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重要新闻更多

精华文章更多

来看看底特律吧,这里是美国的未来

底特律终于走上了破产申请程序。这有什么意义?美国读者们请当心,很快就会降临到你们头上:洛杉矶、巴尔的摩、芝加哥、费城。2011年,穆迪计算了伊利诺伊州三家最大的养老金机构的负债是1330亿美元。(预计明年的数字将会更高。)这相当于6个底特律。
作者:Charlie LeDuff 时间:2013-07-28

生态文明呼唤消费观念变革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得到了国内外最广泛的认同和赞赏。然而,一个新文明的建立,没有广大民众的参与是绝没有可能实现的,而全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方便、最普遍的一个渠道,那就是“消费”。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要求每个消费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反思和行动。...
作者:朱艺 时间:2013-07-27

沙健孙:抗美援朝战争及其伟大意义

中国出动军队到朝鲜和美国人作战,就是要准备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美之间的这场直接较量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不经过这种较量,美国不会承认中国革命业已胜利这个事实。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俄国不是经过在本土上进行的反对十四国武装干涉的战争之后,才巩固起来并赢得和平建设的环境的吗?中国革命胜利之后,正是通过在朝鲜土地上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即反对十六国武装干涉朝鲜的战争,把这个任务实现了...
作者:沙健孙 时间:2013-07-27

卫建林: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朝两国人民的胜利,是第三世界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它的历史意义在于,贫困、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只要有共产党的领导,只要有先进的社会制度,只要有人民的团结,只要摆脱“亲美、崇美、恐美”的意识形态操纵、立足于相信和依靠自己的人民,不屈不挠地战斗下去,帝国主义不可怕,美元、航母、原子弹不可怕。这场战争宣告,西方国家支起几门大炮、派出几架飞机就可以占领一个国家的时代,永远过去了。它终结了帝国主义美国不可...
作者:卫建林 时间:2013-07-27

有林:抗美援朝推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这场战争的胜利,减弱乃至消除了一些人存在的亲美、恐美、崇美思想,粉碎了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而且使正在为争取后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而斗争的亚、非、拉国家,受到极大的鼓舞。抗美援朝不仅没有阻止国内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反而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作者:有林 时间:2013-07-27

曲爱国少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彻底改变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一百多年中受列强欺辱、任人宰割的历史,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因此空前提高,真正成为了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巨人,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正如毛泽东主席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时所说的那样:“帝国主义侵略者应该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作者:曲爱国 时间:2013-07-27

齐德学: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的军事艺术

毛泽东军事艺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充分展示和发挥,使武器装备落后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了武器装备高度现代化的美国军队,积贫积弱的新中国打败了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人民也自近代以来第一次真正扬眉吐气了,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整个世界都不得不对中国刮目相看。...
作者:齐德学 时间:2013-07-27

朝鲜停战:原子弹是什么老虎?

朝鲜战争刚开始时,美国的核武器数量还不足以应付在欧洲遏制苏联和在朝鲜战争中对付朝鲜和中国。也就是说,其核力量还不能两头兼顾。到了朝鲜战争后期,美国的核力量有大幅度增加,但苏联打击美国的核能力也不断增长。朝鲜战争中的核威胁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自从世界上出现了原子弹,中国就多次受到原子弹的威胁。中国人民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没有核武器受人欺侮的滋味,这是毛泽东那一代中共领导人特别不能忍受的。尽快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就成为...
作者:胡新民 时间:2013-07-27

1950,中国必须跨过鸭绿江

在群山与渤海之间有一条平坦地带,被称作辽西走廊,这是一条非常适宜骑兵和机械化部队行进的通道,一直延伸到雄伟的山海关。如果对手控制了朝鲜,就可以如同日本陆军在甲午战争时走的路线一样,直接穿越辽东半岛,进入辽西走廊,不仅一下子隔断了东北与华北的联系;如果要沿着这条走廊继续南下进入华北,也绝非难事。...
作者:吴俊 时间:2013-07-27

朝鲜战争和大跃进的起源

为什么要大跃进?是帝国主义逼的。朝鲜战争,中国打败美国,逆转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战屡败的耻辱。中国共产党赢得中国老百姓和知识分子的拥护,靠的不是选票,而是战场上的鲜血。中国能够在朝鲜战争中打赢美国、赢得话语权,这是因为共产党有组织地发动了中国贫农的力量来对抗机械化的西方军队。但是付出的代价极其高昂,战争的结果也震撼了中共领导人,造成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完成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作者:陈平 时间:2013-07-27

双石 熊蕾:对等均衡与朝鲜半岛的“对峙和平”

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政权因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必然造成的对立。而且,既然朝鲜停战协议是参战各方以妥协方式“冻结了战争”,那么这种方式本身就没有根绝战争之源,而是因各方力量制衡而实现的“对峙状态下的和平”。这就是说,在双方力量能够保持对等均衡的时候,对峙的双方才有可能和平相处。制衡这种对等均衡的力量发生变化造成失衡,冲突就可能再起,极端情况下那就是——战争。...
作者:双石 熊蕾 时间:2013-07-27

卢周来:对收入分配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再探讨

中国目前的分配公平性困境也在于资本借道市场扩张入侵社会的结果。要解决这一困境,也必须是政府主动约束资本、改善民生。“欲知大道,必先读史”。一部经济史可以为我们提供诸多借鉴和启示。波兰尼曾在书中以欧洲历史上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来说明如果不采取社会保护运动会导致社会的报复。而美国“进步时代”的历史则表明,只要政府采取了约束资本、保护民生的旨在促进平等的社会政策,是可以有效解决分配难题的。...
作者:卢周来 时间:2013-07-27

朝鲜战争是中国胜美国败还是打平手?

所谓“打平手”最多只能针对朝韩双方,而不能针对中美而言。因为对南北朝鲜双方来说,他们之间的交手是始于三八线终于三八线,从起点回到起点。而中美则不同,交手开始于鸭渌江,终止于三八线,不是中胜美败又是什么?中国出兵前,北朝鲜已被美军攻占;中国出兵后,北朝鲜地盘被中国志愿军收复。故从中美两国交手的角度来说,当属中胜美败无疑!所谓打平手真不知从何谈起?...
作者:韦振兴 时间:2013-07-27

朝鲜战争联合国军的汉城大屠杀:100天死43000人

敌人的残暴与野蛮实是罄竹难书。在他们统治汉城的一百天内,有四万三千余人被杀。这还是一个极不完全的统计。日本帝国主义曾在麻浦监狱屠杀成千成万的爱国者;今天,我们又在那里找到了美帝国主义大批屠杀和平居民的血证。
作者:解放军报 时间:2013-07-27

《不平等的代价》:关于1%的少数与99%的大多数

在对于美国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争论中,“我们是那99%的群体”这一口号或许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美国人总是回避阶级分析,一直喜欢把美国看成一个中产阶级国家,那种看法把我们凝聚到了一起。那99%群体的运动标志着打造一个新联盟的企图——一种新的民族认同感,它不是基于杜撰的普遍中产阶级,而是基于我们经济和社会中存在的经济差距的现实。...
作者:斯蒂格利茨 时间:2013-07-26

图集: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与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刚刚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的中国人民,决不允许帝国主义的铁骑再次踏入中国领土半步。
作者:图集 时间:2013-07-26

图集:活埋青年侮辱妇女--美帝侵略朝鲜罪行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市,被美国飞机炸成一片焦土,许多朝鲜北部人民被集体屠杀,妇女惨遭侮辱后被杀害,成批的青年被活埋,无数朝鲜儿童被炸死 
作者:解放军画报 时间:2013-07-26

看CNN如何利用媒体伎俩打击中国

昨日发生在西班牙的高速列车脱轨事故,震惊全球,也让笔者想起恰好发生于2年前的中国动车事故,感谢博客Hidden Harmonies China眼慧,除了罗列出昨日CNN对西班牙火车事故的报道外,还在故纸堆里“扒”出了2年前对中国“温甬线”动车事故的报道,笔者遂将这两篇英文报道翻译成中文。同样是铁路事故,同样是CNN,可两相对比,什么叫客观,什么叫公正,什么叫媒体运作,什么叫杀人不见血,什么叫宣传战,读者应该会一目了然。...
作者:萧洋 时间:2013-07-26

杨伟光揭秘电视剧《抗美援朝》缘何没有播出

杨伟光:我出过一个题目——《抗美援朝》,外交部开始觉得要慎重。后来,美国人要纪念朝鲜战争,主题是朝鲜战争遏制了共产主义的扩张。我们又找外交部,说美国人敢纪念朝鲜战争,我们为什么不做?最后同意做。但是非常遗憾,当时搞慢了,片子拍了一年多,大家审看了都认为可以播,结果来了个“9·11”。世贸大楼刚被炸,你来个抗美援朝不太好,考虑到当时的一些情况,就没有播。...
作者:宗禾 时间:2013-07-26

鲁迅与国民党

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鲁迅同国民党人站在一条战线上。“四·一二”政变后,鲁迅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反动派软硬兼施,既压制迫害鲁迅,又妄想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拉拢。鲁迅逝世后,国民党反动派先是玩弄欲抑先扬的手腕,1949年逃往台湾后,则对鲁迅著作采取查、封、禁、堵的政策。到80年代末,在台湾广大民众的冲击下,这一反动政策被迫取消。...
作者:王敬文 时间:2013-07-26

话题

更多

高山仰止

时代脊梁

红色视频

杜鹃花开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