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北美

打印

张志坤:可能到来的中美新冷战将是什么样

可能到来的中美新冷战将是什么样

张志坤

  中美之间会不会发生新冷战,有人说会有人说不会,现如今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很热烈。但笔者以为,如果把争论仅仅停留在这里,则未免太过肤浅。相比于中美之间会不会发生新冷战,更重要的问题是应该较深入地探讨中美之间的新冷战究竟什么样,因为如果不能大体上勾勒出中美新冷战的面貌,则有关中美会不会发生新冷战的争论就蜕变成名词与概念的争议,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了。

  当然,那些认定中美之间不可能发生新冷战的人,自然不会有闲心去探讨什么是新冷战和中美新冷战什么样了,这个任务只能由主张中美新冷战可能发生的人们来进行。

  要想描摹新冷战,必须首先知道旧冷战,我们需要先把旧冷战的主要特点归纳出来

  旧冷战是当年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发生的,所谓“冷战”,是相比较于“热战”而言,“热战”就是战争打得火热,真正打起来了,与此相对应,“冷战”则是真实的战争并未爆发,但双方又虎视眈眈、剑拔弩张,彼此都保持高度的临战状态,从而使得战争的危险时刻存在,使双方关系类似于亚战争的状态。概括起来,当年美苏之间的冷战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高强度对峙对抗

  冷战双方之间的对抗是全面和全方位的,从政治、军事到经济、文化,举凡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从陆地、海洋到天空、太空,举凡人类足迹所能到达的一切地方。他们之间的对抗强度很高,如同绷到了极点的弓弦一般,从而给他们自己乃至全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恐怖,恐惧到他们时刻可以相互摧毁的程度,恐惧到人类文明可以随时被他们所毁灭的程度。当时,人们普遍预言,如果爆发美苏核大战,其结果将是人类文明的湮灭。

  第二,力量上势均力敌

  对峙对抗的双方都是超级大国,都拥有惊人的军事与战略力量,同时,他们还各自率领一个庞大的同盟集团,借助于集团的力量进行搏斗。总体而言,两大战略集团势均力敌,互有攻防,尽管当时舆论上把前苏联形容得更强大,更更具侵略性、扩张性,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事实上还是老牌的帝国主义更邪恶,对和平的威胁也更大。

  第三,进行代理人战争

  冷战之时,美苏之间并未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非但如此,他们还都小心翼翼地避免发生这样的事。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全球各地进行激烈的争夺与搏杀,具体办法就是利用、操纵代理人来进行。在中东,美国支持以色列为一方,苏联支持阿拉伯诸国为一方,彼此屡屡大打出手,在西南非洲,古巴派出了大量的雇佣军,直接同西方支持的势力作战;在亚太,先是苏联支持越南等国同美国战斗,接下来美国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同苏联较量;在拉美,苏联以古巴为战略据点,直逼美国的下腹部,六十年代曾岌岌乎演绎出一场美苏之间的核大战。总体上看,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代理人战争一刻也不曾停息,在长达半个世界的时间内双方攻守转换、有得有失,最后美国占了上风。

  相比于上述特点,可能发生的中美新冷战既与之有相同的地方,也会有更多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不管旧冷战还是新冷战,其本质都是对抗,主题都是谁埋葬谁,结果都是你死我活,任何有关中美战略竞争将风光旖旎、温情脉脉,充满浪漫情调的想法都是痴人说梦,战略较量历来严酷无情,冷战作为战略较量的最高形式与最本质的形态,更把斗争的严酷性演绎得淋漓尽致,中美新冷战也不例外。但是,相比于美苏之间的旧冷战,中美之间的新冷战可能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围剿”与“反围剿”将成为主要的对抗方式

  原因在于对抗的一方美国主导世界秩序,率领着一个庞大的战略集团,而另一方中国则在战略孤家寡人、形单影只,这样一来,美国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意愿来设计针对中国的战略框架。这等情形,类似于当年毛泽东主席建立红色根据地,四面受敌,蒋介石组织调动军队进行围猎。所以,毛泽东主席总结说,“围剿”与“反围剿”,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形式。现在,中美之间的战略力量对比也极不平衡,中国的战略处境譬如当年的红色根据地,而美国可以调动安排全球资源与全球秩序来遏制中国,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围剿”中国,只不过这种“围剿”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而是战略上的“围剿”,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国进行围猎、捕杀,由此而发生的战略攻势将是一波接着一波,一个高潮跟着一个高潮。事实上,从奥巴马到特朗普,中美关系演进的实际路径已经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

  2、不断的军事摩擦与冲突

  旧冷战造就恐怖的和平,因为双方都有确保相互摧毁的能力,并且因为在常规军力上也大致相当,所以美苏两国在长达几十年的对抗中都极力避免或掩盖直接的武装冲突,但中美之间如果发生新冷战,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在美国霸权面前,中国相当弱势,目前看从精神到物质都是这样,这种状况令美国霸权鼓起了空前的勇气,使之敢于对中国下手。军事冒险历来都是人类社会各种霸权的一贯行径,而美国则又是一个极具冒险精神的军事霸权。多种因素结合,决定在新冷战的背景与环境下,美国将经常性地挑起同中国的军事摩擦和直接冲突,旨在通过这些活动打击中国的国际声望与国内信心,削弱中国的战略威慑力,凝聚和加强美国所主导下的战略联盟,提升美国的威望与威慑力,并使之成为战略“围剿”中国的一部分。

  3、多形式变相的战争与暗战

  众所周知,军备竞赛是旧冷战的突出表现,也是当年美苏争斗的重点内容,在新冷战的条件下,军备竞赛同样难以避免(有关这个问题,请参阅笔者文章《中美如果军备竞赛,谁能撑到最后》)。但是,在军备竞赛的同时,中美之间的经济战争将变得十分激烈,争夺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将成为新冷战的重点与第一高地,美国要誓死捍卫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决不允许中国同美国在经济能力上并驾齐驱,更不用说什么超越美国了。为此,中美之间的新冷战首先在经济贸易领域爆发就不足为怪了。展望未来,这种不见硝烟的战争还将变本加厉,不但将在经济贸易领域持续深化推进,而且还将拓展到技术、文化等领域,拓展到意识形态领域,并且在公开的明白无误的“战争”之外,还要发生看不见的各种激烈的暗战,比如网络战、电磁战等。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样一种新形态的新冷战对中国将具有怎样的意义与影响呢?

  其一,将给中国的“新时代”注入新的内涵

  中共十九大将中国的未来定位成中国历史的“新时代”,对这个“新时代”内涵的诠释一直在进行当中,如果爆发中美之间的新冷战,相应地也将在相当程度上给中国“新时代”的历史内涵带来很大的冲击,这其中包括战略机遇期问题,包括和平崛起的具体方式与途径,包括实现中国统一的战略诉求,也包括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政方针等,上述这些在“新时代”占有重要地位的要要素都将发生不可忽视的变化,恐怕都需要做新的解读与演绎。

  其二,将推动世界将进一步分裂分化

  毋庸讳言,很多中国人对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给予很大希望,指望这两个“化”能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能够让不同国家之家实现高度的融合,使得天下万邦尽皆“共同利益大于彼此分歧”,从而走上“同命运、共呼吸”的道路。但正如旧冷战时期所发生的那样,在高强度的对峙对抗下,各国保持中立的可能性不存在,即或名义上保持中立的国家,比如瑞士、芬兰、瑞典等,战略上也难以避免远近亲疏的抉择。如果中美关系进入新冷战状态,各国必将围绕中美关系做新一轮的选边抉择,从而推动世界以中美关系为焦点发生进一步的分裂与分化。当然,世界的分裂与分化并非仅仅因为中美新冷战而发生,有关这个问题,笔者在《中美关系缘何走到今天这一步》 《“好日子”论与中国的“战略机遇期”》等文章中已经做了说明,这里所要强调的是,中美新冷战将推动世界的分化、裂化出现更深重地发展。

  其三,中美俄战略三角关系不复存在

  很多中国人还指望在新的世界战略版图上能再次上演一个新的战略 “大三角”,即中美俄战略“大三角”。当年冷战时期的中美苏战略“大三角”令人印象深刻,在这个奇异的“大三角”当中,中国的战略实力同美苏不可同日而语,但却游刃有余,在相当程度上得以坐享渔人之利,自身也因此变得有惊无险。现在,美俄之间较量有愈发激烈的趋势,而且俄罗斯正在相当程度上抗衡美国。于是,一些人以为新的战略“大三角”出现了,中国照样可以利用这样的态势,利用老毛子敢打敢冲死打硬拼的秉性,自己躲在美俄搏斗风暴的后面,照样可以有惊无险了。

  但是,笔者以为,时过境迁,这样的好事已经不复存在了,当年的“大三角”建立在美苏战略力量势均力敌的基础上,现在已经没有谁能同美国势均力敌了。现如今站在美国的角度看,二战时期美国所率领的世界性战略联盟能将德、日两个帝国打垮,几天无非就是把当年的苏德与中日互换一下位置而已——当年是美国同盟加上中苏对抗德日,现在是美国同盟加上德日对抗中俄,战略力量的总体对比依旧,并没有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笔者在以前的文章谈到,美国已经下定决心将中俄一勺烩、一锅炒了,现如今的情形是中俄拧成一股绳都难以取得对美的力量平衡,哪里还有什么“大三角”可期待指望呢?

  纵观美国的战略步骤,现在美国所实施的似乎就是一个新版的“先欧后亚”战略,因为中国目前还不可能对美国发动直接和积极的挑战,美国可以从容应对,所以美国要抓紧时间持续削弱俄罗斯,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俄罗斯将奄奄一息,到那时再掉过头集中全部力量来收拾中国,这很可能是他们的如意算盘。

  中国将如何在可能的中美新冷战中突围破局呢?

  笔者以为,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大的挑战和最为艰难考验。有人说,中国关键是办好自己的事情。这话其实是一句白说的废话,中国什么时候都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连自己的事情都办不好,如何能应对外来的挑战与考验?这样简单的道理谁都懂。当年连蒋介石都知道“攘外必先安内”,可是,信奉这个信条并极力行之的蒋介石却既不能“攘外”也没有能“安内”,最后只好逃跑到海岛上了此残生。这里面的教训实在深刻,实在发人深省。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xxhq/bm/2018-10-30/5325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10-31 关键字:北美  小小环球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