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北美

打印

华人呐喊,反对美式“傲慢与偏见”

  全美27个城市的游行示威、白宫网站要求美国政府调查的请愿超过10万人签名……这一次,在美华人较真了。事情的发展也证明,较真才可能换来真正的道歉,较真才可能换来真正的平等。

  事情已经过去近一个月了。10月16日,ABC电视台的主持人基梅尔在节目中面对一名6岁孩童“杀光中国人”的言论时,在一片笑声中轻描淡写地回应了一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

  节目一播出,在华人群体中引发强烈抗议。迫于压力,基梅尔说了句对不起,但是却紧跟着来了一句不无委屈的解释:我只不过想“取悦大众”。如此缺乏真诚的道歉,让在美华人情何以堪。

  这一次,华人用持续的呐喊代替了长久的沉默。终于,在持续的、越来越大的抗议声中,ABC“公开道歉”,承认错误,并承诺永久清除该内容,永久取消“儿童圆桌会”节目环节。

  事情到了这一步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

  “人人生而平等”。多少年来,对于无数追求自由与平等的人而言,美国《独立宣言》中的这一段话无疑是一盏明灯。然而,ABC辱华事件却让人看到了一种危险倾向。

  抛开“杀光中国人”这句话中的暴力因素不谈,一名稚嫩的孩童无意中透露出的反华信息让人无法不忧心。节目中,本该无邪的孩子笑声却因为掺杂了不该有的仇恨而变得刺耳。尚不能独立思考的孩童何以产生如此极端的观点?带着这些歧视因子长大的孩子又将给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基梅尔的点评与此后怨言满腹的所谓道歉,以及ABC电视台选择播出而非删减该段视频,则无疑是美国成人世界的一个侧影。这也正是美国华人抗议的重点。

  此外,还有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现象:此次ABC事件之后,美国主流媒体几乎集体“失声”,偶有零星报道,也透露着对华人“纠缠不休”的不满。

  这一切,都透露出了令人不安的反华倾向。

  在美国这个各色种族的“大拼盘”中,“政治正确”早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涉及非洲裔、犹太裔等话题时,人们早已习惯性地避免使用侮辱性词汇。一旦有人越界,后果必定严重。

  然而,长久以来,遭遇歧视性言论或待遇的华人则是习惯性保持沉默。美国社会似乎也习惯了面对华人这个群体时,暂时性“忘记”“政治正确”的原则。无论是说出“四川地震是中国人的因果报应”的美国影星莎朗?斯通,还是公然用“穿铠甲的中国佬”来形容林书豪的美国体育频道,都不曾为自己的歧视性言论真正道歉和承担应有后果。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美国非洲裔群体的权利是在两百多年里披荆斩棘、经过无数次游行示威、用无数个马丁?路德?金的鲜血才换来的。如今,ABC辱华事件中,全美华人用一个月的较真才换来一个公开道歉。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清楚地告诉我们,权利要靠自己主动争取,“沉默是金”的原则在这里并不适用。

  或许,ABC辱华事件将成为美国甚至全球华人主动保护和争取自身权益的标志性事件。只是,在消除歧视、寻求平等的道路上,华人还需继续呐喊、继续努力。

  (张红,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记者,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xxhq/bm/2013-11-12/2365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11-12 关键字:美国真相  美国种族歧视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