。
本月,日本《选择》月刊发表和光大学教授伊藤光彦《世界从“动荡”转向“动乱”》,原因有三:第一,美国和俄罗斯对立加深;第二,第三世界采用发达国家模式非但不利于解决危机,反而加剧冲突;第三,“美国实力及其全球影响力下降,反美主义已渐成气候”。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2/1582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