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所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决不是不承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决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决不是说不存在马克思主义,而是对七十年代曾在法国人中间广泛传播的带引号的“马克思主义”,即那些自封“马克思主义者”,但实际并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甚至严重误解、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冒牌马克思主义的讽刺。...
作者:高守研
时间:2013-11-13
中国所以不怕,是由于中国有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开创并倡导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正是有千千万万老一代赤胆忠心、铮铮铁骨的中国军人践行了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才得以传承。今天,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应该在我们这一代和我们的后代身上发扬光大。
作者:罗援
时间:2013-11-12
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中国国有部门中已经有大量企业民营化。也有一些国企在民营化后效率的确有提高,但对于促进社会公平不但无益反而有损。首先,民营化过程中出现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民营化后企业高管与员工收入差距急剧拉大,恶化了社会公平。其次,几乎所有民营化或市场化之后的原来处于垄断地位的公营部门或机构,都出现了涨价潮,严重降低了普通百姓福利,再度恶化了社会公平。...
作者:卢周来
时间:2013-11-12
美国和西方在中东动手动脚,旨在扑灭该地区人民关于主权和独立的正义要求,同时扼杀俄罗斯和中国或者说为最终的扼杀准备条件、发动外围战。但是西方的御用学者和主要舆论怎么宣传呢?稍稍注意就可以发现,他们集中于把这里的动荡、混乱、社会倒退,解释为“独裁者”镇压自由和民主引发的“内战”,或者源于宗教、民族之类原因的“内战”。...
作者:马也
时间:2013-11-12
拉美各国共产党受到苏东剧变的强烈冲击,有的改旗易帜,有的则自行解散,有的则坚持下来。然而,令人关注的是,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暂时挫折,拉美左翼力量很快就走出低潮。社会主义的古巴坚持和“更新”发展社会主义,已走出了苏东剧变后的极度困难时期,显现出新的生机活力,而且拉美其他左翼和社会主义运动也异军突起,成为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动向。...
作者:徐世澄
时间:2013-11-12
长久以来,遭遇歧视性言论或待遇的华人则是习惯性保持沉默。或许,ABC辱华事件将成为美国甚至全球华人主动保护和争取自身权益的标志性事件。只是,在消除歧视、寻求平等的道路上,华人还需继续呐喊、继续努力。
作者:张红
时间:2013-11-12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原则和工作要求,蕴含着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芒,标志着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特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理论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
作者:陈飞
时间:2013-11-12
在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在地平线露头的时候,毛泽东就在考虑取得政权以后能不能巩固政权的问题。毛泽东生命最后二十年这两大探索是同时开始的。当然这两大探索都不完全是成熟的,但是有着巨大的、长远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也仍然是我们今天面对的历史性任务。在这两大探索里面,毛泽东不但在物质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后来奠定了宝贵的物质基础,而且在如何建设、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上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我们党...
作者:梁柱
时间:2013-11-12
根本不存在超阶级的适用于一切人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不是“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也不是“普世价值”。某些人起劲鼓吹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是要维护“普世价值”这个伪命题的存在,是要为一些人继续宣扬“普世价值”、继续招摇撞骗留下方便之门。...
作者:汪亭友
时间:2013-11-12
社会党国际属下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类型的组织与共产党的关系在历史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社会党国际与共产党人在政治上的对抗,社会党国际坚持的民主社会主义与共产党人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和对抗是一个漫长、复杂和多变的过程。怎样认识和总结这一段历史中的状态和变化,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生命攸关的性质。...
作者:刘书林
时间:2013-11-12
俄罗斯百余年的生态保护经验和教训,对中国而言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宝藏。俄罗斯的生态文明主要表现在生态理念、生态政策和生态教育等方面。生态理念包括生态哲学、科学技术观和社会制度等;生态政策主要有较完善的生态立法体系、环保优先原则、生态税收制度、生态保险制度、生态鉴定制度;生态教育具有全民性和综合性,渗透贯穿于不同的教育阶段和领域。俄罗斯的生态文明启示我们,在建设中国生态文明时,要确立生态文明导向,完善生态法律制度,确保...
作者:翟真
时间:2013-11-1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影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能否实现的时代课题。
作者:罗文东
时间:2013-11-12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建设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的要求,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观。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
作者:沧南 彭臻
时间:2013-11-12
以五四运动前后为开端,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酝酿与初步建立时期,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李达等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和宣传者,对唯物史观理论进行了系统宣传和阐释,并运用其基本原理于历史和社会的研究,将中国史学引向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实现了中国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此起步。...
作者:杨艳秋
时间:2013-11-12
当前农村制度变革的经验基础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经济社会性质未发生根本改变、农村阶层分化趋势加剧、农民利益结构异质化程度显著提升,农村边缘群体正在快速崛起。综合考量以上因素,无论是单一的合作化,还是单一的组织化,都难以满足农民复杂的现实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制度变革都应当在组织化与合作化之间保持某种平衡,既要重视村民自治权力的培育,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要关注农民合作能力的增长,发展农民专业合...
作者:赵晓峰
时间:2013-11-12
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和其他方面的上层建筑建设,切实把人民民主专政落到实处,切实保障以劳动者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而不是用法治来代替人民民主专政。如果用法治来否定、代替人民民主专政,就上了“普世价值”的当,那法治就会变味,其结果是既得利益者即国际资本和国内买办占尽便宜,而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吃亏。...
作者:刘润为
时间:2013-11-11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反右倾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大范围饥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1961年,周恩来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陈力
时间:2013-11-11
新自由主义是古典自由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否定公有制、社会主义和国家干预。以“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为标志其由学术理论而经济范式化、政治纲领化和意识形态化。它在全球推行时,也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层面影响着我国的发展。基于此,运用马克思主义正确区分经济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和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有效利用经济理论的新自由主义的积极成分,并采取对策防范和抵制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
作者:闫鹏
时间:2013-11-11
韩国民主化后,左翼进步政党——民主劳动党顺时而生,在2004年的第17届国会选举中甚至一举获得了10席,成为院内第三大党。民主劳动党的进院成功,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我国学者更是表达出欣喜之意。然而,民主劳动党成为院内政党后,非但没有更大的发展,反而陷入了分裂的困境。先是进步新党和民主劳动党的分裂,后是民主劳动党和统合进步党的分裂,再是统合进步党和进步正义党的分裂。最终,民主劳动党解散,左翼进步势力分裂为进步新党、统合进步...
作者:焦佩
时间:2013-11-11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直到戈尔巴乔夫继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1985年,苏联经济尽管已经出现“停滞”状态,但并没有达到不可挽救的地步。但几年之间苏联经济不断下滑,最终走向崩溃。同时,社会精神面貌也发生严重扭曲,国家实力迅速下降,最终走向解体。仔细梳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过程,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作者:В.И.茹科夫
时间:201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