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北美

打印

“修昔底德陷阱”之父,现在开始谈“吴越同舟”了

《孙子·九地》有云: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大意是讲在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交战,一天在吴越交界处河面的一艘渡船上,乘坐着十几个吴人和越人,双方谁也不搭理谁。突然天色骤变刮起狂风,船身在风浪中剧烈颠簸,不赶快解开绳索把帆降下来,船就有翻掉的危险。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年轻的乘客不管是吴人还是越人,都争先恐后顶着狂风恶浪一起去解绳索,他们的行动就像左右手配合得那么好。这便是“吴越同舟”的典故。

近日,因上世纪60年代写下《决策的本质:解释古巴导弹危机》而声名鹊起,又因2010年代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而名声大噪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在北京引用“吴越同舟”的典故,建议借鉴中国历史的智慧,从中去找寻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之道,探寻中美共存之法。

▲ 2012年,美国知名国际政治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概念,指一个新兴大国必然会挑战守成大国的地位,而守成大国也必然进行遏制和打压,两者冲突在所难免。(插画丨马雪晶)

共存共生是中国人最朴素古典的哲学思想。我们的祖辈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取象比类之法,将世间事物归为五类,是为五行学说。金木土水火,以刚胜柔、以专胜散、以实胜虚、以众胜寡、以精胜坚,相克性状反映矛盾对立无处不在。然而,金生丽水、水滋木茂、木助火热、火沃土膏、土孕金矿,又体现出万物相生普遍共存。

▲古代中国人认为万物相生相克,对立共存。

故而《类经图翼》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意思是,没有自然万物生生不息,也就没有世界;而无所抑制,世界就会变得混乱无序。这种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始终贯彻在中国劳动人民数千年的生活作息之中,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最终达到和谐共生。

▲浙江湖州南浔区桑基鱼塘,始于公元前770-403年(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人在农耕社会中利用相生相克理念的典型例证,以塘中养鱼、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实现了种桑和养鱼的相辅相成。

西方的哲学是如何看待共生共存的?在圣经中就有诸多关于共存的启示,《马太福音》说:“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路加福音》说:“要爱邻如己。”《玛拉基书》说:“神所喜爱的是和平的使者。”这些都强调了和谐的共存关系。

而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认为自然界的美在于它的秩序与和谐;海德格尔在存在论的基础上强调了人与世界的关系,认为人类应当以释放和接纳的态度存在于世;阿兰·迦耶提出“共生主义”的概念,倡导多元文化共存并建立惠及全人类的社会政治体系。

▲拉斐尔《雅典学院》:画作中古希腊、古罗马和作者所在时代意大利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表现自身笃信人类智慧和谐,赞美人类智慧结晶。

这些充分说明,共存共生并不是东方文明的专利,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诉求,在和谐共生中追求更美好生活是真正意义上的普世价值。

自汉斯·摩根索的“权力政治学派”崛起以来,“权力规定利益是普遍适用的客观概念”这一说法受到大国政治拥趸的推崇。米尔斯海默先生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则更进一步将大国政治描述成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现实主义者们无不将无政府状态,即不存在任何共同的最高权威视为世界最显著的特征,这为武力杀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供了“合理的”理论根据,被打着自由主义旗号的美国实质上奉为圭臬,对于国际秩序建构是合则用之、异则弃之,甚至不惜悔棋掀桌,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正义倡议是不断摧之,竞争对抗之音不绝于耳,遏制打压之举罄竹难书,在世界上造成强烈的寒蝉效应。

世界人民在追问,中美两国能够和平共存吗?我们的答案是:失败者在犯下的错误上反复轮回,而成功者在荆棘的道路上另辟蹊径,我们绝不愿意也不可能陪着美国重演大国冲突的悲剧。

艾利森教授在北京访问时也说,考察过去五百年的历史可以发现,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战争并非不可避免,历史已经给出可能的答案。

前人能实现的,我们当然也能实现,即使前人没有实现的,我们也有勇气开创性实现,这是作为全球新兴崛起的最大正义力量的底气和能力所决定的。通过一手合作交流,另一手斗争博弈,我们终于迫使美国的精英阶层不得不承认“稳定中美关系真有可能,美国将不得不与中国无限期共存”,继而在短期内实现了中美关系止跌企稳。

▲2023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阿斯彭安全论坛上谈及对华政策,表示“我们将不得不无限期与中国共存”。

当然,我们十分清楚华盛顿所说的“共存”是战术性的,但是中国对待共存是站在哲学高度思考的。强调对抗和竞争,从哲学上讲就是强调矛盾的对立而忽视了统一,缺乏辩证性思考只会导致机械和极端。

而所谓的“小院高墙”、“脱钩断链”,从哲学层面看则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一方过度发挥不正确的主观能动性固然能够造成一时的波动,但中美两国人民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愿望变了吗?中美两国人民互利共赢的基础变了吗?中美经贸紧密相连的现实变了吗?这些无法改变的东西,叫做规律。

▲2023年4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发表讲话,表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应当建立必要的经济关系。

发现规律、认识规律、遵循规律,便能把握前进大势,这是推动事物前进发展的不二法门。基辛格先生曾说,“Trend”这个英文单词不能完全表达“Shi(势)”的意思。中国人说的“势”,就像激流从高山上冲泻而来,无可阻挡。政治家的责任就是要判断“势”,然后带领人民顺势而为,取得成功。

如何判断中美关系的“大势”?不妨把问题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从长远角度观察和分析,从哲学高度探寻蕴藏在历史背后的客观规律。中美合作和共存是让亚太更繁荣还是更落后?是更和平还是更动荡?是更开放还是更封闭?答案是一致的。

▲2024年3月,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来华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表示中国充满朝气和活力。

世界发展大势已经证明,促进经贸往来的规律是形成共同体,推动科技进步的规律也是形成共同体,保障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健康发更是需要形成共同体,而决定人类前途命运的最大规律也必然是形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割不断、打不破、变不了的科学规律。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这朴素动听的歌词唱出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声: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无论你在五湖四海何方,只要把中国视作合作伙伴,愿意同中国交流,那一定会体验到“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的宾至如归感。

▲2024年3月,美国华盛顿州中学生代表团走进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体验中国校园生活。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中国开放共赢的态度是自古以来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而美国选战已经逐渐白热化,“打中国牌”成为当下美国政治内斗的常态,唱衰中国经济成为华盛顿重塑自信的昏招,美国国内多少对开展对华合作产生一些顾虑,乃至有人担忧中国的改革会不会停顿、开放会不会止步。

春暖花开之际,中国领导人与美国工商界和战略界代表在人民大会堂相谈甚欢。对外传递的信息很明确:开放的中国愿意携手美国而不是对抗美国,发展的中国需要美国的助力而不是阻力,繁荣的中国是美国的机遇而不是挑战,自信的中国欢迎良性竞争而非恶意打压,改革的中国接受善意批评而非无端诋毁。我们欢迎美国企业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赢在中国,同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共荣共生。

▲2024年3月27日,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在人民大会堂等待与中国领导人见面。

是啊,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但只要秉持和谐共生的理念,就能够拥抱一个更好的未来。去年,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最大的共识就是中美关系应该稳下来、好起来。只要中美双方都把对方视作伙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美关系就会好起来。当务之急,不仅要继续探讨“路标”,也要共同夯实“路基”,还要清除“杂草”。

▲ 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从对方的发展中获益。

中国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胸襟,美国能有“吴越同舟,跨过‘修昔底德陷阱’”的勇气吗?白宫的大门应该向中美两国的工商界和战略界打开,聆听来自人民真实的声音。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xxhq/bm/2024-04-01/8727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晴朗的天 更新时间:2024-04-02 关键字:北美  小小寰球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