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银:美国说一套做一套的丑恶嘴脸
今年3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与中国领导人对话时承诺,美方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然而,四个月过去了,美国政府的承诺不仅没有落实兑现,相反,对中国的遏制、打压、攻击、挑衅愈演愈烈。
就从最近的事例来看,美国一刻也没有放松与中国的对抗。
7月16日,拜登任内首次访问中东,在沙特吉达举行的海湾合作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时,他仍然没有忘记要对付中国。拜登在讲话中声称,美国不会离开中东,不会“给中国……留下真空地带”,“美国是不会走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对媒体明示,拜登在沙特的这次峰会上清晰地阐述了美国参与中东事务的愿景和战略,“决心确保中东不出现可以让中国和俄罗斯填补的真空”。
拜登和沙利文的讲话都很明确,美国在中东的主要战略任务是对付中国。
7月15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向台湾出售价值1.08亿美元的武器装备,要“敦促台湾实现军事现代化,成为中国难以攻击的‘豪猪’”。美国一些安全问题专家提出报告,强烈建议拜登政府制定新的台海威慑战略,应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
而就在7月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印尼巴厘岛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举行会谈时,刚刚提出了承诺“六不”的对华政策,即:美方不寻求对华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挑战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不寻求围堵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寻求改变台海现状。
布林肯的承诺话音未落就被打脸。
7月14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2023年的8100亿美元的国防授权法案,该法案提出支持邀请台湾参加2024年环太平洋军演。
是谁在千方百计图谋改变台海现状一目了然。
7月13日,美国“里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驶入南海,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挑衅活动。“里根”号航空母舰舰长弗雷德·戈德哈默狂言:“我们在南中国海的存在表明美国致力于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以确保所有国家都能这样做。”就在同一天,美军“本福尔德”号驱逐舰侵入中国西沙领海,被中国军队驱离。
美国在南海的挑衅行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7月13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在斐济举行的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视频演讲时声称,美国过去对岛国的援助不够,“如今谋求破坏秩序的国家就在眼前,我们必须团结”。
哈里斯攻击的矛头针对中国。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伙同澳大利亚对南太平洋一些岛国不停施压,企图大搞“小圈子”,围困和排挤中国。
7月6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在英国军情五处伦敦总部发表讲话,对中国进行无端攻击。他说:“我们一贯认为,中国政府对我们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最大的长期威胁。”
美国政府官员抹黑中国的行为屡见不鲜。
以上事例足以说明,美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完全是说一套,做一套。话说得冠冕堂皇,行事则非常龌龊。其根本原因是美国把中国视为其战略竞争对手的立场没有变,遏制、打压、抹黑中国的方针没有变,削弱和搞垮中国是美国的主要目标没有变。美国拼命要维护的是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王毅在印尼与布林肯的会谈中指出,中美关系摆脱困局的根本出路是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中方始终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发展中美关系。美方应将拜登总统“四不一无意”的承诺真正落到实处。
王毅严正指出,既然美方承诺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就应该尊重中国人民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停止抹黑攻击中国政治制度和内外政策。既然美方承诺不寻求打“新冷战”,就应该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零和博弈,停止拉帮结伙搞“小圈子”。既然美方承诺不支持“台湾独立”,就应该停止掏空歪曲一个中国政策,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切香肠”,不得打“台湾牌”阻挠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既然美方承诺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就应该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不要打着人权、民主旗号损害中国正当利益。
王毅提出的四个“既然”非常好,同时还提出了要求美国纠正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
对美国这个不守信誉的西方头号大国,只有斗争才有可能继续谈下去,才有可能继续保持接触。美国政府的所谓承诺,唯一的好处是让我们能够看清其真面目。
美国彭博社7月14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拜登在与中国打一场错误的战争”。文章指出,拜登在印太和欧洲正在“孜孜不倦地培养朋友和盟友”,以建立“一个基础广泛的联盟”,“与中国进行一场开放式的对抗”。文章还指出,与此同时,拜登及其政府高级官员保持与中方的接触,“以避免局势发生危险的升级”。然而,他们的“这些战术”正在被他们的言行不一所破坏。
美国媒体明确指出了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玩弄的所谓“战术”。拜登政府的所谓承诺又岂能蒙骗大多数世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xxhq/bm/2022-07-21/7656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