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柱:关于所谓“党的思维方式”的“变革”
多年来,一直有人主张进行“党的思维方式的变革”。怎样“变革”呢?就是要从“革命党思维”转变到“执政党思维”,理由是“革命党思维”是以生产关系的变革为主线进行的,其思维过程的聚焦点是寻求革命的政治资源;“执政党思维”是沿着生产力发展的主线进行的,在政治上表现为执政为民。
这样说法似乎也对,但是如果把二者进行绝对化的切割,就会引出十分荒谬的结果,进而对党的建设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须知,变与不变、坚持与变革是辩证统一的。
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党从“革命党”变成“执政党”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从根本上说,我们党仍然是一个革命党。我们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决定了我们党自始至终都是一个革命党。这个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远远没有完成。我们党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我们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并为此而始终奋斗。我们同时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历史过程,要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不断向党的最终目标前进。不能认为夺取了政权革命就结束了。把革命仅仅理解为是夺取政权是片面的。
那种把“革命党思维”关注的中心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执政党思维”关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的说法,是形而上学的表现。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不能把生产力的发展同生产关系的变革割裂开来。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生产力是决定因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必须相适应。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说,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这又是一个非常漫长历史过程,所依据的就是这个规律。我们过去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遵循的都是这个规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也是由这个规律所决定的。今天,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当然必须关注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要关注生产关系的变革。早在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须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有这些,都是属于生产关系的问题。因此,以关注生产力还是关注生产关系来区分所谓“革命党思维”、“执政党思维”是十分片面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一贯的根本的宗旨和行动。我们党之所以要夺取政权,就是要执政为民。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理论和奋斗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我们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时候,与其说是党的思维方式有什么重大变革,还不如说是党的初心没有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
问题在于,在新的历史阶段,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面临着新的问题和考验,要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同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任务、要求、内容和方法是与时俱进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是不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具体的目标和战略,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理论概括,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但是,从逻辑上根本得不出这是我们党思维方式重大变革的结论。
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不会变的。但人民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是不同的,也要与时俱进。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以后,人民的范畴都是不同的。我们党的一贯的方针是团结尽可能多的人,如果背离了这个方针就要犯错误。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个基本力量的同时,必须团结各个社会阶层包括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须知,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个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即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劳动群众的要求。
论者是这样区分“革命党思维”和“执政党思维”的:“以‘消灭私有制’为己任的革命党,其思维不能不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执政党思维’一般说来不带有强烈的阶级色彩”。这种说法是站不住的。首先,“以‘消灭私有制’为己任”,这是共产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区别,而不是什么“革命党”同“执政党”的区别。共产党的名称和性质决定了它就是以消灭私有制为己任的。共产党无论是作为“革命党”还是作为“执政党”,都是以消灭私有制为己任的,只不过是要达到这个目标路子还很长,今天我们还做不到完全消灭私有制,我们还要在保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鼓励、支持私有经济的发展,还要大量引进外国资本,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以消灭私有制为己任了。今天发展私有经济,正是为了将来最终消灭私有制。如果按论者的逻辑,我们已经是“执政党”了,就不再以消灭私有制为己任了,那么,党的初心何在?还是不是共产党?看来,所谓要区分“革命党思维”和“执政党思维”,关键还是在党的性质上、在那个“阶级色彩”上。论者之所以要我们“自觉地推进思维方式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换”,就是要我们党“不带有强烈的阶级色彩”。论者在区分“革命党”和“执政党”的时候,刻意回避什么样的“革命党”和什么样的“执政党”、哪个阶级的“革命党”和哪个阶级的“执政党”这些根本问题。模糊党的阶级属性、淡化党的阶级属性、消解党的阶级属性,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而是民主社会主义的观点。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就是由赫鲁晓夫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开始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她不是一般的“革命党”,也不是一般的“执政党”,绝不能“一般”地“不带有强烈的阶级色彩”。消解了中国共产党的鲜明阶级性,也就消解了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党一贯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这里讲得很全面。我们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增强党的影响力,但同时而且首先是,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只有坚持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我们党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才能代表最大多数人利益。如果按照论者的教导去“自觉地推进思维方式”的“转换”,取消或淡化我们党的“阶级色彩”,那就必然要走到邪路上去。
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习近平同志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习近平同志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有人说,我们党现在已经从‘革命党’转变成了‘执政党’。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我们党的正式提法是,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里面并没有区分‘革命党’和‘执政党’,并没有把革命和执政当作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不仅仅是一种破除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的社会运动,更是一种新的社会建设运动。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作者系中央纪委原常委、中直机关纪工委原书记)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22-07-14/76451.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