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西安老乡谈西安疫情乱象的深层次原因

最近,西安疫情的一些乱象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很多人疑问,西安到底怎么了?

西安是全国特大城市,人口1300多万。这么大的城市一夜之间突然就封城了,原有的供应和保障机制一下子全都停掉了。在紧急状态下保障1300万人口的生活和多次核酸筛查(多位亲友告知他们的小区封城后已经做了七八次核酸了),这其中涉及的工作强度、难度、广度到底有多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作为一个陕西人,一个曾经在西安读书四年的老乡,在指出西安存在问题的同时,我必须实事求是的、公道的先说说西安在这次疫情期间的成绩和贡献。

此次疫情是继武汉疫情之后,全国爆发的最严重的疫情,压力巨大。许多志愿者、基层工作人员和党员干部日夜辛劳,付出巨大的努力。许多市民坚守在家,即使家里一度存粮存菜都很有限,也是尽量先窝在家中,不给社会添乱,不给国家添乱。他们都为疫情的防控做出了不起的贡献!我们都应该为他们点一个大大的赞!对他们表示支持和鼓励!

此次疫情很严重,不过在15天的时间内,我们基本控制住了疫情大规模反弹的风险。从连续多日新增150例以上,上升势头极为凶猛,变为1月6日的新增63例,且主要都在隔离管控区和封控区。大规模反弹的风险已经基本控制。这是西安市民、西安市政府为全国人民交出的一份成绩!

微信图片_20220107160340.jpg

12月23日,西安发现206例病例,其中一部分病例的传播途径还不明确,有病例在连续7次核酸检测后才被确诊,这表明此次境外传播进来的德尔塔毒株十分狡猾,疫情状况非常复杂。在这种背景下西安市果断决定封城,这样的决策无疑是正确和及时的。

疫情是一次大考。疫情也是一面镜子。疫情瞬间放大了西安市城市管理中平时被忽略的一些缺陷和问题,也照出了西安市与东部城市、沿海城市管理风格和管理水平的差异。

封城之后,一些乱象很快在网络上出现和发酵。

比如,最初几天,不少市民家里菜篮子、米袋子见底,“网上的菜卖完了订不到,外出采购又遭遇禁止出行”,政府的供应渠道的衔接速度却有些慢,免费菜的发放大都在封城后四五天、五六天左右。还有一些务工人员,缺乏固定的住处,没有工作,口袋见底,难以安顿……

比如,一码通两次崩溃,一些市民一度需要依靠发誓来认证自己是绿码,核酸检测阴性。

还有怀胎八个月的孕妇,在医院门口等待2个小时,不能及时就诊而导致流产;还有一位健康码为绿色的孕妇,在民警陪同下就医,却依然被医院拒绝导致流产;一位男子的父亲得了心脏病,虽然有核酸检测报告,但因为来自中风险地区,医院拒收而失去父亲;一个女孩的姥姥同样因为医院拒收,也走了。

微信图片_20220107160344.jpg

此前,在其他城市,我们也看到了为新冠确诊孕妇接生的案例。也有城市还专门演练为疑似新冠患者接生的新闻。相信西安市也有相应的准备的。

确诊的都可以接生,核酸检测正常、绿码的却难以就诊,这不符合医院救死扶伤的逻辑吧!?

前文提及的第一位孕妇,只是48小时核酸检测刚刚过期2个小时。而且此前的华商报报道中还指出涉事的高新区医院已经具备了接诊风险孕产妇的条件。

微信图片_20220107160347.jpg

微信图片_20220107160353.jpg

还有一位男子,在5天内多次给各个部门电话,主动请求隔离却被推诿。他的同事确诊了,他应该属于B类密接人员,应立即被带走隔离,但他却一直被作为C类(次)密接人员,家门贴封条,居家隔离。他在社区群发言,说自己不想害大家。后来在小区业主的多方呼吁下,他和全家终于被隔离。结果却得知一家六口,包括两个小孩子都确诊新冠。他心里非常伤心,认为是自己害了家人。

对于上述事件的发生,西安市的回应是非常迅速的。免去了雁塔区区委书记、副书记的职务,免去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的职务,对卫建委主任党内警告,对出现孕妇流产事件的高新区医院进行处罚,并对不少在疫情期间失职的人员进行处罚。

微信图片_20220107160356.jpg

微信图片_20220107160358.jpg

这样的工作态度、速度无疑是值得赞赏的。这是在告诉全国人民,西安市不会遮掩问题,将用最大的努力改正问题。

但是笔者以为,这可能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处理相关失职人员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建立政府公信力非常重要的一步!

不过一个城市的管理风格和缺陷,可能并不是处理几个干部就能解决的,这可能需要更深层次的推动。

《半月谈》杂志在评论中指出,“疫情下的城市治理需要一套系统化的举措,而事实证明,政府部门想得越细,群众的情绪才会更稳定,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落实起来才会更迅速。”

那么怎么样才能想的更细一点,怎么样才能考虑的更周全呢?

疫情期间,问题多多,可谓是千头万绪。这么多的问题和措施,究竟靠谁去想、靠谁去解决呢?就靠几个领导去想、去解决吗?几个领导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想千头万绪的问题吗?

显然不能!

大的决策当然是靠领导来拍板!

但是许多细节的问题、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办法,其实是需要各级干部和群众去发现、汇总,再向上汇报给领导,进而制定出更周全的办法,然后返回到基层去解决问题的。也就是下情可以上达,上情也可以下达。

这是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之一,也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之一。

但是为什么很多干部只愿意遵守僵死的规定,却不愿意发现问题,不愿意汇报问题呢?为什么许多干部宁愿绕着问题走,不愿意承担责任,遇事推诿呢!?

为什么干部的积极性没有了!?

这种现象进一步概况,就是只唯上,领导说东就是东,领导说西就是西。却不愿意根据实际情况下情上达,不愿意根据实际情况承担应有的责任。出了问题也是领导指挥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比如说,封城伊始,就该考虑到一些孕妇、心脏病患者等特殊病患的就医问题。而不是等到十几天后舆情爆发出来,才想起重点人群的就医工作,才发布相应的通知和处罚纠正错误。

封城已经十几天了,各个医院也已经发生多起急性病病患难以及时就医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这样简单的问题没有及时反应和重视呢?

是医生、护士笨吗?是干部笨吗?是领导笨吗?

显然都不是!

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问题,却就是没有人提出,向上汇报,进而让各方面都重视起来,避免此类问题的进一步发生。反而最终酿成悲剧!

再比如,封城伊始,许多家庭买菜难,而政府的保障措施没有能及时跟上。有网友指出,这反应出各职能部门、岗位条块分割、互不相通,一线敌情无人下判断、无人勇于担责。

笔者以为这也反应出西安市的应急管理、应急预案存在问题。疫情已经发生两年,全国各个城市的应对也已经有了很多的案例,虽然不能完全照抄作业,但是至少是可以借鉴很多的吧。

自发现第一起病例,到封城,期间也有14天的时间,这14天时间,也可以临时抱佛脚完善一下应急封城预案,至少能把其中的一些最主要措施提前想到的。

举个例子,现在城市里的每一个建筑工地,除了主要的施工方案、用电方案之外,还有防火预案、防汛预案、各类抢险预案,预案中需要把能掌握的人员、设备、材料、方法都写清楚。

而西安的应急管理,似乎并没有对手中的资源心中有数。如果对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等资源心中无数,那么紧急情况下要调动就非常费劲了。

以上这些问题,其实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下情不能上达;表现在工作倾向上就是只唯上,领导说东就是东,领导说西就是西;出了问题,是领导指挥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严重降低了?

这是一个大问题!

对于这个大问题,笔者无法给出完备的答案,笔者在这里先提供一个视角和案例,以激发网友们的进一步思考。

2020年初,许多网友曾经讨论过西安市的一份针对环卫工人的文件。对于人流量大、商业网点密集的一级道路,要求人工清扫每平方米灰尘不超过5克。否则罚款。很多环卫工人赚着微薄的薪水,还要屡屡承受罚款。这是西安市2018年制定的规定。

微信图片_20220107160405.jpg

北方城市的风大、土大是全国闻名的。这样的规定合理不合理咱们就不说了。咱就问一句,同为北方城市的兰州、甘肃、郑州等城市有没有这样的规定?他们是怎么创建文明城市的?他们是怎么达成城市清洁的?其他一线城市有没有这样的规定?

这样的文件有没有给予环卫工人足够的尊重?怕环卫工人偷懒,把环卫工人当作工具,而不是人民群众,这样的方法和态度,能指望下情可以上达吗?这样的教条主义、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能指望基层敢于承担责任,对上级提出一些不同意见,把基层的真实情况反应上去吗?

另外,在现实中,我们的一些单位多多多少都存在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为了应付上面的一些繁琐检查,不停的做材料、交报表,最终酿成一种应付差事的工作作风。这样的作风积攒下来,最终也常常导致即便发现了问题,也不愿意向上面汇报真实的情况。

我以为,这可能是下情不能上达的原因之一。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只是一孔之见。对于这么重大的问题,必须进行更深入的调研,才能得出相对比较完备的答案。

毛主席常常说一句话,“不论任何工作,我们都要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笔者很喜欢看关于华为公司和任正非的文章。十多年前,华为在内部就成立了红军司令部和蓝军司令部。红军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而蓝军的职责则是专门找华为的毛病,专门研究华为怎么样就会失败,怎么样可以打败华为。华为公司的这种做法,是符合底线思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笔者比较关注社会问题,也写过一些报告,发挥过一些作用。在笔者看来,我们的很多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其实多多少少都欠缺这种底线思维、风险思维。

言长纸短,就先说这么多。

唯愿西安早日度过疫情!早日解封!

唯愿疫情过后,西安的城市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为全国人民贡献出一个古老、现代、美丽的西安。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22-01-07/7324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01-10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