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之:是美国“一面示好一面‘示威’”,还是“中国示好,美国示威”?——“韬光养晦”新现象
是美国“一面示好一面‘示威’”,还是“中国示好,美国示威”?
——“韬光养晦”新现象
近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的来访,可算媒体极力张扬的一件大事。然马伦访问期间,美国在南海黄海联合军演不停,又故意派最现代化的核潜艇在南韩釜山高调亮相,对于这一尴尬,央视7月13日“今日关注”请两位专家给予评论,以 “一面示好,一面‘示威’,心思如何?”作关键词提示。
请注意,这“一面示好,一面‘示威’”的“示威”,是加引号的。
一个引号,画龙点睛—— “示威”是假,“示好”是真耳。
如此一“引”,至少不会使“友邦惊诧”。贵宾未走,媒体不要做出触怒客人的煞风景的蠢事。
五千年文明,我们的语言艺术,小美国佬焉能望尘。
“韬光养晦”,“斗则两伤,合则双赢”,“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转型接轨”,“融入世界”,“不争论”,“不问姓社姓资”……语言运用之妙,必将永垂史册,光耀千秋万代。
“中国示好,美国示威”——透过艺术面纱,就是这么回事。
用这句话,表述从“黄海军演”以来中美的外交格局,标示“韬光养晦”新阶段的特色,可谓神来之笔。
从“打某国是给美国人消气”和中美建交默许向台“售武”起,给“韬光养晦”定下基调,其后,无论发生多么大的风波或“误会”,包括 “误炸大使馆”,更不要说接见达赖热比娅和扶植民运法轮,从来不会影响我们的“伙伴”情结,不影响“ 一百年不动摇”!
中美关系热一阵冷一阵,热是主旋律。
中方始终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不友好’总是来自美方。
一方是热脸贴冷屁股,一方是一个巴掌一块糖。
过去,一旦这邂逅这不期而至的“误会”,我们会做出些“克制”的反应:“中断军事交流”啦,“制裁卖给台湾武器的公司”啦,等等,即使使馆被炸也不过允许国人作“经过警方批准的游行”抗议,而且是唯一的一次。事过之后,依旧是揣着大礼包喜滋滋热扑扑地,前往美国亲善,而人家售武分裂围堵并未丝毫改变。
军事上围堵中国,第一岛链第二岛链,政治上旗帜鲜明坚持反共“不动摇”;旗帜鲜明支持分裂肢解中国、扶植台独藏独疆独“不动摇”;意识形态方面,打着“民主”“人权”旗号、豢养汉奸妖魔化中国、妖魔化毛泽东和共产党、咄咄逼人“不动摇”;在中国周边极力利用地缘矛盾,煽风点火挑拨拉拢售武输文给中国制造麻烦“不动摇”……
当今之世,以对中国之打压围堵分化分裂之敌视不友好,并世无二!
我们也是“不动摇”——韬光养晦,以不变应万变。
可惜,美国人一点也不仗义。
霸权主义就是欺软怕硬,只讲黑猫白猫,实用主义。
对斯大林和毛泽东,固然仇视,但也尊重, 可以平等往来。对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它只有一个利用和开涮。
戈叶输诚主动解散了华约,把一个好端端的超级大国搞垮,可美国人的回报只不过是一个“和平奖”,对焦头烂额的戈叶并也未撒一点美元,以济“转型”中的苦难苍生,至于北约,不仅不解散而且还无限制东扩。
这是历史辩证法对奴才哲学的惩罚——便宜也不能全让他们捡了去!
这一点,中国的将军也看出了:美国人是“柿子专拣软的捏”。可惜他们却得出了“软柿子只好挨捏”的结论——在我们变得和美国一样“硬”之前,只有被“捏”。
美国人从炸馆之日起就摸准了中国的脉,但随着中国“韬光养晦”的“与时俱进”,他们的领悟也在不断“与时俱进”。
过去在“冷一阵热一阵”的转换中,他们还要多少做一点姿态,给中国人一点面子,以便在世人面前过得去——这才有了貌似“示威”和“示好”的交替。
后来,大概是美国人渐渐悟出这一交替模式似乎有点多余了——即使“示威与‘示好’”同时并举,中国人也会“不介意”——给“示威”加引号,或者假装看不见,或者将其解释为“那是针对某某”!
于是,一个崭新的现象就频频出现了:华盛顿航母在到中国家门口三番五次耀武扬威,中国的高规格代表团照样到美国 “友好”“伙伴”,中国外交部照样鼓吹“双赢”不误。
美国搅局南海旗帜鲜明咄咄逼人,一再声明对盟友“做负责任大国”,与南海各国或双边或联合军演,气势汹汹咄咄逼人,但丝毫不影响中国最高级的军事代表团的亲善互访。
即使对菲律宾等,也是如法炮制。
请看美国人“示好”的内容:
7月10日 ,马伦在记者会上说:“我们在这里长期存在,我们有持久的责任。我们试图强烈支持和平解决这些分歧。”他表示:“。数十年来,我们在这个地区长期存在对我们的盟友来说十分重要,而且将继续如此。”“我担心的一个问题是,不断发生的事件可能引起误判,以及无人预料到的(冲突)爆发。”
“美国不会离开”,美国军事力量的存在是盟友在南海扩张的保障,坚持这个“责任”我们是不动摇的。贵国要放明白点,要“和平解决分歧”,头脑发热引起 “无人预料到的(冲突)爆发”,可不是好事哦!
马伦就是这样“示好”。
中国精英对这“示好”恐怕也心知肚明,骨子里还是因为“怕”:
“因为这个问题背后一直站着美国。如果没有美国,许多问题都好解决。但是后面站着美国,这就成了很棘手的问题。”
谁也没有说国家之间的博弈只有动武一种方式。攻守要审时度势,方式固灵活多样,但敌我友必须分明不能颠倒,什么时候也不能只有一个韬光养晦!
访问与接受访问,不是公费出国旅游,也是博弈的一种方式。遥想当年,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出访欧亚十四国,扬国威传友谊,为举世瞩目。尼克松屈尊降贵朝圣式的访华,想起来至今令人热血沸腾。
叶利钦固应万劫不复,但当年美国轰炸科索沃,他还能途中宣布中断对美的访问就事论事,这一点还值得称道。
我们的“韬光养晦”什么时候才能够“动摇”呢?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2/1322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