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田心铭: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摘要: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新时代全部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就是人民立场;观点,就是在新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及其在各方面的基本观点;运用观点指导实践,就转化为方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做出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上来。只引用个别词句、不坚持和运用立场观点方法的态度,是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相背离的。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新时代全部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大问题。2022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本文谈谈对这一重要论述的理解。

什么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党。党的奋斗史,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建党百年来,对于什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问题,党在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

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深刻总结党20多年的经验,明确提出,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1]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2]毛泽东强调:“现在我们党的中央做了决定,号召我们的同志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3]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还是找个别词句,体现了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两种不同认识和态度。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来观察中国社会,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毛泽东指出:“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4]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什么是和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作了系统深入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5]“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6]“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7]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就是要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正确的方法论。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就是要把坚持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最终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8]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恩格斯的论述强调:“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9]同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科学态度相反的,是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10]

这些论述精神告诉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就是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什么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什么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就是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11]“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12]什么是立场?习近平同志指出:“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从根本上讲是由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利益和地位决定的。”[13]立场问题的实质,是站在哪一边、为什么人的问题,也就是从什么人的利益出发去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坚持人民立场,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立场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范畴。一定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们的经济政治利益和地位。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立场是人们通过自己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所从事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而确立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同工人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关系,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奠定了理论基础。《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15]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决定了只有工人阶级才能代表人民。无论是同人民群众相对立的其他阶级,还是人民群众中的其他阶层,都不能代表全体人民。但是工人阶级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才能认识自身历史地位,自觉坚持阶级立场,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没有工人阶级作为阶级基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阶级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工人阶级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使工人阶级从自在的阶级成长为自为的阶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16]《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毫不掩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旗帜鲜明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一边”。[17]马克思主义立场就是自觉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科学表达出来的工人阶级立场、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18]造就了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除了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毛泽东指出:“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19]毛泽东讲的这几个“立场”,角度有所不同,本质上是同一个立场。党同工人阶级的关系、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决定了我们所要坚持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即人民立场,也就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人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立场。从根本上说,共产党人立场、人民立场、工人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立场是同一个东西。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就是这样的“人民立场”。

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观点,是站在人民立场观察、认识世界的观点,也就是在新时代坚持并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及其在各方面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完备而严整的科学世界观。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观点作了系统深入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阐述了《共产党宣言》以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的新世界观,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的基本特征,从9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如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20]坚持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观点,最根本的是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21]我们要坚持和运用的,还有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在各方面的基本观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以及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宗教观、道德观、新闻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等。

站在人民立场,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观点指导实践,观点就转化为方法。毛泽东指出:“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世界观同方法论是一个东西。”[22]方法是观点的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统一起来,深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立统一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运用这一观点的矛盾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矛盾分析方法,指出:“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23]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24]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应该直面矛盾,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25]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重视调查研究,发扬钉钉子精神。

立场决定观点,立场、观点决定方法,方法体现立场和观点。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联系,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怎样才能做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论述精神告诉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落实到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实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实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也永无止境。我们要根据新的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使我们党的理论不断向前发展,不断为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26]按照这些论述精神,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种重大问题的论述精神,坚定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对相关工作的具体指示,更要紧跟实践前进的脚步,迎接新的挑战,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

例如,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就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论述,提出了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的任务,指明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方向,揭示了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的途径,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既是指导思想又是首要资源,回答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学术资源、发展途径以及指导思想与学术资源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27]这是一个由多门学科构成的学科体系。其中每一个学科又是各自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统一。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精神,加快构建各学科的“三大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任务、历史使命。

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各学科发展提供了最宝贵的资源。推进各学科的建设,要深入挖掘、梳理其中同本学科相关的资源,将其融通在本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之中。但是应该看到,各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是悠久的历史和每天都变化着的社会现实。这是一个无限广阔的领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有、也不可能代替我们对各学科具体对象的研究。恩格斯曾经批评有些人把唯物史观“当做不研究历史的借口”。[28]恩格斯强调指出:“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存在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在这方面,我们需要人们出大力,这个领域无限广阔。”[29]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恩格斯的论述告诫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下大气力、下苦功夫掌握资料、研究问题:“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30]如果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找不到或只找到很少关于本学科具体对象的论述,就认为本学科很难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不会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本学科的问题,作出理论创造,于是掉过头去“西天取经”,搬运西方学者的学说和话语拼凑体系,那就背离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3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指导各个学科建设,但不能代替任何一个学科的研究。各学科“三大体系”的构建,只有面向客观对象进行深入、艰苦的研究才能实现。如果只是停留在收集、梳理、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本学科具体对象的论述上,而不能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立足新的实践,融通古今中外资源,研究和回答新的问题,进行理论创新,那实际上不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指导思想,而是仅仅当成了一种学术资源。那种只知道引用个别词句而不是坚持和运用立场观点方法的态度,是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相背离的。

又如,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阐明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领导全党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发扬斗争精神,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工作论述为指引,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斗争尖锐,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时出现。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围绕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和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问题,每日每时都在发生争论,常常是舆情汹涌、波涛起伏,热点一个接着一个,各种思想观点激烈交锋,不同性质矛盾相互交织,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利用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炒作,企图把人心搞乱,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只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直面矛盾,分析形势,辨明是非,及时应对,旗帜鲜明支持正确观点,反对和抵制错误观点,才能打好主动仗,凝聚民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但是,有些从事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同志,只会背诵理论性论述和普遍性原则性要求,不去研究和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必然具有特殊性的具体问题。毛泽东曾经批评那种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只知道执行上级领导机关的具体指示,不知道自己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错误态度,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32]如果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思想观点,面对每天都在涌现的各种言论、文章、作品、人物、事件,不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发现苗头性问题,掌握社会思潮和舆情动向,探索规律,寻求办法,扛起自己的职责,采取有力措施引导思想潮流,解决现实问题;只讲空话、套话,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没有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态和具体处理意见,就不表态、不作为、不亮剑,听之任之,“爱惜羽毛”,当“开明绅士”,任凭错误思想泛滥侵蚀人们的思想,误导群众的行动,那就背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指出:“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剪裁’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33]这些论述的精神,对我们深入研究如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具有重要启示。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9页。

[2]同上,第801页。

[3][1],第814页。

[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5]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22页。

[6]同上,第223页。

[7][5],第224页。

[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519日,第2版。

[9][8]

[10][8]

[1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52页。

[12]《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429页。

[13]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求是》2010年第7期,第19页。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15]同上,第38页。

[16]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322页。

[17]同上,第307308页。

[18][14],第40页。

[19]《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8页。

[2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21]《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4445页。

[22]《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0页。

[23]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27页。

[2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人民日报》2015125日,第1版。

[25][23],第130页。

[26][23],第225243244245页。

[27]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33页。

[2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6页。

[29]同上,第587页。

[30][27],第223页。

[3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96页。

[3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

[33]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24225页。

(作者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本文原载《前线》2022年第10期,授权红色文化网发布)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23-02-06/8007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02-07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