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的是“三个自信”。有“自信”是完全正确的,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起码的自信,无以立足于天地人间;同样,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基本的自信,也无以立足于民族之林。但是,在自信的同时,还必须有足够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当代中国社会的“左右论”绝不是可以轻描淡写的“一时嘈杂”,它已经成为重大的政治历史问题,处理不好,中国社会的未来就不排除发生政治危机的可能。...
作者:张志坤
时间:2013-08-21
对于埃及的现状,西方国家纷纷表态,没有一个国家缺席。但所有熟知国际事务的人都明白,西方这一次明显地对制造惨剧的埃及军方网开一面,除了隔靴搔痒(欧洲)和模棱两可(美国)的谴责外,都袖手旁观。假如埃及的悲剧和西方的国家利益至上还唤不醒中国自称自由派的群体,还在继续装睡的话,中国人民自然会选择能让你们醒来的方式。...
作者:宋鲁郑
时间:2013-08-20
中国土地家庭所有制有数千年历史,土地向家族共同体集中是大趋势,土地向村社共同体集中也是顺应了这个历史大趋势,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倒行逆施”。如果说中国近代以来在基本制度上有什么大的成就的话,土地村民集体所有制及其支撑的村社共同体应该算是,这项制度是无数人用生命换来的强国之本。...
作者:李昌平
时间:2013-08-20
即将来中国讲学的麦克莱伦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马克思的学说对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在于他对资本主义的剖析。目前西方发生的经济危机,更证明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解析,尤其是关于信用及虚拟资本产生的阐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切合实际。麦克莱伦说,西方面对金融危机时表现出的无能,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极好的历史教训。...
作者:戴维·麦克莱伦
时间:2013-08-20
没有汇丰的英国资本的帮助,李嘉诚就不可能拿下和黄,更不可能利用和黄的工业用地开发房产,最终成为香港首富。没有汇丰银行的支持,李嘉诚不可能在欧美顺利收购敏感的电信和石油企业。换成一家中国大陆的私人企业,或者类似东方海外等偏中资的香港富豪,哪可能进入欧美电信和石油行业?中兴和华为的遭遇就是最好的证明。...
作者:德斯蒙
时间:2013-08-20
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使日本人认输:第一,当每年的9月3日,即我们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日,能够达到日本8.15那样,各级官员带头,全民自觉自愿参与,进行隆重纪念,这说明中国人的人心真的是齐了;第二,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纪念活动,除了中国人自觉自愿参加外,还有几十个国家的代表参加,有国际组织,特别是人权组织代表的参加,这说明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已经进入世界一流水平了。...
作者:胡新民
时间:2013-08-20
人们对文艺批评的现状不满意,有人提出“重构”文艺理论和文艺理论批评。其实,真正需要“重构”的不是文艺理论,而是文艺理论家自身。有些文艺理论家好像得了软骨病,要么依附于金钱,要么依附于某种“友情”,而缺乏李希凡那种清贫乐道、坚持真理的高贵品格,缺乏那种敢于追求真理、坚持信仰的思想操守和理论信念。...
作者:张兴德
时间:2013-08-20
在美国宪政之初,宪法的实施并没有消除奴隶制度,反而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这一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美国的奴隶制度。在西方资本主义大发展,普遍制定出资本主义宪法的时期,正是西方国家全球性贩卖奴隶最猖獗的时期,可以说此时的资本主义宪法是制度性的“反人类”的宪法。而这一事实无一都被那些宪政提倡者选择性遗忘了。...
作者:高翔
时间:2013-08-19
这篇故事其实是一代人的故事——一代实际失败却被视为高度成功者的故事,在一个拼死抵抗到墙角、忽然响起解散的哨音、慌不择路、丢盔卸甲、失魂落魄、溃不成军的社会。那一场得利者的大奔逃,有别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逃跑者,他们不是不得不逃的亡命徒,而是得便宜、领了跑的盘缠的。由此也折射那些住在大厦好位子上、却整日盼望着最先搬走的人。...
作者:边芹
时间:2013-08-19
胡德平在文章后面照搬西方所极力推崇的什么“三权分立”、“宪政”,都是“乱改革”的典范。无论“三权分立”还是“宪政”,其实质都是要削弱执政一方的力量、壮大反方向的力量,因此至少在现阶段,这是乱邦之策,而非治国之方。
作者:闲言
时间:2013-08-19
朝鲜是美国军事侵略不言而喻的受害者,它却不断地被说成是一个好战的国家,一个对“美国祖国”的威胁,和一个“对世界和平的威胁”。这些被利用的指控已经变成为媒体共识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华盛顿正在投入320亿美元更新它的战略核武器。这些针对朝鲜的继续不断的威胁和潜在的侵略行动也应当被看作是美国在东亚更广泛的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议程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全世界的人,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人都能够理解是美国而不是朝鲜或伊朗代表着...
作者:米歇尔•乔苏多夫斯基
时间:2013-08-19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12月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召开的四年间,人民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处于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变时期。其中,军队的干部工作,在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继承传统,开拓创新,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和军队中心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慕崧
时间:2013-08-19
最近十几年,日本政府但凡要使日元贬值、通过增加人民负担来获取扩充军备的经费,就拿国债说事。说是日本国债累计上1000万亿,平均每个国民头顶760多万日元的负债,日本政府撑不住了,日元的高比价也撑不住了。不得已,只好增加消费税,减少国家对民众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各项保险负担。日本国民的负担越来越重,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少,痛苦指数越来越高。...
作者:唐淳风
时间:2013-08-19
在最近上映的影片《中国合伙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中,都有关于美国的想象,在这些作品中,美国或者被视为“个人奋斗”的榜样,或者被视为寄托理想的地方,或者被视为可以安稳栖居之地。这样的美国想象可以说已成为了当今中国社会的集体无意识,而在大众文化中得到彰显。真实的美国当然并非如此,在最近的现实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华尔街运动中1%和99%的对立,斯诺登事件对美国“普世价值”的打击,等等。...
作者:李云雷
时间:2013-08-19
就在精英们拿着B超探头在领导人讲话稿上领会来领回去、领会不准“上意”到底啥意思的时候,就在学者们捧着不知道修订了多少稿的“改革顶层设计”不知道该往哪儿递的时候,不少民众已开始在广场、空场,在公园、街边,在不断开拓的社会空间里行动起来,拯救自己的人生、人际与人心了。
作者:黄纪苏
时间:2013-08-19
当年中国的网球运动员李娜到美国,其时的里根总统出面谈话;此后的方励之从美驻中国使馆放走,老布什强逼得逞。此后到美国的各类中国的背叛者多不胜数,均不了了之。叛逃到美国的达赖还要派代表来对等谈判,把国家搞到了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指责、贬损、撒野的地步。国家地位下降,更加助长了蔑视中国的风潮。把“抗美援朝”‘改成“朝鲜战争”美国就不敌视、围堵了?只会适得其反。美国的强势是反复示弱给惯出来的,难道就不敢针峰相对一次?...
作者:李甲才
时间:2013-08-19
美国有个“中东战略部署”,其核心是能源。中东地处欧亚接合部,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控制中东是美国的宿愿。而埃及在中东举足轻重,又是美国传统盟友。一旦政局不稳,会打乱美国的中东部署。表面看,埃及各派内斗就有利于美国插手。因此,美国忽然支持这一派,忽然放弃另一派的做法就可以理解。其目的就是要以美国为核心。...
作者:冯创志
时间:2013-08-19
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至杭州(1784年),又命其第十五子、十一子、十七子进岳庙行礼,三人均有题诗镌石存今,诗皆赞岳飞之忠烈英风。清代皇帝是金人的后人,对岳飞崇敬有加,视其为整个国家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楷模。可见那些认为肯定岳飞为民族英雄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说法,还不如乾隆皇帝胸襟博大,见识高远。...
作者:傅伯星
时间:2013-08-19
战争之后的大上海,并不只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华美光鲜,废墟、垃圾、流行病,甚至露尸浮厝(暴露在地面上的棺木),都要求城市的整治从头开始。崔义田接管了上海的卫生系统,又用这个系统服务全国。
作者:刘耿
时间:2013-08-19
在埃及这个充满富人与穷人、宗教与世俗的激烈冲突社会,民众并无基本共识,通过选举建立的政府只是一个纸糊的木偶,随时都可能被激烈的社会冲突所摧毁。一般说来,革命能够推翻失去历史合法性的旧政权,能够建立新制度。但是,如果革命不能够创建一个新的社会平衡结构,让拥有不同利益的各个社会阶层、政治团体或宗教团体达成一个新的力量平衡,实现社会最基本的公平正义,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共识,那么这场革命注定将会陷入继续革命的怪圈。...
作者:寒竹
时间:201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