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常帐户逆差:根源及后果
解读全球经济(之四):美国经常帐户逆差:根源及后果
“美国可以在一夜之间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我们可以撤回我们的军队、减少对外援助、规定对外援助款项只能用于在美国购买商品,并且限制美国对外投资或对外投资者使用美元的方法。美元的基本实力让这些措施既不明智亦不必要。”
约翰·肯尼迪(美国第三十四任总统)
持续增长的美国经常帐户逆差,是左右全球金融货币体系的一个关键力量。195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出现经常帐户逆差,1970年代开始急速扩大。到2006年,美国经常帐户逆差占GDP之比重,达到6.5%。经常帐户逆差的本质是多买少卖或借钱消费和投资。一国出现经常帐户逆差,必定需要外部资金(对外负债)为之融资。持续增长的美国经常帐户逆差,就意味着全球美元资产或外汇储备资产的持续增长。它对全球金融货币体系和整个世界经济之影响,巨大而深远。
其一、不断扩大的美国经常帐户逆差,对应的就是全球美元资产或外汇储备资产的持续增加。依照全球货币数量论,它必定意味着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导致全球性资产价格暴涨(尤其是石油、黄金和其他矿产和贵金属价格暴涨)。1870-1913年是金本位制黄金时代,全球平均通涨率只有0.2%;金本位制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后的1939-1989年,全球平均通涨率高达4.5%,其中1973-1982年期间,全球平均通涨率曾经超过10%!
1989年之后,全球似乎进入了一个低通涨、低利率的黄金时代,然而平均通涨率依然远远高于固定汇率时代(平均2%左右)。最近几年,随着全球真实经济(真实生产力)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全球进入高通涨、高利率时代的可能性迅速提高。要深刻理解全球流动性过剩、推测全球通涨、利率、资产价格和真实经济增长趋势,我们就必须透彻阐释美国经常帐户逆差之根源。
其二、不断扩大的美国经常帐户逆差及其对应的全球美元资产,是全球金融货币体系动荡之主要根源。1960年代后期,全球储备资产只有数百亿美元规模,今天已经超过5万亿美元。天文数字般的全球美元资产催生了“海量式”的外汇投机交易、数之不尽的金融衍生产品和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它们导致全球资产价格急剧动荡,蕴涵着无法监管的巨大金融风险,随时有可能对各国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长期深入研究证明:1970年代之后,全球资产价格动荡和金融货币危机之频率,超越以往一切世代。最近爆发的次级债危机,只不过金融危机戏剧的又一次重演,它还将继续演下去。
其三、庞大美元资产所创造的“无国界金融市场”,让中央银行陷入无所适从的“监管悖论”:一方面,中央银行几乎无法监管金融机构的全球性活动,它们甚至无法理解各种稀奇古怪的金融创新。连格林斯潘都承认:“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变得如此巨大、复杂和动荡,20世纪所发展的监督理念早已派不上用场。今日世界,我实在看不出更多的政府监管有任何作用!”
另一方面,一旦本国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各国央行却又不得不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施以援手。金融机构无所顾忌参与全球交易蒙受巨大损失,中央银行被迫为之“买单”,后果却由普罗大众共同承担,此乃当今全球货币体系的“倒逼机制”:即全球金融机构之冒险创新活动导致金融危机,反过来迫使中央银行增发货币,进一步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暴涨,孕育下一此更加严重之金融货币危机。次级债危机爆发之后,身着阿玛尼西装的华尔街大老,哭着喊着要美联储减息和注资,实乃当今全球金融货币体系最具讽刺性、最真实之写照!
其四、不断扩大的美国经常帐户逆差,正在成为国际金融货币外交“角力“的主要战场。美国政府强压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就是要纠正美国的经常帐户逆差,此类极端错误之逻辑,尽管高手经济学者一再力斥其非,却总是挥之不去。累积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不仅仅是中国),当然不愿意美元持续贬值,美国却反过来不遗余力地批评贸易顺差国家“操控汇率”。历史上,美国先后严厉指责欧洲和日本操控汇率。2002年以来,指责对象成为中国。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发明了好些莫名其妙的术语,诸如“全球失衡”、“全球调节责任”,等等,声称人民币升值,是中国为实现全球平衡应尽之责任。弱势美元政策导致世界主要货币相对美元升值,升值幅度大的国家又反过来指责升值幅度小的国家(譬如最近欧洲开始严厉指责中国)。相互抱怨乃至漫骂,无所不用其极。全球汇率乱局,极有可能演变为“以邻为壑”的贸易制裁和保护主义。
那么,美国经常帐户逆差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如何解释美国经常帐户逆差,不仅是全球经济学家争论的中心课题,更是世界政经决策者关注的焦点。相关的学说有五:
第一个学说:美国经常帐户逆差是他国操纵汇率(蓄意低估汇率)、擭取不公正竞争优势之结果。此学说之理论基础,是所谓的贸易收支弹性分析方法。此学说既不符合基本经济学逻辑,亦不符合基本历史事实,却竟然是美国政府数十年来对外经济政策之主要依据,实乃现代经济史上的一大怪事,有待经济学者和历史学者详尽考察其缘由。
第二个学说:美国经常帐户逆差源自美国国民储蓄太少(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储蓄)或储蓄小于投资。相应的政策简单明了:消除经常帐户逆差,必须依靠增加储蓄。此学说是国民收入帐户恒等式之简单推论,逻辑上毫无瑕疵,问题是不深入。我们要问:为什么美国国民储蓄能够持续下降乃至负值?为什么外国人愿意为美国的借钱消费和投资融资或“买单”?美国政府有什么措施可以鼓励国民储蓄?只有深入到美国基本经济制度尤其是金融制度安排,才能很好地解释美国国民的储蓄行为。
第三个学说:美国经常帐户逆差源自其他国家(主要是中国和日本)储蓄太多或储蓄大于投资。相应的政策同样简单明了:消除美国经常帐户逆差,要靠中国人和日本人扩大内需、减少储蓄。此学说与第二个学说同义反复,毫无新意。想不到,伯南克几年前高举“全球储蓄过多”之说(Global Savings Glut),以解释美国经常帐户逆差,竟然名噪一时。要中国扩大内需、减少储蓄,没有错,问题是怎么做可以奏效?更重要的问题是:纯粹依靠其他国家扩大内需、减少储蓄,是否真正能消除美国经常帐户逆差?
第四个学说:美国经常帐户逆差源自国际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美国强大的教育和科研实力,让美国居于世界产业链最高端,多数产品和服务具有垄断性。美国可以生产低端产品却无需生产,其他国家却只能生产低端产品,且不得不向美国出口以便换取美国高技术产品。然而,美国却不愿意或禁止大量出口高科技产品,贸易随之出现逆差。其他国家之顺差,本来是希望购买美国高科技产品的,现在只好储蓄起来,等待未来购买。此学说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不过,根据基本经济理论,假若没有货币体系,纵然有产业分工和专业化,以物易物之贸易是不会产生贸易差额的。因此,分析美国经常帐户逆差,必须纳入国际货币体系。
第五个学说:美国经常帐户逆差源自美元本位制。美元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美国经常帐户逆差,乃是全球储备货币或基础货币创造之基本源泉。金属货币本位时代,全球储备货币之源泉是金矿或银矿;美元本位制时代,全球储备货币之源泉就是美国经常帐户逆差或国际收支逆差。当然,美国亦可以出现经常帐户顺差,同时成为世界主要债权国,持续地将国际储备也就是美元借给其他国家。然而,其他国家不可能持久地向美国借债,美国却可以反过来持久地向其他国家欠债,或者说其他国家愿意持久地向美国经常帐户赤字融资。正如主权国家政府可以持久地发行货币,公民却无法持久地向政府借债。美国经常帐户逆差之本质,正是美元本位制或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
从全球货币体系角度解释美国经常帐户逆差,是最正确、最透彻的角度。它有几个极其重要的推论:
(1)理解全球经济,必须从国际货币体系之本质特征出发;
(2)汇率从来不是造成美国经常帐户逆差的原因;
(3)美国指责他国操纵汇率造成美国经常帐户逆差,纯属政治外交借口;
(4)美国经常帐户逆差,乃是美国支配国际货币体系之基本结果,是美元强势的自然结果,美国是最大受益者;
(5)美国经常帐户逆差之限度,亦即美国对全世界欠债的限度,取决于全世界是否继续接受美元为储备货币,正如一国法定货币之发行限度,乃是本国公民是否愿意继续使用该国货币做为支付手段;
(6)可见的将来,全世界依然找不到一种货币,能够替代美元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因此,美国经常帐户逆差将长期存在;
(7)美国有数之不尽的办法实现经常帐户和国际收支顺差,然而,这并不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相反,维持经常帐户逆差(至少在一定限度内)则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
(8)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货币政策,核心是如何处理人民币与全球储备货币(美元)之间的关系,关键则是人民币和美元之汇率。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2/1510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