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十是中国工业史上正向设计的伟大成就
长期以来,中国工业界的主要设计模式都是“反向设计”,就是买来别人的产品进行拆解,然后对每一个零部件进行仿制测绘,最后进行组装调试。在调试和批量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对于原始样机一点一点进行局部改型,进行所谓的“优化”,有的还可以形成部分局部的知识产权。相对于这种抄袭仿制的,还有正向设计。
何谓“正向设计”,就是说从力学原理设计开始,走到总体系统设计,再到局部分系统设计,最后到细节设计和工艺设计,然后是工业验证,这套完整的工业流程。有人说中国汽车工业界,至今没有完成过一套完整的“汽车正向设计”。三一重工,尽管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全部都是依靠奔驰底盘的基础上进行整车设计。
运十飞机是中国工业史上少有的一次正向设计的伟大成功,在此马凤山总设计师、熊焰总指挥为首的总体设计团队,在中国工业历史和世界工业历史上必将载入史册。中国到今天为止,航空工业界的正向设计的飞机,只有运十飞机这一架。
以下出自当时运十飞机气动设计师赵国强研究员的回忆录:
· 1970月
1. 载客100人左右;(运十飞机设计师吴苕溪研究员评,按照参考机可以估算出一个空机重量在60吨左右)
2. 在轰六基础上改,不是重新设计,也不是大改;
3. 采用美国JT3D─3B或英国罗罗公司斯贝511发动机3到4台;(运十飞机设计师吴苕溪研究员评,从这个数值估算起飞推力60-80kN)
4. 最大航程5,000公里左右;
5. 飞行高度在
6. 最大飞行速度在900公里/小时左右;(运十飞机设计师吴苕溪研究员评,从这个数值估算起飞决断速度)
7. 在复杂气候条件下,不论昼间、夜间均能飞行;
8. 飞机外型要美观。
·
· 最大航程
· 最大飞行速度
· 升限
· 最大地面滑跑距离
· 并反复强调:这个飞机一定要有特点,就是腿长,要从乌鲁木齐不着陆飞到欧洲社会主义明灯——地拉那(中途着陆加油不安全,任务油重可以高达几十吨),所以航程要加大到
· 1970年10月下旬,三机部、六院向航空工业领导小组上报,将上海研制的大型喷气客机正式命名为“运
· 轰六改方案的主要缺点就是保留轰六的机翼,其气动设计并不能满足客机对最大飞行速度和航程的要求。(轰六速度是
· 在众多的方案中,马凤山拍板选定以徐福荣、赵国强、张家顺等在1970年8月完成,后来吸收了更多意见完善改进,得到大多数赞同的翼吊四台915发动机方案,作为主导方案。(运十飞机设计师吴苕溪研究员评,如果说仅仅翼吊就是抄707,那么美国翼吊飞机早于707的有很多)
·
·
·
·
从以上回忆录来看运十飞机总体设计大体有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700729会议围绕“轰六”改
第二阶段:中央提出的需求升级,在吊翼和尾吊之间进行选择
第三阶段:710419会议确定吊翼
第四阶段:72年开始考察新疆坠毁的B707完善气动布局设计
第五阶段:总体布局定义会审通过
严重影响总体布局的需求 |
不太影响总体布局的需求 |
1. 载客100人左右--起飞重量 |
2. 在轰六基础上改,不是重新设计,也不是大改; |
3. 采用美国JT3D─3B或英国罗罗公司斯贝511发动机3到4台--起飞推力 |
5. 飞行高度在 |
4. 最大航程5,000公里左右—任务油重/起飞重量 |
7. 在复杂气候条件下,不论昼间、夜间均能飞行; |
6. 最大飞行速度在900公里/小时左右—起飞场长 |
8. 飞机外型要美观。 |
运十飞机在提出要求的总体设计阶段中,曹里怀说“最大地面滑跑距离
我们现在再次推算一下运十飞机的某些总体数据来源。
如果最大飞行速度
飞行速度和机翼升力的关系是升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假定一般大型民机机翼翼型的升力指标,是在飞机速度
结论1:忽略空气密度的因素,100吨飞机在起飞速度达到
结论2:忽略空气密度,10吨飞机在起飞速度达到
我们查阅运十的数据可以看到,运十的机翼(干净)面积是
这样(
100吨/
假定大型民机机翼翼型的升力指标,是在约起飞速度(
以下继续推算起飞场长
4台JT3D─3B发动机推力为80千牛,如果按照一般民用飞机推重比为0.3-0.4估算,这样100吨的起飞重量就是可以达到的。那么安装4台JT3D─3B发动机推力为80千牛的100吨飞机有没有在
起飞速度被约束住了,这样需要调整放大机翼面积,才能让升力大幅度提高,把起飞场长限制在
综上推算,可以得到若干项符合曹里怀要求的总体设计粗略数据:
空机重量:60吨
起飞重量:100吨左右
任务油重:40-50吨
发动机推力:80千牛
起飞场长:>
机翼参考面积:
起飞速度:>
飞行速度
以上配套数据除了起飞场长指标上以外,基本可以满足大体上的所有需求,而用户同意修改。
综上,在总体布局设计已经进行了一个“粗糙的”基本定义:
· 常规布局
· 翼吊
· 四发,发动机是JT3D
· 起飞重量100吨
· 起飞场长>
· 起飞推力80Kn
· 机翼面积(减掉襟翼张开投影面积后)
· 飞行速度
· 任务油重40-50吨
这些数据推算,与设计一架10吨飞机的数据推算没有任何区别。这不就是总体设计的定义结果吗?
波音707飞机
运十飞机
以上设计指标在飞机的试飞当中,可以用“最小起飞速度”科目进行全面验证。
以上粗估的设计指标 |
运十指标 |
707指标 |
起飞重量:100吨 |
起飞重量:110吨 |
起飞重量:151吨 |
起飞推力:JT3D─3B*4台 80.40Kn(每台 |
起飞推力:JT3D─3B*4台 80.40Kn(每台 |
起飞推力:JT3D─3B*4台 80.02 |
起飞场长:> |
起飞场长: |
起飞场长: |
机翼面积:> |
机翼面积: |
机翼面积: |
起飞速度:> |
起飞速度:> |
起飞速度:> |
这就是设计一架飞机的首轮粗略估算,虽然还没有涉及到任何关于飞机结构的设计,纸上的飞机轮廓已经画了出来。虽然这仅仅是总体设计的一部分,但是总体设计当中的布局定义、动力选型、机翼面积、起飞场 长等关键指标已经有了结果,凡是设计过10吨飞机的工程人员,也可以如此设计100吨啊。某位崔姓飞机总师在新华社媒体上说,“大飞机总体设计技术没有突破”的说法完全不成立!
我们再看运十与B707的差别。
B707与运十起飞推力几乎一样(运十84kN,707为80kN),而起飞重量大41吨,因此起飞加速度的推力能力肯定小于运十,起飞的决断速度将大于运十才可以飞上天,或者是起飞场长大于运十才可以起飞,因此707比运十机翼面积大几乎
运十 |
B707 |
差距 |
|
起飞重量 |
110吨 |
150吨 |
37% |
起飞推力 |
80千牛 |
80千牛 |
0% |
起飞场长 |
|
|
47% |
翼展 |
|
|
5% |
机翼面积 |
244平方米 |
280平方米 |
16% |
运十与B707,翼展长度差距为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有了两弹一星的“大国工业奠基”成就,同时还有“一艇一机”少有人提,“一艇”就是核潜艇,“一机”就是运十飞机。而在运十飞机上我们所获得最瞩目的成就,从中国工业历史而言这是完整一次的“正向工业品设计”,这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一次“入学考试”,正如那位波音副总裁、资深飞行员所说的“你们毕业了”!
运十飞机的工程下马,带来现代中国的三个巨大损失:
· 与运十飞机价值几乎等同的涡扇八发动机下马和工业成果遗失;刚刚建立的上海航空发动机厂改做汽车配件,这个推力级别发动机的工业能力直到20年后才恢复。
· 由于引进麦道组装,刚刚诞生的与运十飞机配套的庞大民族工业链条丧失,直到上马ARJ21 支线飞机后才重建,否则今天启动C919的工业基础都很难建立。
· 十余年倾国之力建立的国际级飞机设计精英团队任其消散流失,大师级飞机设计师马凤山总师仅61岁抑郁而逝,到九十年代后期用“两所整合”的名义撤销了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的设计团队体系, 其后20多年一直到C919工程上马,都是基本上采取遣散这支大团队的措施。所有的运十精英不给予一个评选科学院士的机会,几乎人人半生“灰头土脸”。(据运十设计师雷世豪研究员回忆,由于当时航空主管领导(某位著名航空院士)要求不得给运十通过任何鉴定,在一位负责噪声单项技术评审主管的大力要求下,运十的减噪技术是唯一获得评审通过的项目。这位评审主管总是后来为此付出的代价是终身没有获得院士成就的评审资格。)
今天国家虽然在提倡自主创新,中国工业界却习惯于急功近利、四处仿制,在这个到处充斥着低劣工业化的经济时代,我们纪念运十飞机的伟大成就,就是真正用我们的现代思维能力、科技能力、工业能力来说明中华民族只有独立自主,只有“正向工业设计”,才可以具有伟大复兴的可能性!
写于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sdjl/gr/2014-12-11/2921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