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全球

打印

宋鸿兵解读“两房”危机

宋鸿兵解读“两房”危机

新世纪周刊 -张玲玲

  美国政府不是在救市,而是在拯救它的整个经济体系。“两房”的最后结局,是被实施“安乐死”

  自从由他编著的《货币战争》开始畅销之后,宋鸿兵就开始成为国内很多主流专家眼中的“金融阴谋论者”。但恰是这个“金融阴谋论者”,几年前就已经在《货币战争》中专门辟出章节论述了房地美和房利美这两家在美国拥有者特殊垄断地位的企业,并把它们称为“第二美联储”。在论述中,他甚至已经预言出了今天这场甚嚣尘上的巨大危机。

  9月11日,曾经在“两房”都工作过,现任宏源证券结构融资部总经理的宋鸿兵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解读被美国政府接管后的“两房”危机。

  托管的好处

  美国当地时间9月7日上午,美国财长保尔森宣布接管“两房”。对于这种行为你表示“政府托管的意思是暂时由政府来运作这两个公司,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有化”;但坊间也有观点称,只有国有化才能救“两房”。

  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站在美国政府的立场来考虑。到底是托管对它有利还是国有化对它有利。凡事脱不开它的利益格局。如果你是美国政府,在“两房”这个问题出现之后,你会怎么办?肯定是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对不对?那到底是国有化最能体现你的利益还是托管最能体现你的利益呢。说实话,“两房”的亏损是必然的,那最后就剩下一个买单者的问题。如果你是美国决策者,如果你是美国财政部长,你会怎么来做决策呢?

  托管意味着所有的包袱都背在政府身上了,对政府有什么好处?

  托管只是政府临时替你管着,等市场好转之后把它分拆、卖掉,而且在分拆、卖掉的过程中,还可以锁定谁的损失最大,谁的损失最小。美国政府会实现它所希望赔的人让他赔多一点,不希望他赔的人让他少赔一点或者不赔。这不是对它最好吗?

  在分拆、拍卖的过程中美国政府还有这个控制能力吗?

  当然有。卖掉的所有债券都是有基础资产的。基础资产在哪儿?是加州,还是内华达、佛罗里达、纽约?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纽约违约率可能只有2%,而加州可能到50%。你说它会卖哪块资产?但它卖这块资产时谁持有?它能把好的东西贱卖了吗?美国政府最后的想法肯定是这样的:让外国人承担最大的损失,它本国承担的损失越小越好。

  美国政府的拯救行动是否有助于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危机?

  这场危机不会由于国有化而停止下来,国有化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问题的关键是:亏损了,谁买单。无论是谁接手,这个损失是铁定的。除非美国让外国人买单,它可以不损失;要是自己买单,无非是锅里的肉还是碗里的肉,反正碗里的肉也是锅里盛出来的。纳税人的钱不也交了税吗?交了以后变成国家财政。国家去买单和纳税人去买单本质上是一回事儿。所以只要是美国人自己来买单,这个危机就没有结束。

  你觉美国政府的这个目的最后能达成吗?

  它肯定能做到。

  在美国政府接管“两房”后,美国股市出现大幅上涨,但次日再次大跌,华尔街的反应说明了什么?

  股市每天都在涨,每天都在跌,这个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两房”会被“安乐死”

  美国政府在“救市”,中国是否也需要出手拯救现在的资本市场?你怎么看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的角色?

  美国政府不是在救市,实际上是在救它整个经济体系。只要把股票市场给拉上去就解决问题了吗?不解决问题。这个跟中国的视角是不一样的。中国人认为,政府救市,就是只要把股票市场拉上去。不是这个概念。美国政府救的是什么?救的是它的经济体系,它的金融机构,救它的实体支柱性行业,不是救市场本身。金融机构、投行、银行,这些支撑经济的支柱不能让它们倒。

  至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很多人盲目相信市场是完全平等、自由、透明的,实际上市场永远不是这样。每个市场都有它坐庄的人。在股票市场上,每只股票都有庄家;在全球市场上也有庄家,最大的庄家就是美联储。它控制着货币供应,资本市场的起起伏伏都是它的货币供应来决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从来就不存在一个所谓公平、自由的市场。

  从美国这个角度来看,它希望你相信市场的公平。你相信市场,而市场是由它来控制的,那么你相信它就行了,就是这么一个间接关系。它通过货币供应来控制全球市场的定价权,在这个过程中,它只要说服你相信这个市场是公平的就可以了。实际上你就受它的控制。这就是目的。美国政府是什么角色?美国发行货币的机构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庄家。它是货币市场庄家,这就是最后的答案。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从来不相信有所谓公平市场存在,这只是一个理想。但在现实当中,比如美元发行,发行量谁能控制吗?谁能监控吗?它加息、降息会咨询全世界的金融机构吗?

  不会。但美元是全球的储备货币,它的放松或者收紧对全球资本市场有直接的冲击力。你说它是个公平机制吗?这是个公平市场吗?这不可能是个公平的市场。真正公平的市场就是没有任何人能决定货币投放量是多少,完全由市场来决定。这个市场在任何一个国家,在历史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存在过。像现在石油价格,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就是几家公司在做吗?黄金市场,不就是几家银行在做吗?谁在操控这些市场,美国期货交易中心已经点明了。

  你之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这种政府的临时托管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最后的前景就是“两房”被实施“安乐死” ——被拆解并拍卖,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国房地产市场要重新洗牌?

  这跟房地产市场倒没有太大关系,“安乐死”就是这两家公司最后被拆解,被拍卖,最后不复存在了,但“安乐死” 不会在一两年内出现。政府会托管一段时间,托管到金融市场它认为比较平静了,或者情形对它比较有利时再进行拆解、拍卖。我认为这两家公司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了,没有必要再存在了。他们所做的业务美国现在的投资银行都能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们最后会被“安乐死”。

  你说“两房”现在完成了历史使命,这就意味着在某种历史条件下它们的产生是必然的。以你的了解,它们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又是如何取得垄断地位的?

  1938年,美国经济大衰退。整个房产市场流动性不足。没有人愿意给房地产市场提供这么大规模的贷款。政府就出面说,国会给你们搞一个机构,让它来给市场提供什么东西。从那时开始的。到了现在这个程度,两房实际上已经破产了。要不然政府也不会接管。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两家机构在历史上承担的使命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垄断地位当年是国家直接赋予的)。可以这么讲。因为当年给它们免了很多税收,在它跟别人竞争的时候财政部给了很多间接担保,就是美国政府对这两家公司提供一定数量的信用额度,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动用。另外,美联储可以对“两房”的债券进行贴现,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将它们的债券进行货币化,将近半个世纪以来,除了美国国债,还没有任何公司的债券有此殊荣。这使它们能够比其他的私营机构有更多的保险系数和所谓虚幻的安全感,所以处在一种比较大的竞争优势之中。

  中国有没有可能出现“两房”这样的机构?

  这两家机构倒了之后中国就不会再推了。也许以前有人想过,现在够呛了。

  细节与贪婪

  你在《货币战争》中曾提到,政府特许机构的软肋在于对短期利率突变防范有严重缺陷。对于美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来说,不管是政府还是两房机构,怎么会容许这种缺陷的存在呢?

  所谓魔鬼都是隐藏在细节当中,所有问题都是出在细节上。但国家也好,政府也好,管不到那么多细节问题。你能想象保尔森去监控房地美的一个风险对冲模型吗?那他别当财政部长了,去当这个公司的CFO好了。CFO也审不到这个程度。是下面的部门经理在管这件事情。项目经理报告说我们这个模型没有问题,除非你去看他的数学公式,否则你怎么知道它有问题?房地美跟国会说我们没问题啊,我们做了一切对冲。国会议员会看他的数学公式吗?财政部长会看他的对冲机制吗?那是不可能的。“两房”以为自己能够防范这种风险,而事实证明不能。

  “两房”的前提假设有问题。它们假设利率波动不会太大,假设违约率不会上升,基于这两个假设之上的风险控制模型都有问题。而没有人对这两个假设提出质疑。

  不光他们,中国房地产也一样,很多房地产公司,以前屯地屯房子,想卖个高价,他会假设房地产市场会上涨,而这个假设本身就有问题。它哪知道房地产拐点会出现呢?当他的假设错了时,他所有的经营模式都错了。犯的错误和房地美是一回事。

  那他们当年在做假设的时候,依据是什么?

  历史数据。你就看中国房地产,每年都这么涨,有目共睹嘛。而且有那么多炒作题材:人口红利、城市化、十三亿人口都需要房子……所有理由都成立,历史数据也成立,理由看起来也很明显,那能错吗?这是人类思维的一个缺陷。

  你曾经在“两房”都呆过,据你的观察,两房爆发巨大危机的原因,除了美国房市次级债集中爆发以外,公司内部管理有没有什么因素也对今天的结局产生了影响?

  这个其实跟所有公司犯的错误是一样的:贪婪。想要更多,把资本金用到最大幅度,杠杆用到最大比例,自有资本金留的不足,这都是它们犯的错误,而且是致命性错误。它为什么会这么做?就是基于刚才两个假设。这两个假设错,它冒险就冒错了。每一笔投资都是赌博,你怎么知道肯定能赚呢?这其实是一个基本的商业原理,没什么太大的特殊性,只不过它冒的这个险比较大、赌注比较大而已。不幸的是它输了。

  2008年6月6日,美国股市出现了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的“黑色星期五”。你说次贷危机并没有结束,而是剧烈升级了。这次的主角是信用违约掉期(CDS)。虽然在被政府接管后,这两家公司价值1.6万亿的债务被视为是安全的,但被政府“接管”,在信贷衍生品市场上便等同于破产。你认为政府的接管行为是不是进一步加剧了CDS违约危机?

  “两房”危机一出,CDS就浮到水面上来了。我在6月份写的一篇文章中提到CDS,“两房”政府一接管,1. 4万亿美元的CDS要进行交割。交割就是这两个星期我们观察美国金融市场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如果出现1.4万亿全额交割的话,美国最大的13家CDS出货商就会出现大问题。他们现在就想如何把风险降到最低。13家坐到一块儿,要达成一致,这个一致就是尽可能地让CDS交割不出大问题。他们必须要坐下来谈。至于到底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来观察。

  让外国人买单

  之前您曾表示过,美国次贷危机只是一个引爆器,其背后的48万亿美元的总债务和45万亿美元的财政亏空才是真正的巨型火药库。目前美联储以及欧洲、日本央行的联手海量注入流动性行为,只能“救急”而不能“救穷”。那在您看来,对于美国而言,能够“救穷”的措施是什么?

  这就好像居家过日子,一个家庭每个月收入1万块钱,开销是1万2,你能长期地维持这个状况吗?入不敷出。美国的全国储蓄2005年之后一直处在负储蓄状态。全国都不储蓄,花的钱比挣的钱多,而且已经积累了很大的债务,这就是问题的本质。你可以借外国人的储蓄,你把他们的钱借来花,以负债为代价。美国一直在透支别的国家的储蓄,能透支多少年?当透支到不能再透支的时侯,当负债足够沉重和当别人没钱借给你的时候,危机必然会爆发。

  从这个角度来说,什么政策能够救穷?

  少花钱、多存钱就行了。老百姓要储蓄,用真实的储蓄进行投资,这样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但因为它的经济主要来源于消费拉动,这么大的国家现在少花钱多存钱的话,现在就会形成严重的衰退。应该勒紧裤腰带,来还债,使财政状况好转,这是正确的做法。但显然美国不会这么做,因为减肥太痛苦。那怎么办?它一定会把危机转嫁给别人,让别人为它买单。别人给我买单,我的压力就减轻了。这样对它的利益最有好处。所以美国接下来政策的核心就是如何把自己的损失转嫁给别人。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8月30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都相继减持了“两房”债券,但多数中资银行仍对 “两房”债券走势普遍表示乐观。您认为对持有3000多亿美元“两房”债券的中国金融机构来说,如何才算比较明智的做法?

  既然明白了美国的利益核心在哪儿,接下来它准备怎么做。那你的做法就是在掏钱之前先溜出去,因为最后必然有人会留在桌子上,必然会有人签单,关键是谁还坐在那里。谁还坐在那里就签单嘛。在买单之前偷偷地溜走,这可能是中国持有 “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比较好的出路。

  你觉得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隐患在哪里,我们有没有可能出现类似美国次贷危机这样严重金融危机?

  隐患肯定是存在的。中国金融体系最大的隐患就是房地产,房地产出问题,金融体系必然出问题。

  依照中国房地产的现状,出现问题是不是迟早的事情?

  对。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2/1240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美次级债危机  两房危机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