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确立的群众路线的理念,通过探索和实践,不断产生新的、有效的方式,将给全世界的民主发展进程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方式,为世界各国的民主进程提供一个榜样。我们强调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时,落实到细节上,“群众路线”等“三大作风”就是这种自信的基础。
作者:刘仰
时间:2013-09-27
第一代新村建了6年,分期分批入住,老史是最后一批搬进去的。由于他的带头,村里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一边红色新楼房里住的都是普通村民,一边灰黄老土屋里住的都是党员干部。老史说:“搬新楼房,先群众,后干部,这是要让党员干部们懂得,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办事的先后顺序。”……第三代别墅,老史家又是最后一批入住,可他自己没能等到这一天。这成了刘庄人心里永远的痛。临别,村民恳求:让老书记的灵柩在别墅里停一停吧。可他只留下了天国的回眸。...
作者:朱夏炎
时间:2013-09-27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探索和理论上的重要突破,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的时候开始的,深入的探讨和全新的思路,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里提出来的。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它对于社会主义是有长远指导作用的,直至今天仍然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重要理论工具。...
作者:
时间:2013-09-27
坚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毕生追求。毛泽东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理想信念观。它科学地回答了理想信念是什么,如何看理想信念,怎样树立理想信念等要义,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探讨这些理论成果,有助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作者:陈世润
时间:2013-09-27
2011年是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20年前,苏联放弃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改行西方的多党制、议会制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20年后,俄罗斯收获了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专家组赴俄罗斯,通过采访社会各界人士,录制并完成了系列电视教育片《居安思危》之三——《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四集和六集版。本专题研究报告是这部电视片六集版的解说词。...
作者:李慎明
时间:2013-09-26
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发展一直怀有偏见。从一百多年前的视中国为“黄祸“,到视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红色威胁”,改革开放后针对“中国崛起”又喊出:“中国威胁论”。近期,随着中国在非洲的发展合作,西方又打出“新殖民主义论”。这一系列态度的变化,都源于中国的发展进步,打破了西方对世界格局的垄断局面而发出的叫嚣。面对西方新的诋毁言论,更需要注重社会的全面发展,增强自身进步。塑造中国新形象,家大舆论宣传力度,掌握世界舞台上的话语...
作者:贾慧舫
时间:2013-09-26
最近在玻利维亚举行了一次拉美和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峰会,这是在帝国进行反攻寻求让为另一个可能的世界而斗争的人民反叛的声音沉默的时刻举行的,在另一个可能的世界将取得人民和大地母亲的解放。
作者:魏文
时间:2013-09-26
1991年夏天,我问一个苏共高级干部:“你是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当时苏共还存在。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但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我听了感到不可理解。现在我清楚了,他的回答明确无误地揭示了苏联解体的思想基础问题。西方对苏联解体的主流解释是“计划经济走不通”,“苏联人民的选择”,这都缺乏说服力。...
作者:大卫·科茨
时间:2013-09-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和其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种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论和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真正精髓和力量源泉。
作者:马也
时间:2013-09-26
昔日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江竹筠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呼为“江姐”,她为了人民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今日奔波在讨薪路上,战斗在矛盾漩涡,人民群众都亲切地称呼陈美杏为“陈姐”,她为了人民利益尽心尽责、无私奉献。不同的年代,同样的境界。
作者:丘晓兰
时间:2013-09-26
西谚有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美伊已有34年没有正式往来,尽管目前美伊都谋求缓和意愿,但尚不具备“化敌为友”、化解结构性矛盾的主客观条件。双方要想真正“冰释前嫌”,仍需拿出足够的耐心、诚意和政治勇气。
作者:田文林
时间:2013-09-26
国际超级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日子并不好过,美国已经从金融帝国的金字塔顶尖上开始下滑,世界货币逐渐出现多极化的趋势。新兴经济体正在崛起,社会主义中国蒸蒸日上。
作者:杨承训
时间:2013-09-26
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问题,早已成为中国民众最大的担忧。实现中国梦应首先解决这一问题,否则,社会别想稳定。因此,十八大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民意支持率极高。然而,真正实现这
作者:何平
时间:2013-09-25
所以,在目前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根本不需要战略性地防止通货膨胀的问题,而需要战略性地防止通货紧缩的大爆发。这就好像你可以获得“基辅战役”战术上的大胜利,但是下一步你就必须面对一场战略上的大失败。
作者:刘军洛
时间:2013-09-25
我以为只要对当前农村基层村社组织稍加改造,村社组织即可以解决当前我们认为农民应该合作起来解决的绝大多数问题。一旦有了可以有效使用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资金的手段,农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部分公共品可以通过合作来解决,农村村社组织也会进一步地发育强健起来。
作者:贺雪峰
时间:2013-09-25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任务已经完成,应该转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我在去年写了一篇论国富民富和先富共富的文章,建议删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留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十八大报告正是这样写的。报告上还有一句“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道路”,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心。...
作者:刘国光
时间:2013-09-25
列宁讲过的一段话,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苏维埃俄国实行的新经济政策非常重要。这段话就是:“我们并不苛求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者知道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的一切具体情况。这是痴想。我们只知道这条道路的方向,我们只知道引导走这条道路的是什么样的阶级力量;至于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后,实行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作者:有林
时间:2013-09-25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重要论断,对中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在我国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作者:张宇
时间:2013-09-25
苏联是世界上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苏维埃政权成立初期,就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弊病,在某些历史时期甚至泛滥成灾。形式主义的大量存在,不仅不利于苏联政治的健康运行,而且也成为苏联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障碍,甚至可以说,它是苏联解体、苏共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郝宇青
时间:2013-09-25
重视历史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以历史学习来巩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爱国主义情怀。近年来,习近平同志就历史学习做过多次专门论述,这些论述对于进一步推动全党全国人民尤其是领导干部加强历史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张剑平
时间: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