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全球

打印

蒋高明:挺转专家少来忽悠民众--转基因根本不是自然的

蒋高明
 
        为了掩盖转基因危害真相,淹没社会上反对转基因危害的正义声音,转基因专家起先将转基因混同为杂交,经过袁隆平团队多次澄清他们应用的杂交技术不是转基因后,转基因专家的热脸碰到了人家的凉屁股,就再也不敢提转基因就是杂交了。而今,转基因专家摇身一变,又来攀更高的“亲戚”了,声称转基因就是自然的。如此变脸,真不知世界上还有羞耻二字。
 
      转基因如果是杂交,那岂不是屈了“21世纪人类最高科技”的大驾?一向狂妄、高傲、目空无人的转基因专家,何以沦落到与“原始、落后、普通”的天然作物相提并论的地步呢?既然是天然的,何劳国家花费300亿银子搞什么与大飞机一样的“十大重大”专项呢?
 
        转基因如果是自然的,那么哪些基因枪之类的武器是干什么用的,自然物种的交配是自然发生的,哪有用枪强迫的道理?既然转基因是天然的,那么为什么还要购买什么转基因检测仪器,尤其是洋人到中国来开世博会的时候,将转基因食品从天然食品中驱除出去,被划分到有害、有毒食品之列呢?
 
        如果是转基因是天然的,那么,转基因专家带头一日三餐将200多个被转了基因的物种,包括粮食、肉、蛋、奶、蔬菜、中草药之类,当做自然食品吃就行了,还劳什么大驾来为转基因的的危害来搞遮遮掩掩的小动作呢?还搞什么有机食品特供呢?
 
        转基因是指把别的生物的基因片段移植到另一段基因中,属于基因重组,它根本不是天然的,连杂交的亲都攀不是。杂交是同种或近缘种生物的交配,杂交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只能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就比如两棵树杂交可能产生高矮、花朵、叶片不同于亲本的后代,但不会产生发光的后代,但是转入萤火虫的基因之后就可以发光了。转基因和杂交是不同的概念。转基因生物不是杂交生物。
 
        转基因专家所找到天然转基因的例子无非是树瘤之类,但那是一种严重的病态啊,是最终被自然淘汰的。转基因不能留种,就说明转基因根本违背了自然界的基因交流规律,根本不是什么自然的。
 
        常规育种就像物种间的谈恋爱,而转基因育种则像物种间的强奸,充满了对物种意愿的违背和强加的意志。有谁见过被强奸的女子站出来说被强奸感觉是和谈恋爱一样呢?谈恋爱是人类情感的正常表现,而强奸是在犯罪啊?
 
        转基因“强奸”物种,难道不是犯罪吗?只有犯罪的人才会找各种美丽借口宣布自己的无罪啊。事实胜于雄辩,转基因既然那么好,就将自己的好处拿出来说事,再也不要找“天然、杂交”这样的借口来说事罢!
 
        转基因是天然的吗?要从机理上区分二者之间的关系,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旅美学者曹明华的文章吧。想必您读了之后,会产生属于您自己的判断。

转基因是“自然”的吗?
作者: 曹明华    《百科知识》杂志2012年第5期 http://www.qikan.com.cn/Article/bkzs/bkzs201205/bkzs20120516.html

 
        转基因作物在美国,最初是作为,又一大富于无限前景的“高科技”新秀来推广宣传的。推广者试图通过宣传它的可创造奇迹般的高超与神秘,乃至一般人根本就搞不懂、只有专家才可能懂的深奥与技术含量,以期引起大众的敬畏、尊崇,从而达到让人们无条件地接受和信赖这种新型食物的目的。
 
        当然,这种宣传力度也充分有利于吸引大投资商,以及有“爱好科学”素质之称的政府要员的有效支持。

        但自从以孟山都为代表的生物公司发现转基因这一项“高科技”,却与历史上以往产品所受到的待遇不同,比如人们对于一系列新兴的电子产品之欢迎和推崇、或者听到人造卫星上天和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时大众的心理反应…… 甚至于当初原子弹的试验,都没有遭到人们对于转基因农作物试验时那么激烈的反对(!) 于是,他们悄悄地改变了宣传策略:

        (A)转基因其实是“自然”的,是自然界中本身就可能发生的,因而并不违背自然规律;
 
        (B)转基因农作物与“传统杂交”原理是一样的。(当然他们忘了为什么要为这样一种与传统育种没什么区别的技术索取如此巨额的“研究经费” ……)

        这里,它宣传策略上的转向是从“高科技”的神秘 --- 想要赢得公众的敬畏与仰视,到改弦易辙为“自然” ,只想求得人们心理上的认同与接受。

(一)转基因与“自然”

        转基因专家喜欢引用的一个例子是:自然界的农杆菌就可以将细菌的基因转入高等植物中,在树干上形成冠瘿瘤(植物冠瘿瘤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肿瘤)。所以转基因是自然界中本身可能发生的,而并不是对自然规律的违背。
 
         但转基因专家毕竟不是医学专家,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冠瘿瘤是在植物组织受伤后,因农杆菌的侵入而引发,通常被视为“植物的感染”。当我们人的免疫系统衰弱时,它也能感染人类,(而当人的免疫系统强健时,是能够抵抗这类病原体的侵袭的)。
 
        首先是因为这些植物有伤在身,才给了细菌以可趁之机;其次,植物在转入基因后是生了病,才长出了冠瘿瘤,这些植物就不健康了,生长受限,产量也降低;再次,冠瘿瘤长相奇丑,我们的祖先从未选择它作为营养我们生命体的粮食。

(二)推销转基因的专家口吻明确而不含糊

        曾经被在《人民日报》上推广转基因的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教授所丑化的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George Wald说:“我们的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 不仅对于科学史来说,而且于这个地球上的生命”。“如今通过人工的操作,可以重新设计生物体,而这些生物体是大约三十亿年进化才得来的产物……”

        George Wald 警告说:

        “到目前为止,这个地球上的生命所进行的进化活动是极其缓慢的,变异所出现的新的形式有着充裕的时间纳入它所相关的体系。

        “可是现在,蛋白质们会在一夜间被调度到前所未有遭遇到过的相互关联的位置中,它所可能导致的后果是没有任何人能够预言的。”

        【注:当诺贝尔奖获得者Wald教授说 , 这种后果是没有人“能够预言的”,我们却听到中国不少转基因专家表示:他们能够预言,并且所用的口气一律明确而不含糊,这就是向我们推销转基因食品的专家们最喜欢用的说法:《明明白白转基因》,《转基因明白纸》,诸如此类…… 所以中国距离诺贝尔奖应该已经不远了。】
 
        George Wald 还警告说:

        “往这个方向继续向前走不仅是不明智的,而且是危险的。它有可能产生新的植物和动物的疾病,新型起源的癌症等疾病……”
 
(三) “专家”忘记一个重要事实

        当转基因专家说,转基因其实在自然界也会发生时,他们忘了这样一个事实:自然界的转基因是深受制约的。 所有的有机体和细胞都有着自然的防御机制。这些形形色色的防御机制能够摧毁侵入的异类基因,或使它们处于不活动状态,或将它们的活动区域限制住(只在局部)。转基因专家们最喜欢拿来做例子的、引导大众接受转基因的“大自然中天然的转基因现象”--- 冠瘿瘤--- 这种植物的肿瘤,就是植物本能地对于侵入的异类基因所作出的抵抗。因此“冠瘿瘤”并没有见证转基因的“自然”,而是植物与异类基因斗争的产物。

        事实上,植物只是在受伤状态下“被动”接受了细菌的侵袭并形成了肿瘤,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抵抗,相反,他们还对冠瘿瘤采取了多种监视手段,如转录后基因沉默(植物在外源基因侵入时,会发展出一种策略:产生si RNA和 mi RNA来降解外源基因转录后的形成的RNA);超敏反应(植物在受到细菌感染时,会在受感染的部位产生局部的细胞死亡,病菌因此无法扩散)等等。其中,在转基因植物兴起之初,植物“转录后基因沉默”的机制就给外源基因的表达造成了极大的麻烦,由此可见,这种转基因是多么的不“自然”,多么
地不受植物待见!
 
        而转基因专家们“科学地”转基因,则是配备了一整套“工具箱” 、特别来攻克这种生命体的自然防御和自我保护的机制。

(四)生物公司给大众的错觉

        以孟山都为代表的生物公司在关于“转基因”的“科普”中,给大众的错觉是:那个欲“转”的“目的基因”,是被单独地(干净利落地)镶嵌进宿主基因组的DNA中去的。

        而事实上,这个被“转”的“基因”,只是转基因专家“工具箱”(或者叫“暗盒”)里的一份子。转基因专家还人为地装配了其它几样零件,才一古脑儿地塞进那个原本是“自然生物体”的主体基因中去的。而且在目前的转基因作物中,塞进去时的那个位置也是没有办法控制的。(这就是中国几位著名“专家“所声称的“精确的技术”--- 这种糊弄大众的说法)。
 
        那么我们不得不以稍微精确的态度,来审视一下这个可能被我们吃到的食物中的、被塞入天然农作物基因中的这一“不自然”的转基因“暗盒”里,到底有哪几样令人不安的零件呢?

(五)那个转基因工具箱(暗盒)里由人工搭配的几样零件
 
(1)启动子(Promoter)

        在正常的植物中,虽然含有几万个基因,但它们并不都处于活跃的表达状态。一个基因是否表达、以及它的表达程度,是取决于所在细胞或组织的整体需要来决定的 ---然后通过一个启动子(类似“开关”)来实现 (简单来说)。

        而转基因为那个插入的外源基因所配置的这一特定“开关”,却并不像宿主基因组中的任何其它基因那样,是按生命体的需要来“开”或“关”的。它配备的启动子是按转基因专家人为的意志、强制性地让这个开关来驱动所插入基因的超强度表达。这种“不自然”的超强度表达,是独立于主体细胞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机制,而可能产生非预期后果。

        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转基因专家还往往在转入的基因中外加一小段内含子,这段内含子常加在启动子和编码区域之间,这也更使得这个启动子并不是插入基因的自然完整的一份子。

        这种转入的启动子,有可能在无意中打开一个原本不该活跃的基因,或使得宿主基因组中原本有其特定表达程度的基因大大地增强其表达程度。在这些情况下,基因不再受制于生命体本身的调节,而引发出失控状态。

        有人想以“基因治疗”来证明转基因的角色。我想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基因治疗”是试图用来对付“病态”的,没有人会认为这属于“自然”状态的范畴吧?其次,对于生命已经受到威胁的病人来说,用“转基因”这种基因疗法来作试验,其风险和后遗症往往是可以接受的。
 
        举例来说,在用转基因治疗X染色体连锁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病(X-linked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的病人时,科学家将病人自身缺乏的基因转入他们的DNA中,其结果是,对其症状有效,但其中三个男孩却引发了白血病。据分析,是由于转入的增强子刺激了一个附近的“启动子”,结果打开和驱动了一个产生生长调节子(LMO2)的基因,使其表达程度高了一千倍,致使T细胞生长失控而导致了白血病【1】。

        目前的转基因作物中所采用的启动子是CaMV 35S启动子,它来自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但经过了转基因专家的加工处理。
 
        想让公众接受转基因是“自然的”专家,是这样来安慰大众的:CaMV 35S启动子本身就被发现是“自然地”存在于所感染了植物的病毒中,所以利用这种病毒的启动子来做转基因作物的启动子也是“自然的” 、不可能有害的。
 
        但是请注意:在自然状态中,这种启动子是花椰菜花叶病毒中稳定的、完整的一份子,而花椰菜病毒只是在花椰菜的细胞质中(而并不是在其细胞核中)复制,于是,在“自然”状态中,根本就不曾出现过 --- 主体植物的基因直接与这种病毒的启动子相邻的状态。

        因此,它与经过了转基因专家人工处理和人为配备了后的35S启动子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2】。

        经转基因专家处理后,这个启动子被整合到了转基因作物的基因组中,与植物基因直接相邻。生物学家Pusztai和Bardocz说:“那种以为,将转基因启动子CaMV 35S整合进入转基因作物的染色体中之后 --- 还与病毒原来状态(它的DNA也许从来就没有整合进过所感染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中)时它的启动子的行为方式是相同的的观点,是不可接受的。”【3】

        这种不可预测的、被转基因专家人工处理过的启动子,可能打开未知的宿主基因而产生毒素、癌症因子、过敏源、抗营养物质、刺激或抑制荷尔蒙水平的酶、或可能使某些基因沉默的RNA、或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的某些变化,等等。

        而且,这种目前被转基因作物广泛采用的启动子CaMV 35S也已被证明是高度不稳定的,会产生多种难以预测的变异 --- 主要由于“重组热点”(Recombination hotspots)这种起于基因的修复目的的一种行为。【4-7】而这更增加了转基因作物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的风险。

        因此,鼓吹转基因食物的专家说,人已经经常吃到花椰菜花叶病毒的启动子了(当食用到感染了此病毒的蔬菜时),再多吃一些转基因作物中所用的这种启动子又何妨?转基因专家还说:即使这种转基因食物中的启动子会转移入人的肠道细菌中或DNA中,那可能早就已经发生过了……

        他们这样做“科普”,既有可能是出于自己知识面的狭隘,也有可能是为了哄骗不清楚“科学”原理的大众以兜售其转基因食物的做法。

       因为,一方面,自然界中被感染了花椰菜花叶病毒的蔬菜只占很少的比例,一旦感染了,这种蔬菜就腐坏了,看上去和吃起来味道都很恶劣 ---人们本能地会避免吃到它【8】。
 
        这说明转基因专家劝说大众食用的 --- 每个细胞中都含有这种启动子的转基因食物绝非正常的、“自然”的。

       另一方面,自然状态下的花椰菜花叶病毒,即使吃到,它的的启动子也是不会单独进入肠道细菌,或可能整合进哺乳动物的DNA中。而转基因作物中的这种启动子,是被剥去了正常的蛋白质外衣,这种裸露的病毒DNA,是可能感染在自然界的完整的状态下不至于感染的生物种类的【9】。在自然状态下,花椰菜花叶病毒只存在于植物的细胞质内而非整合进入植物基因组,而转基因作物中的启动子,则直接置身于植物DNA中,因而被转移入人或人的肠道细菌DNA中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而且,在自然状态中,当蔬菜被煮熟后,这种病毒就死亡了。而转基因作物中被剥去了正常的蛋白质外衣的花椰菜花叶病毒启动子 --- 这种病毒基因序列的片段在受到加热后,则会更容易被人的肠道细菌所吸纳。

      二〇〇四年的一个研究表明, 在一顿实验餐后,CaMV启动子中有长达1,100个碱基对在小白鼠的组织中被完整地发现。【10】
 
        此启动子被发现:餐后两小时在胃细胞和小肠淋巴结中;餐后6小时后,在小肠淋巴结、肾脏、肝脏细胞中;在餐后整整三天后在小肠淋巴结、脾脏、和肝脏细胞中。

        几乎目前所普遍使用在所有转基因作物中的这种CaMV启动子未经消化后可以穿越小白鼠的多个器官,以及可以整合进入人类的肠道细菌中,预示了这一威力强大的、对于基因调控的元件可能会产生不可预测的、危险的后果。

(2)终止子 (Terminator)

        除了那个令人忧心重重的“启动子”之外,转基因作物所转入的“暗盒”里,还用到一个“终止子” --- 它被置于所转基因的终止处。在大多数转基因作物中所用的终止子叫NOS终止子。

        但在现实中,这种人工配置的“终止子”往往是拙劣而容易出故障的。科学家曾在转基因大豆DNA中发现了两个额外的“农达”转入基因序列的片段。而片段之一的254个碱基居然刚好位于NOS终止子序列之后。【11】

        另有研究也表明:在转基因作物中,这个人工配备的NOS终止子,往往不像转基因专家期望的那样恰当地给出“终止”指令【12】,从而导致了RNA的超长度转录。这个不听指挥的超长RNA中既有对所转基因DNA的转录,又包含了在这后面邻接的转基因片段。更有甚者,它还包括了在所插入基因之后的来自植物基因的转录序列【12】。而这里的被转入外源基因后的大豆本身DNA已严重变异,不再是任何已知的自然的大豆基因的序列。【13】
 
        因为NOS终止子的不可靠性,转基因作物也许常常会制造出超过预期长度的RNA来,然后剪接成不同长度,其中可能产生危险的有未知调控作用的RNA或融合蛋白。

        充满着未知的融合蛋白可包括其氨基酸翻译来自:所转基因、转基因碎片,和变异了的植物DNA。而所产生的多个RNA变异体更是充满了未知。其中可能产生调控RNA(包括陌生的未知的microRNA)而导致基因沉默。【14-16】

(3)抗生素筛选标识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t marker gene)

        到目前为止上市的、和已获取“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中,基本上都含有抗生素筛选标识基因。这是为了让转基因人工操作时,能够辨认出来哪些植物细胞中已经被转入了这一整套“暗盒”。这是一个人为的添加物,其实对于被转基因和所转入基因而言,都是一个累赘。对于将要食用它的人来说,更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转基因专家不想跟我们说问题的细节。他们甚至说,已经有技术是可以不用抗抗生素标识基因了。但他们没有告诉我们:(1)不用这样的标识基因,转基因研发的成本要高得多,根本不利于商业化。这样转基因食物还有什么意义呢?花费了那么多复杂的工序,结果成本比自然食物还要高 --- 岂不是在花大价钱让“专家”玩高档游戏吗?(还拿我们的食物安全开玩笑)。(2)基于任何一个被审批的转基因产品,都要有一定年份的产品稳定期,所以不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食品,还不是我们目前所关心的。
 
        假如抗生素抗性基因转移进入人的内脏或口腔的致病菌中,那么它们可以制造出超级疾病,难以用抗生素治愈。

        2011年曾爆发的新型的大肠杆菌感染,至少对8种抗生素可以产生耐药性。分子生物学专家候美婉指出:“有确凿的证据说明,基因水平转移是造成抗生素抗性迅速传播和毒性病原菌出现的原因。”转基因技术的设计旨在打破物种屏障,不断地打破物种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在正常情下可以造成外源基因降解或失活。天然载体则受到物种屏障的限制,比如说,猪的病毒不能侵染人,番茄病毒不能侵染花椰菜等。但转基因构建的人工载体,经过了一定的设计,却能打破所有的物种屏障。
 
        为什么会有愈来愈多的猪流感、禽流感什么的让人谈及色变?也许因为到目前为止,对于人的食物管理还比较引起人们重视一些,而猪、鸡鸭等,反正是动物,也没什么发言权,不少转基因的食物被“专家”制造出来,人不愿吃,就设法去给动物吃…… 而到头来,受到报复的可能还是人类自身。
 
(4) 然后来审视所欲转入的目标基因

        专家说:“转基因食物安不安全,主要看所转入的是什么基因。”

        至此,我们已经明白,转基因食物的风险绝不仅仅来自于所转入的那个外源基因 ---- 如Bt,或抗除草剂细菌基因。
 
        因为除了欲转入的那个所想要品性的“目标基因”之外,同时还伴随转入的那套“工具箱”,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从此以后,请转基因专家别再忽悠百姓说:“转基因是自然的”了。---- 请问自然界中,何曾发生过由这样一套“工具箱”强制转入的(并连同这套拙劣的“工具箱”都一同转入了的)、异类基因的作物?

(六)转基因与“杂交”

        后来,转基因专家居然很谦逊地说:转基因与杂交育种,本质是一样的。我在这里,不预备展开这个话题,因为我会另外讨论这个题目:《转基因与杂交》。

        我在这里只简单点一下题:

        我们在中学就学过“生物分类学”:界(kingdom)、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杂交一般只在“种”内发生,最多不超过“属”(有少数例外,如马与驴的杂交,本博注)。而转基因,则是一个跨“界”的、突破了植物界、和动物界(kingdom)之间的基因转移活动。

        其次,在杂交育种中,何曾出现过以上描述到的那一些人为配置的、对生命体粗暴干涉的、不受制于生物体自然调节机制的这样一整套“工具箱”的侵入?
 
        同时,杂交是对生物进化法则的遵从,而转基因则是对进化法则的藐视。千百万年上亿年以来,每一种生物物种内的基因,与其特定的调控机制一起,经历了漫长的进化…… 杂交育种中,人们是在寻求进化历史相近的、父本和母本具有尽量一致的转录、翻译、修饰、改错机制及密码子等的物种【17】 --- 杂交的过程是聆听自然和寻求自然的认可的过程。

        因此有形象的比喻说,杂交育种专家至多扮演了一个“介绍人”的角色,将杂交双方的父本和母本介绍到一起,然后让它们自由恋爱…… 有时候成功,有时候不成功,并不由育种专家这个“媒婆”说了算【18】。因为自然似乎更有它自己的考量。

        而跨界的转基因育种可以使两种进化历史完全不同的生物发生基因交流,因为“专家”有一整套“工具箱”强制性地将他想要的那个基因转进去。转基因育种,虽然具有高科技的“文明”,但却携有践踏自然法则的蛮横。
 
        我曾听一个爱开玩笑的同学说:“杂交育种就像物种间的谈恋爱;而转基因育种则像物种间的强奸,充满了对物种意愿的违背和强加的意志……”

        于2011年10月1日至16日在美国纽约至华盛顿举行的民众质疑转基因食物的集会和长征活动中,“非转基因项目”执行董事 Megan Westgate 说:“在进行了30 年和花费了几十亿美元的研究之后,仅仅实现了两种品性的转基因食物的开发:抗除草剂和抗虫性(更别提这两种品性已分别引发了超级害虫和超级杂草 ---作者注
)。与转基因行业最初的承诺完全不符的是,目前市场上没有任何一种转基因食物是能够增加产量、抗干旱、增加营养、或是有其他具有人道援助和环境优势的益处的。美国人民应该有权利退出这场实验了,这次长征活动就是这样一种宣告。”【19】

        在美国人民的这样一种宣告声中,转基因试验场只能向中国这样的国家转移了…… 其实,在目前阶段继续发展转基因食物产业,除了为那些历经多年训练造就了的转基因食物专家和其相关人员创造就业、以及为转基因生物公司挺住它们的股市价值以外,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二日
 
参考文献:
【1】 D.B.Kohn et al., “Occurrence of Leukaemia following gene therapy of X-linked SCID”, Nature Reviews Cancer 3 No. 7 (July 2003): 477-88.
【2】 Joe Cummins, Mae-Wan Ho, Angela Ryan, “Hazardous CaMV promoter?” Nature Biotechnology 18 (April 1, 2000)363-363; http://www.nature.com/nbt/journal/v18/n4/full/nbt0400_363a.html
【3】 A. Pusztai and S. Bardocz, “GMO in animal nutrition: potential benefits and risks,” Chapter 17, Biology of Nutrition in Growing Animals, R.Mosenthin, J.Zentek and T. Zebrowska (Eds.) Elsevier, October 2005
【4】 A. Kohli, S. Griffiths, N. Palacios, R.M. Twyman, P. Vain, D.A. Laurie, and P. Christou,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ransforming plasmid rearrangements in transgenic rice reveals a recombination hotspot in the CaMV 35S promoter and confirms the predominance of microhomology mediated recombination,” Plant J 17 (1999): 591-601
【5】 S. P. Kumpatla and T.C. Hall, “Organizational complexity of a rice transgenic locus susceptible to methylation-based silencing. IUBMB Life 48 (1999): 459-467
【6】 C. Collonier, G. Berthier, F. Boyer, M.N. Duplan, S. Fernandez, N. Kebdani, A. Kobilinsky, M. Romanuk, Y. Bertheau, “Characterization of commercial GMO inserts: a source of useful material to study genome fluidity,” poster courtesy of Pr. Gilles-Eric Seralini, President du Conseil Scientifique du CRII-GEN, www.crii-gen.org
【7】 Mae-Wan Ho, “Transgenic Lines Proven Unstable,” Institute for Science in Society, http://www.isis.org.uk/TLPU.php; For further discussion, see Ho et al, “CaMV 35S promoter fragmentation hotspot confirmed, and it is active in animals,” Microbial Ecology in Health and Disease 2000:13, http://www.i-
sis.org.uk/mehd3.php
【8】 Joseph Cummins, “Eating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infected vegetables does not prove that that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Promoter in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is safe,” ISIS Press Release, February 18, 2001, http://www.i-sis.org.uk/eatingcamv-pr.php
【9】 O. P. Rekvig, et al, “Antibodies to eukaryotic, including autologous, native DNA are produced during BK virus infection, but not after immunization with non-infectious BK DNA,” Scand. J. Immunol. 36(1992): 487-95
【10】 Terje Traavik presented findings by the Norwegian Institute for Gene Ecology to delegates of the UN Cartagena Protocol for Biosafety, in advance of their February 2004 meeting in Kuala Lumpur, Malaysia.  See Jeffrey M. Smith, “GM Food Promoter Transfers to Rat Cells,” Press release and backgrounder, Feb 24, 2004, http://www.seedsofdeception.com/Public/AboutGeneticallyModifiedFoods/
GMFoodPromoterTransferstoRatCells/index.cfm
【11】Windels P, et al.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Roundup Ready soybean insert,”Eur.Food Res. Technol. 213 (2001):107-112
【12】 Rang A, et al, “Detection of RNA variants transcribed from the transgene in Roundup Ready soybean”  Eur Food Res Technol (2005) 220:438–443
【13】Windels P, et al.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Roundup Ready soybean insert.” Eur Food Res Technol (2001) 213:107–112     
                      
【14】 Jack Heinemann et al, Submission on  Application A549 Food Derived from High Lysine Corn LY038      
【15】 G. Meister and T. Tuschl, “Mechanisms of gene silencing by double-stranded RNA,” Nature 431(2004): 343-349; and C. Mello, C.C. and D. Conte, Jr., “Revealing the world of RNA interference,” Nature 432 (2004): 338-342
【16】Lin Zhang, Chen-Yu Zhang et.al., Exogenous plant MIR168a specifically targets mammalian LDLRAP1: evidence of cross-kingdom regulation by microRNA  Cell Research , (20 September 2011) | doi:10.1038/cr.2011.158
【19】‘People don’t want to be a GMO Experiment’313 Mile March for GMO Labeling Ended on World Food Day
Support of FDA Petition JustLabelIt.org Exceeds 300,000  / November 4, 2011/ http://www.right2knowmarch.org/news-room/news-room-overview/
(谢谢babyfat网友对本文的意见和帮助)    

 

 

图1 转基因枪,自然界有这种自然转基因的家伙吗?

图2 转基因食品检测室 (图片来自网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do=blog&id=550330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1/201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1 关键字:转基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