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重要新闻更多

精华文章更多

“三个自信”不够,吴建民推出了第四个“自信”

吴建民在这篇文章里对中国大帽子、大棒子轮番挥舞,一会儿用大棒子打中国,什么“弱国心态”、“不自信”,一会儿用大帽子压中国,什么“大局、气度和民心”,什么“人类的利益和世界的前途”,总之是软硬兼施、连蒙带骗。似乎他吴建民有多高的水平、多大见识似的,还赶时髦地弄出了又一个“自信”,大有在“三个自信”之外再开宗立派的架势。如果真的按照吴建民所言,中国这样的“自信”起来,中国真的就能在“世界舞台中心”并且扮演与“大国地位是不...
作者:吴建民 时间:2013-11-21

吴易风:毛泽东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重要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见解。毛泽东的探索,为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留下了丰富而又珍贵的思想财富和理论遗产
作者:吴易风 时间:2013-11-20

国有资产私有化就是最大的腐败

潘任美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国有资产(利益)利益输送的关注。国有企业这几年成为中国主流媒体的攻击对象,显然背后有势力在操纵。为什么要反对国有资产私有化,因为国有资产私有化堪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腐败,而且还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说白了,这是对老百姓的一种表面上看起来合法的抢劫,其结果就是千万工人下岗,少数权贵一夜暴富。对潘任美事件的思考,不应该只局限于个案本身,还应该对国企私有化进行一些思考和反思。...
作者:尹国明 时间:2013-11-20

警惕土地改革话语权为新自由主义所掌握

本文意在从土地理论建构的角度表明《地权的逻辑2》建构有主体性的土地理论的性质。第一节概述地权变革的理论建设现状,第二节概述《地权逻辑2》在土地理论建构的基本贡献,第三节则指出土地理论建设的方向,强调厚重经验基础上的土地理论建设是当前方向。
作者:夏柱智 时间:2013-11-20

刘继兴:毛泽东游北高峰不忘群众路线

曾任公安部部长的王芳在其回忆录中说,毛泽东在杭州写的《五律·看山》公开发表后,大家都说此诗是对杭州的湖光山色的赞美,是一首写景诗。其实不然,此诗流露出来的是,毛泽东对在警卫工作中脱离群众的做法十分不满,用写诗词的方式对其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作者:刘继兴 时间:2013-11-20

纪念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五十周年

根治海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治水运动,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勤俭治水,精心设计,科学施工,在共和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明显的特点是:工程浩大、持续时间之长超过了八年抗战、发动群众之广泛大兵团作战绝无仅有。特别是军事化指挥机构、民工的军事化管理等保证了根治海河的顺利实施。作为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治水运动,其经验教训弥足珍贵,影响深远。所有这些,无不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无不赞叹社会主义制度...
作者:闲鹤 时间:2013-11-20

“最好先把所有规则搞清楚”

林毅夫讲,到2020年,我国GDP能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根据这些年的个人经验,老百姓都知道翻一番、翻两番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超发货币、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后再增长工资,GDP、人均收入翻番不难办到。翻几番不是还是那一块地吗?国家多了什么?老百姓多了什么?无非就是多了数字。数字游戏式的增长有意思吗?谈翻番也要有个规则,起码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的增长模式。...
作者:苏文洋 时间:2013-11-20

日本左翼,以及沉默的大多数

强人政治下,多数日本人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实际上,几位学者都表示,他们接触到的许多日本学者、民众,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的态度是非常理性的。
作者:张君荣 时间:2013-11-20

双重的颠倒——马克思关于“未来”的认识

马克思之所以没有展望未来,是因为他认为未来在某种意义上是向过去的复归。这里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刚才引用的那段马克思的话: “共产主义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扬弃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作者:柄谷行人 时间:2013-11-20

从毛泽东的《愚公移山》到中国梦解读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为了实现中国梦,要“一代又一代”地为之艰苦奋斗。“代代接力,艰苦奋斗”,这是对我们党所致力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程的一种富有中国特色、感情色彩、史诗气派的一种描述。这种描述方式可以追溯到毛泽东的《愚公移山》,而为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所沿用。它显示了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的当代共产党人,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历程过去和未来的深刻思考和历史担当。...
作者:李琦 时间:2013-11-20

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反思

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最为突出的一种思潮,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些核心概念提出质疑,强调用更能满足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分析需要的理论范畴去取代它们。我们认为,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算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即使现实的变化要求“后”马克思主义“超越”经典马克思主义,也应当认真地分析和客观地评价经典马克思主义。...
作者:张旭 时间:2013-11-20

新曹杨集团公司60年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上海普陀区长征镇新曹杨集团公司,是一家村级集体经济,有直属全资企业9家,商务楼13幢,2个高新技术园区,2012年总产出45.5亿元,上交税收5.87亿元,利润3.81亿元,职工平均收入超过7万元。在这里做到了人有所劳,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从60年前这里办起农业初级合作社起,几代领导班子带领群众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从农村走向城市化,从农业走向工业化,又走向现代服务业...
作者:周建明 时间:2013-11-19

批判理论、社会运动和乌托邦想象

对于作为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状撕裂的社会运动,最好可以通过批判理论的棱镜来加以理解。批判理论把这些运动看作被移入主体领域、使认同成为竞争性领域同时引发强烈的推进社会运动情感的发达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的回应。在这些情感中,植根于使异化劳动批判成为可能的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的,是希望的能力。对希望概念而言,核心的是乌托邦可能性的想象。...
作者:劳伦·兰格曼 时间:2013-11-19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视角及学术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独特的方法论视角所具有的学术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应该从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去研究当下社会的内在矛盾,并致力于找到解决这种内在矛盾的路径。这一科学的方法论,对于帮助我们解读当下中国社会也是有益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在学术概念及学术路径的选择上就会具有更多的方法论自觉,而不会像一些西方左派学者那样,轻易地得出历史唯物主义已经过时的结论了。...
作者:唐正东 时间:2013-11-19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生产方式概念

马克思认为一定的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方式,一定的生产方式又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中介,兼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重属性,带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的意思。 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二者如何通过生产方式这个中介连接起来,马克思并没有做出具体说明,这是需要后人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者:赵家祥 时间:2013-11-19

极端市场化灾难:吴敬琏“千军万马”上页岩气

当下的中国如何开采页岩气,是国家亟待确定的战略课题。对此,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市场化”开发页岩气的呼声非常高,其中最典型的是2012年11月1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2012财新峰会”上,针对“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权都掌握在国有企业手里”,公开主张:“开发页岩气遇到的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在中国还有体制问题,页岩气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适合一些中小企业千军万马齐上阵。”...
作者:高戈里 时间:2013-11-19

周新城 梅荣政:关于苏联模式研究的两个问题

斯大林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不管是取得的成就还是所犯的错误,都是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宝贵财富,都是我们共产党人家底中的事情。正确的态度,只能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作者:周新城 时间:2013-11-19

毛时代亲历者的少年时代的记忆

现在回想起那个时代的农村田园生活,虽然物资不丰富,但是集体道路有奔头,生活变化年年有,改变面貌精神足,山青水绿心自由。就像陶渊明想象的世外桃源一样,人欢马叫,鸡鸣狗叫,猪走牛跑,真好啊!物质和精神都不空虚的社会,那才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少了哪一项都是不长久的,偏向哪一项都是不完美的,我们必须为此而努力奋斗。为了自己,为了大家,为了子孙后代!...
作者:正能量 时间:2013-11-19

求是:根本问题在于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

作风是立场和世界观在实践活动中的直接反映,有什么样的立场和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作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说到底,其根源在于少数党员干部没有站稳群众立场,脱离了人民群众,违背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解决“四风”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问题。...
作者:罗素英等 时间:2013-11-19

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群众路线这个法宝用得好,我们党就能一路攻坚克难,不断发展壮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江西始终围绕增强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站稳群众立场这个根本,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决扫除背离群众的“四风”,让党的优良传统在赣鄱大地上深扎根、长新枝。...
作者:强卫 时间:2013-11-19

话题

更多

高山仰止

时代脊梁

红色视频

杜鹃花开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