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
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
成 靓
河南兰考焦裕禄纪念园庄严肃穆,每年都有许多群众自发地到这里参观,学习这位人民好公仆的模范精神。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焦裕禄曾被日军关押并被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逃离矿区回到家乡后,又因灾情外出逃荒,抗战胜利后才回到老家。1946年1月,焦裕禄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焦裕禄被调往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曾任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地处豫东平原的兰考,风沙、内涝、盐碱等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焦裕禄到兰考工作的那年,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形势十分严峻。上任前,党组织与他谈话时提到,兰考是一个最穷的县,一个最困难的县,让他在思想上要有经受考验的准备。焦裕禄却说,不改变兰考的面貌,决不离开这里。
从到兰考的第二天起,焦裕禄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笃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为全面了解灾情和风沙、内涝、盐碱形成的原因,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通过勤走勤看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发现其中的问题。兰考县委经过讨论,成立除“三害”办公室,组成“三害”调查队,开展“治沙、治水、治碱”斗争。
面对严重的风沙灾害,焦裕禄带领调查队奋战在一线勘察沙丘和风口状况,用“贴膏药”“扎针”等方法把沙丘变绿洲。涝灾发生后,他带头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经过艰苦工作,兰考县委拟定除“三害”规划,焦裕禄写下了自己的心声:“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
焦裕禄还十分关心群众生活。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说:“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焦裕禄总是严于律己,从不搞特殊化,从不利用权力为自己和亲属谋取好处。他心里装着全县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原有肝病,经常忘记打针吃药。1964年起,他的肝病越发严重,焦裕禄为了坚持工作,总是用毅力克服疼痛。膝盖、铅笔等都是他用来压迫止痛的工具,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3月,焦裕禄不得不服从组织安排转到开封医院治疗,离开前,他还写下《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文章提纲,其中充满着他对兰考的热爱。
经过多次治疗会诊,焦裕禄被确诊肝癌。有人来看望他时,他总是强忍病痛,但一谈起县里的情况就精神焕发,病情危重时还不忘嘱咐县委同志把那篇他没有写完的文章写完。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病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用实际行动塑造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的崇高精神是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sdjl/rmgp/2021-05-17/6923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