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重要新闻更多

精华文章更多

“普世价值”无法解决中国问题

无产阶级不仅需要政治、法律上的平等、权利,还需要经济上的平等、权利,不仅需要形式上的自由,还需要实质的自由,而这些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所以贯穿了“普世价值”的资本主义社会不能彻底解决贫富分化,也不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也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才能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
作者:杨世利 时间:2013-11-29

光明日报: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理论创新

明确国有经济改革的目的,绝不是要实行私有化,而是更好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国有经济改革的方向,绝不是要退出竞争领域,而是要更好地尊重市场规律和推进市场化,进一步实现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明确国有经济的性质,绝不是与社会主义无关,而是属于全民所有,服务于国家的战略目标,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作者:张宇 时间:2013-11-29

苏铁山等:完善食品安全法 堵住转基因泛滥漏洞

我们建议,在国内必须立即停止推广转基因食品,已经审批和生产的转基因食品也暂停;立即叫停现有的转基因项目(安全评价实验除外),停止拨款,并对现有的项目进行全面核查;在全面核查之后,惩办转基因领域滥用经费的一切营私舞弊、违法违规行为。我们建议国家成立“转基因安全国家调查委员会”,负责上述工作。...
作者:苏铁山等 时间:2013-11-29

林毅夫“有为政府”论的错误和危险在那里?

中国的出路,除了克服和解决资本主义私有市场经济的弊端之外,别无选择。资本主义的生命在于雇佣劳动。中国消灭不了雇佣劳动,就消灭不了资本主义的一切,可以毁灭一切的资本主义就会主导中国的一切,国有经济就必然会消亡,党的领导也必然垮台,所谓中华民族的崛起就是个笑话,中国的强大、人民的富裕就是不可能的。...
作者:黎亚彬 时间:2013-11-29

郭松民:《老有所依》与“父亲”形象的变迁

和80年代人们想象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过上一种优裕的、轻松的、美国式的中产阶级生活不同,人们蓦然发现,年轻人上升为中产阶级的通道日益逼仄,反而大规模地沦为屌丝,激烈的职场竞争,无法承受的房贷压力,晦暗不明的生活前景,都让中青年难言轻松,他们需要轻装上阵去进行拼杀,而日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父亲”,就成了他们急于摆脱的“累赘”了,《老有所依》就折射了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焦虑。...
作者:郭松民 时间:2013-11-29

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内外挑战下应运而生

现在的国家安全概念,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设立国安委,与其说是在针对美国还是日本,倒不如说是改变以往以防备外敌入侵为重点的安全战略,建立更为全面的国安体系。譬如,当美国国债危机再来时,能否做好经济安全、金融安全;在转基因食物利弊未明时,能否做好基因安全、生物安全;在H7N9等传染病集中暴发时,能否做好卫生安全。...
作者:环球视野综合 时间:2013-11-29

毛泽东三次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转变党的作风,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这次系统的调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一些干部中存在的“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特殊风和生产瞎指挥风。毛泽东的号召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带头作用,使广大干部的思想和作风重新回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并根据各地的实际,作出科学决策。...
作者:闻言实 时间:2013-11-29

司马南:为什么说毛主席是伟大的导师?

必须承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缺少毛泽东同志那样的理论预见,由于缺少毛泽东同志那样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领导能力,由于暂时想不清楚,或战略性退却而拒绝争论,导致党的指导思想多元化,导致理论舆论阵地被“去党恨国势力”所占领,事实上给中国伟大的复兴事业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由衷地希望,这一切能通过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双甲子这样一个历史的契机有所改变。...
作者:司马南 时间:2013-11-29

毛泽东读书三奥秘:苦、巧、善

毛泽东不仅是个伟人,而且是个奇人。就读书而言,很难有人与他相比拟,据党史专家不完全统计,一生读书在9万册以上。他,一个农家子弟,中专学历,没有上过一天大学,为什么一跃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他读书究竟有什么秘诀?
作者:何春喜 时间:2013-11-29

王伟光:坚定自信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信、现实自信、未来自信,增强这些自信,需要我们社科工作者加倍努力。
作者:王伟光 时间:2013-11-28

学习刘国光《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一文的体会

2010年有幸聆听了刘国光同志题为《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学术报告,感到主题重大,思想深刻,高屋建瓴,必将发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实际上也是这样,包括刘国光同志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建言,相信已经产生重要影响。时过三年,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迅速,变化很大,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斗争尤其激烈而复杂。重温该文,愈发感到意义重大,这里联系实际,谈一点体会。...
作者:郑彪 时间:2013-11-28

虚无主义必将导致文化迷失

任何文化选择,都是历史从量变到质变的含英咀华与顽强记忆,是前赴后继的人类生存经验所达成的艰难共识。作为人的生活方式的总和,现实文化一旦失去了历史理性的牵引,民族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必将遭遇数典忘祖、任人打扮和自我矮化,这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就会最终黯淡乃至湮灭
作者:陈彦 时间:2013-11-28

美国加紧培育两大“乱局”

在中东:美国务卿访问中东,重塑盟友的信任,解释战略调整;宣称以军袭击叙利亚,测试中俄在中东的战略底线。在东亚:在美国大力鼓动下,日本尝试对华搞冒险动作;金水桥恐怖袭击有背景,西方媒体搞舆论战
作者:雷思海 时间:2013-11-28

江涌:危机解密--资本主义何去何从

危机以来,国际社会积极反思甚或抨击自由资本主义,但并不代表彻底否认或抛弃整个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向来以弯曲而不是断裂的方式应对内外压力,由危机而预言资本主义消亡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恐怕为时尚早。不过,危机迁延与蔓延,对资本主义的反思仍在持续。
作者:江涌 时间:2013-11-28

毛主席所建立的农业体系

毛主席从建国开始就着手花费大力气建立有浓郁的自己特色的农业体系。通过土改、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逐渐建立起了六大体系:其一是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其二是农技人才培养体系,其三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四是农业服务体系,其五是农业配套体系,其六是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生产体系就是土改、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等农业生产关系体系本身。而其他五个体系在建立以后一直在发展完善着,甚至在分产到户以后也没有削弱。...
作者:樊晓英 时间:2013-11-28

贾根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对外经济工作的头脑——答网友问

在经济学方面,党的建设就是从中央到农村基层所有党的领导干部和行政官员都要学习和掌握笔者所建议的“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在内忧外患的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我们迫切需要重新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经济工作的头脑。本文具体探讨了毛泽东主席有关“农村包围城市”、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的关系。...
作者:贾根良 时间:2013-11-28

土增税的避税乾坤大挪移

总的一个规律就是乾坤大挪移,把应当缴纳土增税的增值部分,通过形式合法的利润转移,挪移到小贷公司、工程公司、钉子户等层面上,在这个层面上最多是多交一点所得税营业税,而对于开发公司是30-60%的土增税缴纳了以后也是要交所得税的,因此这样的挪移利润避税利益是巨大的。
作者:谁是谁非任评说 时间:2013-11-28

戴旭:东海、南海危机是中国海军的“助产婆”

自去年9月“辽宁舰”正式服役以来,中国在东海、南海等周边始终存在领土、领海危机。从一开始,辽宁舰的服役、下水,就伴随着海外舆论的热议和关切。在戴旭看来,“东海南海危机正是伟大中国海军的助产婆”。
作者:胡连娟 时间:2013-11-28

意识形态安全是大国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又是大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若没有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稳定与发展,那么实现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
作者:茅晓蒿 时间:2013-11-28

以大历史的眼光审视毛泽东的历史价值

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毛泽东,但是在大的问题上、在基本历史价值的认识上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不能碎片化地解读毛泽东,没有是非标准,把片面的主观认识绝对化。如果那样的话,就会陷入相对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审视毛泽东的历史价值,最根本的是要从宏观的视野、大历史的眼光来进行。...
作者:程美东 时间:2013-11-28

话题

更多

高山仰止

时代脊梁

红色视频

杜鹃花开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