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代脊梁 >

解放军官兵

打印

与邱少云互赠照片的战友讲述英雄牺牲的真相

与邱少云互赠照片的战友讲述英雄牺牲的真相

王宗伦  

遵义桐梓县木瓜镇新坝村的一栋老木瓦房,是陈大权老伯的家。当地村民都知道,陈老伯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近日,陈老伯在与村民们的一次闲聊中,说起自己和邱少云是战友,并展示了相关证照,着实让大家吃惊不小。

一、和邱少云曾同在一个班

近日,记者赶赴新坝村椅子村民组见到了陈老伯,如今86岁高龄的他身体仍健康硬朗,说话声音洪亮。

1930年6月,陈老伯出生在桐梓县九区浸水乡八村(现桐梓县木瓜镇新坝村椅子组)一个贫苦家庭,1948年被国民党“抓兵”成了一名伪军。1950年6月,在贵州起义入伍,成为十七军一零五团警卫连战士;1951年5月,任独立二团七连代理副班长……

陈老伯回忆称,1951年11月,他所在的部队入朝作战,1952年初,他和邱少云同在一个班一个多月。“邱少云的个子比我高一点,身体壮实。当时,部队每天都要进行学习和训练,训练之余,大家必须抓紧时间休息,所以战友之间交往不多。”陈老伯说,虽然他和邱少云分别来自贵州和四川,但两省的县相邻,有着相同的乡音,相通的习俗,又有极其相似的人生经历,家乡情结让他们多了一份特殊情感。

直到一个多月后,邱少云调到侦察连,陈老伯调到机枪连。陈老伯说,分别时,邱少云赠送了一张半身免冠照片给他,还在照片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而陈老伯也送了自己的照片给邱少云。

陈老伯说,从1951年11月入朝,到1956年4月回国,他收到的战友赠送的照片,至今保存完好的有12张。记者看到,陈老伯珍藏的邱少云照片反面,是用钢笔字题字:“赠给亲爱的陈大权同志为纪念,战友邱少云。1952.2.19。”照片上的邱少云年轻帅气,精神抖擞,留着偏分头式,穿着中山装,左上衣口袋挂着两支钢笔。

据陈大权介绍,上图为邱少云赠与他的照片(正面)

据陈大权介绍,上图为邱少云赠与他的照片(背面)

二、在后方为邱少云打掩护

据史料记载,1952年10月12日,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凭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忍受烈火烧身,一动不动,在烈火中牺牲。

陈老伯回忆称,当年10月,志愿军决定攻打上甘岒,要取得胜利,必须炸掉敌军增援必经的康平桥,要炸掉康平桥,又必须拿下391高地。当时,他在武胜山负责打掩护,邱少云执行潜伏任务的地方,就在他打掩护的武胜山下,离他不远。那是一片开阔地,约有十多亩,长满了芭茅杆(北方人叫芦苇),有一人多高。开阔地的前方就是敌军阵地“孤正屯”(音)(注:应该是《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所说的391高地)。

陈老伯说,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敌人向开阔地的芭茅杆里打燃烧弹……邱少云身边的芭茅杆和杂草都燃烧起来了,为了不暴露我军部署,邱少云凭着超越常人的意志力,在大火焚烧中一动不动,最后壮烈牺牲。

“现在有人质疑邱少云的壮烈,大火焚烧,怎么可能一动不动?”陈老伯说,“没经过打仗的,讲了他也不懂。”部队每天都在进行革命教育,要求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不能暴露。只要一动就会暴露,整个战略部署就会失败,牺牲的战友会更多。在那种情况下,只有服从命令,用铁的意志控制自己。

邱少云纪念馆馆长王成金介绍,邱少云严守纪律、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个精神的核心就是“纪律高于生命”。

三、死守上甘岒20多天

陈老伯说,在部队里,他是机枪射手,重、轻机枪都打得好。

“攻打上甘岭的时候,我们连参加战斗,阵地在上甘岭中段。其他战友全部在战斗中牺牲了,只有我和副班长被敌人围困在山头上。我是机枪射手,枪法很准,副班长负责给我传子弹,把战友的机枪弹药扛过来,架起,居高临下,用手榴弹轰炸,用机枪扫射,敌人搞不清楚我们山上究竟有多少人。敌人至少发起过30多轮进攻,但都被我们打回去了。我们死守20多天,终于保住了阵地,等到援军赶到才下山。”陈老伯回忆。

那一场战斗中,陈老伯的左膝盖、右手臂被子弹打穿,靠随身携带的救急包包扎后又继续战斗,至今伤疤仍在。

在他保存的《立功证》上,彭德怀总司令题写的“继续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题词非常清晰。虽然《立功证》上书写部分的内容已经磨损,但姓名栏的“陈大权”三个字和功劳等级的“一”字等笔痕还隐约可见。

1956年4月,陈老伯退伍复员,组织上安排他到新疆工作。但他想念家乡亲人,想念老父母,于是回到老家农村务农,先后参加过湘黔铁路、铁山煤矿等建设。至今,陈老伯用布袋把毛主席像章、和平鸽、纪念章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放在贴身的上衣胸口,把《革命军人证明书》、《立功证》及战友的照片一直视为传家宝。

陈大权老人拿起《革命军人证明书》

陈大权老人至今珍藏的战友及十大元帅照片

桐梓县公安局木瓜派出所民警和木瓜镇新坝村干部看望慰问陈大权老人,并聆听他讲述革命英雄事迹。

桐梓县武装部的一份档案中,有一份关于陈大权在部队时的表现鉴定书。

作者 | 王宗伦、记者姚强、刘鸿

来源 | 解放军报记者部(ID:jfjbjzb)综合贵州都市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sdjl/jfjgb/2017-02-24/4279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2-25 关键字:解放军官兵  时代脊梁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