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最后的克格勃掌门,曾提醒戈尔巴乔夫,为何没阻止苏联解体?
苏联最后的克格勃掌门,曾提醒戈尔巴乔夫,为何没阻止苏联解体?
泥腿看客
2000年,俄罗斯诞生了第二任总统普京。在普京就职典礼上,来自各国、各界名流齐聚普京的就职典礼。但在典礼上,谁也想不到普京居然请来一个被判有“叛国罪”的老人参加他的就职典礼。从此这个被普京尊重的人重回人们视野。此人就是苏联克格勃前主席克留奇科夫,因参加“8.19事件”被判“叛国罪”,1994年特赦。
普京的老前辈
普京请克留奇科夫来,当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但作为同是克格勃出身他来说,克留奇科夫还曾是普京的老前辈,这层关系让克留奇科夫参加就职典礼也无可厚非。
克留奇科夫在苏联安全部门打拼了34年,称得上老资格的克格勃。他43岁时才进入克格勃任职,当时他给苏联管安全的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当助理。从此开启了他的克格勃生涯。克留奇科夫工作谨慎,不苟言笑,深邃的目光中总有想不到东西。克留奇科夫的工作,深受上司安德罗波夫的器重,后任克格勃秘书局局长、克格勃第一总局局长等职。
安德罗波夫去世后,克留奇科夫又先后任安委会副主席、主席职务,并进入苏G核心领导层。这与克留奇科夫的工作精神分不开的。在苏联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对于克留奇科夫这个人很少有人关注他。但他却是决定苏联命运的一个关键人物。因为克留奇科夫最先掌握西方敌对目标的情报,也能为领导层提供可供咨询的建议。
但克留奇科夫在“8.19事件”中却没有任何作为,有人认为克留奇科夫作为参与人员,没有尽到职责,为什么不派克格勃人员行动。如果行动了,抓捕叶利钦后,或许苏联历史将能改写。但克留奇科夫被抓时说:
【“抓我不能给俄罗斯和苏联带来荣耀!”】
虽然被判“叛国罪”,但克留奇科夫事后说之所以不想行动,是因不想发生更多的流血事件。即使被释放后,克留奇科夫也说对参加发动“8.19事件”不后悔。
很多人对克留奇科夫为什么不动用克格勃人员不理解。其实这恰恰就是克留奇科夫的爱国所在。因为克格勃没有最高领导人同意,擅自行动就违反了原则。还有一点很关键,克留奇科夫已经看清局势发展结果,即使行动也不会起到作用。
最有预见的人
苏联第一任副总统亚纳耶夫曾对克留奇科夫有过评价:
【“他是在90年代最早预见到苏联未来的人之一,但国家处于道德、民族及政治等全面危机时,他却没有应声!”】
这句话褒贬都有,既有表扬克留奇科夫之意,也批评他没有起到作用。其实克留奇科夫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中阻止过他,但并没有奏效。
1991年,也就是“8.19事件”之前,波罗的海三国最先从苏联分离出去,但戈尔巴乔夫却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方式,并没有严控。以戈尔巴乔夫的理念,他想建立一个松散的联邦体制。戈尔巴乔夫放任态度,引起苏G的不满。因为只要有国家独立,必然其他加盟国都要效仿。克留奇科夫当时就在苏联电视台中警告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的危险已经出现!”
克留奇科夫作为克格勃主席,他能最先掌握各类情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时,共济会用大量金钱用以培养苏联利益代理人,其中这些费用里既有出国差旅费、国际消费及为代理人出书稿所支付的高额费用。这些被西方国家培养的代理人在八十年代后期很活跃。
克格勃掌握了时任苏联宣传部长A.H.雅科夫列夫的各项证据后,戈尔巴乔夫却依然为雅科夫列夫辩护。连国家核心的领导层管意识形态部门都被人收买了,最高领导人还为其辩护,除非用同伙来解释,这样的国家也没救了。
苏联解体后,克留奇科夫曾经悲哀的说了一段话:
【“1990年,苏联安全委员会通过情报和反间谍机构,从几个不同的可靠渠道得到了关于A.H.雅科夫列夫令人极为担忧的情报。根据西方特工部门的评价,雅科夫列夫持有利于西方的立场,可靠地抵御着苏联的‘保守’势力,在任何形势下都可以坚定地寄希望于他。但西方认为,雅科夫列夫应有更加坚决和积极的表现。一个美国代表受委托与雅科夫列夫进行了一次相关的谈话,直言不讳地告诉他,希望从他那里得到更多的东西。但是在得到这一情报后,戈尔巴乔夫拒绝采取任何措施。”】
克留奇科夫虽然是一个有预见的人,但他并不能阻止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因为克格勃的权力,并不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样大了,很多部门都已经分化或者取消了,克留奇科即使能预见到危险,但按照克格勃规定,他也无法阻止戈尔巴乔夫把苏联带向解体。
重回民众视线
克留奇科夫是一个很有苏联情结的人,甚至有人说他是斯拉夫人情结很重的人。普京此时让这个曾犯有“叛国罪”的人出现在他的就职典礼,无外乎向世人表达普京的一个目标,那就是俄罗斯要新崛起,一些苏联的东西还要保留。再一个目的,就是向世界表达,他尊重每一个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克留奇科夫即使在“8.19事件”派人行动,也不可能挽回苏联解体的命运,因为苏联军队没有作为,还有部分军队已经忠于叶利钦,克格勃人员即使行动,也不可能成功,因此,克留奇科夫在苏联“8.19事件”中,既无奈也是很清醒看到未来的人。
克留奇科夫于2007年病逝,但俄罗斯人并没有忘记他。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xxhq/oz/2019-07-04/5745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