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友之家被逼迁:我们的精神家园,正处于雾霾与寒风中
工友之家被逼迁:我们的精神家园,正处于雾霾与寒风中
刘 忱
原编者按:19日晚,微信朋友圈里传来消息,北京工友之家在村委会各种名义的“检查”与为难后,面临“逼迁”。工友之家求助信发出后,有很多媒体和自媒体纷纷发表或转发文章对北京工友之家进行声援,呼吁更多人关注。
“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于2002年注册成立,从2005年开始,扎根在皮村社区,创办“同心实验学校”,专门服务农民工子女。一转眼已经是十年,工友之家在皮村创建了学校、同心互惠商店、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并且连续数年举办为打工者的“打工春晚”。十几年的坚持、努力、探索与付出, 难道要被“逼迁”抹除?我们能做的不只是转发和围观。在弥漫的雾霾和刺骨的寒冷中,让我们携起手来!
今天我们推送的是中央党校刘忱老师介绍工友之家前前后后的经历与故事的文章。本文已收入中组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编选的《科学发展案例选编》教材(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以文化方式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责任。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皮村的“工友之家”提供了一个由农民工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样本。自2002年成立起,“工友之家”通过创作歌曲、诗歌、编排话剧、舞蹈或拍摄纪录片等文化形式为农民工和社区提供文化服务,并以文艺活动为媒介,开展与政府、社会各界的合作,倡导正面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与共同发展。他们的创作和活动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形成了一个辐射全国的打工文化活动中心。当地政府也与之进行了积极合作,促使这一机构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事务中壮大成长。这种文化现象对于探索针对农民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背景
皮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距天安门46公里,紧靠首都机场,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村庄上空是飞机航道,每隔2分钟,就有一架航班起降飞过村庄。按规定,为保证航线安全,村庄不得建设三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村里基本上是二层以下的平房,故出租房价不高,生活成本较低。
2009年后,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区拆迁幅度大,城区的流动人口也向更偏远的地区迁移。皮村又因离城区较近、生活成本较低以及交通便利等,吸引了部分原在城区的流动人口迁移过来,来自全国各地的进城务工人口不断流动至此。此地原有户籍人口不超过2000人,到2012年前后,外来人口膨胀到3.8万,总人口达4万人左右。流动人口构成以城市白领、个体手工艺者、建筑工、废品收购人员、家政工、小商小贩等职业为主。他们租住当地人盖的出租屋,每间出租屋约10平方米,租金每月200元。有不少人已经在皮村成家立业,或将全家老小接来。皮村是中国农民工生活的缩影(图1:皮村街景)。
农民工普遍从事低端劳动,收入较低、权益保障难、社会交往面窄、享受得起的文化生活较少。“工友之家”开展了针对这些人群的文化服务,政府及时发现“工友之家”,并将其活动纳入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来,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扶持了工友之家的良性发展。
二、做法
(一)三个文艺青年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1998年,中学音乐教师孙恒辞去在开封一所中学的工作,背着吉他到北京、广东等地闯荡,苦于找不到生活方向。后来,在城市大街的地下通道卖唱的时候,他接触到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被劳动者艰辛而乐观的生活所感动,也发现市面上反映农民工生活的文艺作品很少,立志为底层劳动者写歌、唱歌。在参与一些公益性文艺演出的时候,他与同样是农民工的文艺青年王德志、许多相识,三人商议决定,一起用自己的文艺特长为农民工服务。2002年,他们组建了“打工青年艺术团”,同年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正式注册,成立了非营利性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工友之家”。机构设定的目标是:立足社区,维护农民工权益,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提倡互助合作、团结友爱、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2006年后,根据国务院的文件中赋予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这一定义,打工青年艺术团改名为“新工人艺术团”。
一开始,他们白天上班,晚上到工地、厂区或社区给农民工免费演出。他们尝试创作了一些反映打工生活的歌曲、相声、小品等带到演出现场,这些文艺创作虽然粗糙,但因为真实、生动而反响热烈。
每次演出时,农民工都会向他们咨询讨薪、工伤、社保及子女教育等问题。艺术团成员认识到,农民工当中普遍存在着权益被侵害、情感缺失归属感、精神迷茫和亲情被生活阻断等经济和精神困境,而在文化市场上,缺乏代表他们利益、表达他们声音的文化产品。经过思考和讨论,工友之家形成了建设打工文化的新认识:“没有我们的文化,就没有我们的历史,没有我们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将来。”他们提出了“劳动尊重与光荣”的倡导主张和“以歌声呐喊,用文艺维权”的艺术宗旨。通过创作歌曲、话剧、相声、小品、舞蹈和拍摄故事片和纪录片等形式,代表农民工发出自己的声音(图3:孙恒在演出现场)。在演出活动现场,他们给观众派发就业指导、法律知识等资料,还在业余时间组织工友郊游踏青、职业培训、写诗作文、弹琴跳舞等活动。也面向权利被侵害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询。
10多年来,新工人艺术团先后出版了7张歌曲唱片。分别是《天下打工是一家》、《为劳动者歌唱》、《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梦想》、《放进我们的手掌》、《就这么办》、《反拐》和《家的故事》。词曲作者都是艺术团成员独立完成的。歌词浅显易懂、生动贴切;曲调清新质朴,体现民谣风格。演出时从不收门票,从不化妆、穿演出服,只穿工装或T恤。孙恒作词曲的《天下打工是一家》歌中唱到:“你来自四川,我来自河南,你来自东北,他来自安徽,无论我们来自何方啊,都一样要靠打工为生。打工的兄弟们手牵着手,打工的旅途不再有烦忧;雨打风吹都不怕,天下打工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旨在鼓励农民工自尊自信。孙恒的另一首歌曲《团结一心结工钱》,讲述了一群建筑工人依靠法律,团结一心讨回自己血汗钱的故事,在建筑工地演唱时经常引起工友共鸣。段玉作词曲的《我的名字叫金凤》,素材取自打工妹金凤的自述,金凤说:“我出来打工好几年了,先在一家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后来学了美容,再后来又去饭馆端盘子,当了服务员。别人都叫我‘打工妹’,其实我有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叫金凤。”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名字,就是要求自尊。许多词曲的《六里桥》,用诙谐幽默的口吻描写了打零工的生活:“六里桥俺们的根据地,大伙在这里打零工,这样可以防止上当,这是大伙一致的意见。打零工它的风险就低,可以及时拿到工钱,不是大伙胆子不大,实在是老板太狡猾。白天大伙在六里桥,晚上就睡在西客站,到了冬天就去南方,辛辛苦苦,为的是把钱赚!”
除了歌曲,艺术团还自编自演了两出话剧《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梦想》、《城市的村庄》,素材都来自他们亲历过的生活,他们还为孩子创作了一出音乐剧《流动的心声》,参加表演的全是农民工的子女。导演许多在写导演手记时写道:“他们试图在舞台上呈现的,不是故事、不是包袱、不是概念,不是哲学甚至不是表演,而是命运——与他们休戚相关的工友的命运。”
艺术团用简单的摄像机拍摄了两部故事片《顺利进城》和《命题人生》,讲述农民工进城打工的故事。王德志独立制作的纪录片《皮村》还参加了2009年在北京宋庄举办的中国第6届纪录片展映活动。专业评委认为:“《皮村》的技术水准可以说是报名影片中最为粗糙的一部,但其坦诚、鲜活、加上朴素得让人发笑的‘技巧’反而成就了影片。”
(二)创造触手可及的文化生活
工友之家注册以后,3位青年变成了全职志愿者,有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创作和开展活动。2005年,新工人艺术团出版了第一张唱片,获得了7.5万元版税收入。大家没有把钱分光吃净,而是用它作为启动资金,办了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他们租下皮村一所废弃的校园,自己动手,一砖一瓦地修建了新校舍。2005年8月,这所名为“同心实验学校”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正式开学。学校不仅在全国招聘了常规老师,还从高校和其它行业招募了志愿者。学校招收对象是3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现有学生768人。因为父母上班早、下班晚、没有节假日、双休日,学校自早上6点开门起,到晚上10点前都有老师或志愿者值班看护学生。
节假日、双休日学校大门也是开着的,老师或志愿者轮流来带学生做功课、做游戏,学校还聘请了专业志愿者,免费开办了摄影、绘画、舞蹈等兴趣班。
孙恒在外出参观博物馆时突然想到,应该办一座反映打工生活的博物馆。2008年,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博物馆。在皮村村委会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工友之家又租下皮村一家废弃的厂房,以“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历史”为主题,建立了“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博物馆收集了与农民工有关的国家政策演变、媒体报道等资料,也反映了农民工维权难、受歧视、留守儿童等普遍困境,陈列的藏品是打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暂住证、务工证、健康证、生育证,瓦刀、刨子、缝纫机、抹布、电钻、家信等,布置了一间4平方米出租屋模型,还有收废品用的板车。现在每年到博物馆参观的人数在5万人左右。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工友之家兴办了两家社会企业。其一是“同心互惠商店”,他们在高校、机关、社区募集了二手衣物、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经过清洁处理后低价出售,意在推动社会形成“让弱势群体有尊严地接受捐助”的捐助观。这些物品干净、便宜,比如羽绒服20元,牛仔裤5元,童鞋2元左右,深受工友欢迎,目前“同心互惠商店”已开办了12家连锁店。其二是“同心女工合作社”。合作社成员是50多位打工妇女,理念是让这些妇女扩大交往,参与社区建设,树立自强、自尊的生活态度。她们对募集来但又无法销售的衣物进行二次加工,做成墩布、钱包、手袋、儿童玩具及各种创意产品销售。这两家经营性机构的收入使工友之家增加了自我造血能力,其工作人员都是工友之家文化活动主力。
工友之家的文化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博物馆的小院还兴建了工友图书室、同心互惠二手商店分店、新工人剧场、工友影院等。下班后这里十分热闹,院子里有人跳健身舞,影院里观众在观赏免费电影。剧场里有K歌比赛或公共论坛或知识讲座。节假日则张灯挂红,彩旗飘飘,人潮如涌。还举行如K歌、拔河、乒乓球比赛等等,新工人艺术团的演唱会自然少不了,他们在村里的人气比大明星还高,观众也可以即兴上台唱两句。人人参与、人人享有,文化成了农民工触手可及的日常生活。
(三)自己搭台、给自己鼓掌的“打工春晚”
办春晚的念头是办艺术节时产生的。2009年1月,工友之家在新工人剧场举办了第一届“打工文化艺术节”,全国各地十几家服务农民工的公益性机构和工友到场,大家带来了自己创作的歌曲和小话剧,对农民工的前途和命运开展平等交流讨论。第2届艺术节更名为“新工人艺术节”,在同年10月份举行,前来参加活动的人数和公益机构大大多于上届。 2010年9月,第三届“新工人艺术节”增加了艺术工作坊、讨论会以及与港、台工人艺术团体的合作项目。
他们意识到,文化并不高高在上,每个普通人都能做,人人都能参与。因此觉得办一场农民工自己唱主角的春晚,名称就叫打工春晚!这个春晚应该由农民工自己创作,反映农民工生活和愿望,突出给农民工鼓劲、促社会和谐的主题。
2012年1月8日下午,由工友之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腾讯网合作举办的第一届“打工春晚”节目开始现场录制。录制现场就在新工人剧场,这实际上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帐篷。有一次,朝阳区文化馆把一家帐篷剧团安排在皮村演出,改剧团临走时向工友之家赠送了这个铁骨架的“帐篷”。工友之家为这座帐篷抹上混凝土,就搭成了“新工人剧场”。剧场很简陋,没有暖气、空调,没有高档演出设备;舞台只是一块空地,铺一层粗糙的化学质地的地毯;只有200个座位,为了这个春晚,他们只购买了一块化纤地毯布置舞台、两个无线话筒,花了不到1000元。演出节目共16个,除同心学校学生舞蹈伴唱用的是宋祖英演唱的《好运来》外,其它歌曲、相声、舞蹈、小品、诗歌朗诵、工装秀等均为农民工原创,如“木兰花开”艺术团表演的舞蹈《疯狂的清洁工》拿着笤帚、脸盆、抹布上台,表现家政工的劳动场景,王德志创作的小品《在城市安个家》通过采访农民工小夫妻,表达他们对在城市发展的憧憬。在新工人艺术团演唱歌曲《劳动者赞歌》时,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互相应和,一起跟着节拍做动作,表达了农民工的创造力量和乐观向上精神。《工装秀》的表演者全是皮村的农民工,大家穿着工作服装,带上铁锹、扫帚、热水瓶、铁锯、手电筒等道具,优美而自信地在台上走着模特步,把春晚带上了高潮。表演者除新工人艺术团外,还有“木兰花开”艺术团、苏州工友家园艺术团、深圳“重D音艺术团”,参与演出人员全部是农民工,他们特别邀请了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与同心实验学校的年轻校长沈金花担任晚会主持。后来小崔发微博称:“这是我主持过的条件最简陋、规模最小,但却是最感人、最温暖的春晚。”晚会视频在腾讯网发布后反响热烈,10天内的点击量达40万人次。
(四)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
2005年,朝阳区文化馆在进行温榆河沿岸历史文化资源考察时,在皮村见到工友之家热火朝天的文化场面,十分赞赏。随后,区文化馆将工友之家的活动纳入“社区一家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助项目。为了让农民工看上电影,2008年,区文化馆向工友之家赠送了价值60万元的影院放映设备和座椅。又把新工人艺术团演出纳入到本馆2009年以后的“9剧场”演出计划。每次演出时,剧场以最便宜的价钱出租演出场地,门票收入也全部回赠给艺术团。文化馆还特地划拨场地和时间,让艺术团参与每年一度在朝阳公园举办的“流行音乐节”。2008年,区文化馆与工友之家联合举办了“打工▪三十年:流动的历史专题展览”,2010年,朝阳区文委把“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也纳入到民间博物馆支持项目。
发现工友之家这个新生事物后,朝阳区委非常重视,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到工友之家调研,对它采取了“关心而不是操心、扶持而不是把持、放手而不是放任”的态度,以尊重、支持、包容的方式,为工友之家的成长提供了尽可能的帮助。在区政府帮助下,2009年起,皮村村委会与之合作的“皮村社区文化中心”在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的小院门口挂牌。到2012年,北京市总工会以工友之家为基础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社区工会,市总管辖的职工公益孵化基金也立项资助工友之家的活动。各地政府部门也向他们购买了多项文化服务项目。如2010年在农业展览馆举办农民艺术节、2011年北京地坛庙会、青岛市表彰优秀农民工大型活动中,新工人艺术团都获邀演出。他们在全国各地的巡回演出,都受到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
政府部门也赋予他们各种荣誉。2007年,孙恒被评为“中国青年群英会杰出进城务工青年代表”,受到过时任全国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的接见。工友之家在2004年获得由国家司法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维护司法公正形象使者”称号,2005年被评为“2004年度北京十大志愿者团体”,同年还获得由中宣部、文化部授予的“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民间文艺团体”称号,2009年被北京市朝阳区总工会评为“模范职工之家”。
自从工友之家成立起,一直致力于与社会各界合作。自2003年起,香港乐施会就向工友之家提供经济援助,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团队始终跟踪他们的活动进行科学研究。工友之家还与打工妹之家、成龙基金会、儿童乐益会等公益机构长期合作,通过基金会接受企业赞助,也经常参与慈善公益组织的联合行动,如“关注困境儿童”活动、“关注艾、关注爱”的关爱艾滋病病友活动等。工友之家还牵头,倡导弘扬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自2009年至今,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举办面向全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新公民儿童艺术节”。与云南“土风计划”原生态民间文艺团体在皮村举行过交流活动,在朝阳区文化馆“9剧场”与中央电视台等机构合作举行了“纪念王洛滨民谣演唱会”,与中国人民大学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海淀区后沙涧村联合举行了“大地飞歌——民谣演唱会”。工友之家也得到了高校的大力帮助和支持,20多所在京高校在同心实验学校挂上了“志愿者培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招牌。
三、效果
工友之家的文化创造和文化理念不仅在农民工群体中,在整个社会和文化界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化影响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工友之家的文化活动虽然没有直接改变人的生活,但改变了不少人对生活的态度。
(一)文化活动提升了农民工的自尊、自信,培养了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
工友之家开展的活动,内容贴近生活、形式朴实简单,适合公众参与。工友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的提高和改变。耿建业是个木匠,湖北人,52岁,身高只有150公分。性格腼腆自卑,在2012年第一届打工春晚上,他平生第一次登台演出,与两个打工妹一起跳《梦之舞》,把钉钉子、刨花、抹灰等工作动作也融入到舞蹈当中,跳舞使他开朗阳光,热心做公益事业。何文琼是个家政工。喜欢唱歌跳舞的她,是工友之家的铁杆志愿者,文化让她找到很多朋友,对生活充满热情。
(二)文化活动是一种心理疏导,促进了农民工理性维权,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由工友之家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维护和谐稳定作用。不少农民工或没有加入工会,或所在工作部门没有工会,在遭遇劳资冲突时,不知道怎么办。而工友之家的服务,既可以让农民工学习掌握法律知识,提高维权意识,又可以化解冲突,对工友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拿起法律的武器,理性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王德志曾经遭遇过多次劳动权益受损,后来他通过自学掌握了法律知识,就给工友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他讲了自己经历的一件事:“2010年的一天,有6位青年工友的奖金被老板扣了,找到工友之家寻求帮助。我帮他们写申诉书,劳动局不理他们,也不给立案。我就拿着DV机陪他们去。劳动局的人一看我手里的DV机,马上就给立了案。原来工友们以为能要一、两千块就差不多了,到结果,每人得了一万到两万块钱呢。”理性维权的成功,让青年更相信法律的力量。
(三)文化活动促进了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互助
工友之家给社会各界的沟通互动搭建了平台,文化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责任。工友之家周围洋溢着别人帮我,我帮别人的人际氛围。徐文财说:“当自己帮助别人的时候,角色已经悄悄地改变。”社会上本有很多爱心人士想帮助农民工,但是不知道从何做起,是工友之家让他们找到了释放爱心的地方。在交往过程中,各阶层之间加深了了解,也提升和改变了各自的生活态度。摄影师露露是80后,北京人。3年多来,她无偿地跟踪工友之家的姐妹组织“木兰花开”进行拍摄,回顾自己参与农民工文化的过程,她深有感触地说:“不是我帮助了她们,那个被帮助最多的人,其实是我自己。”
(四)工友之家的文化影响促进了打工文化发展
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北京工友之家的同类合作伙伴,如北京的“协助者”、“木兰花开”、“同心希望家园”等、武汉的“新晨工友家园”、长沙的“工之友”、西安“工友之家”、厦门的“国仁工友之家”、天津“国仁工友之家”、杭州的“草根之家”、苏州的“苏州工友家园”、等等。皮村工友之家的文化活动在全国同类组织中自然地形成了辐射、吸引、影响作用。一方面,新工人艺术团经常到各地巡回演出、交流访问,同类机构负责接应安排;另一方面,北京工友之家利用自己兴办的网站“大声唱”和“新工人网”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也经常把各地服务农民工的民间社会组织召集到皮村,举办艺术节、文化交流或大型公益性活动。这些文化机构形成了同声相和、同气相求,互相支持、互相呼应的文化群落。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sdjl/gr/2016-12-23/4174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