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公知,向往社会主义的美国年轻人受到了谁的“洗脑”?
请问公知,向往社会主义的美国年轻人受到了谁的“洗脑”?
千钧棒
最令公知郁闷和气急败坏的,莫过于现在的80后、90后,甚至是00后年轻人在政治立场方面站到他们对立面。当年公知们年轻时对老一辈逆反的时候,骂老人是僵化、老古董,现在年轻人逆反时,他们骂年轻人是小粉红,是被“洗脑”。
这让人想起一个寓言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嫌弃自己的父亲老了,什么也干不动了,于是有一天,他找了一个旧箩筐装上自己的老父亲,带上自己的儿子,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把自己的老父亲扔到了深山里。要回去时,自己的儿子却非要把旧箩筐带回去,儿子说:这个箩筐还有用,等你老了,我还要用它把你装着扔到这里。这个人听了很后悔,就用箩筐把老父亲又背了回去。从此后,他改变了自己对老父亲的态度,一直孝敬到老人死去。
两件事内容上具有本质的差别,但是在形式上很相似。当年那些公知年轻逆反的时候选择亲美、崇美的态度,怎么你就是正确的?而现在的年轻人逆反,不相信你这一套,怎么就变成了错误的,变成是被“洗脑”了呢?
当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后,尤其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而美国成为了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威胁我们国家安全的因素以后,他们还把之前的形成的思想固化,他们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发展进步的消极因素。而80后、90后和00后恰恰是这段历史时期的亲历者,因此无论公知们是多么的巧言令色,善于忽悠,面临来自年青一代的逆反是正常的。借用那个寓言故事来打比方,公知们是那个用箩筐装上自己的老父亲扔到了深山里的男子,而80后、90后新一代则是那男子的儿子。
对此,公知们自有他们的歪理,他们肯定不服气,辩解说,我们当时是一种社会进步,而现在的年轻人是由于被洗脑了。
公知们在这一点上跟我是流氓我怕谁的特朗普很相似,毫不掩饰他们的政治观点,认为中国现在的年轻人拥护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共产党洗脑了。
说到“洗脑”,不能不首先说一说香港的废青,他们生活在一种被扭曲的文化环境中,在反对派媒体以及反对派控制下的教育界的联合忽悠下,他们对中国内地的巨大发展变化视而不见,却以当英国殖民地子民为荣,在别有用心的人的鼓动和收买下,违法犯罪的事情都敢干,正如人们平时所说的是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而中国内地的青年与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年青一代对国家的发展变化有切身体会,虽然他们也发现国家还有不足之处,但是由于国内的媒体现在比较客观真实反映世界各国的情况,正是由于这种在对比中产生的自豪感和爱国心,成为了他们逆反自由派那一套歪理邪说的内驱力。
另外,并不是内地的青年人辨别能力特别强,而是美国和西方这个反面教员实在是当得太称职了。
特朗普所说的“在美国,政客都是资本家的狗”揭穿了美国“民主”的实质;“审判国际法庭法官”的猖狂暴露了美国“法治”的实质;镇压西班牙加泰独立的行动暴露了西方国家“支持民族自决权”的实质;曝光疫情的护士和为航母上的水兵求生路的舰长受到处理暴露了美国“言论自由”的实质;特朗普曾经作出的停发“推广民主费用”的决定,暴露了公知里应外合能够领取美元的内幕;以一瓶洗衣粉作为“证据”,用造成伊拉克60万平民死亡的代价去消除所谓的“伊拉克的人道主义危机”暴露了美国的无耻;支持君主制的“海湾六国”尤其是纵容沙特活体肢解记者卡舒吉的野蛮行径暴露了西方国家所谓的“反对独裁”的欺骗性;纠集新“八国联军”围剿华为暴露了西方国家“遵循市场规律”的实质;“死亡10万算是我们的成功”和“群体免疫”暴露了美国政客的冷血和草菅人命;“‘民主和自由’是治疗新冠肺炎的良药”暴露了西方的愚蠢和可笑;驱赶中国记者的行为暴露了美国“新闻自由”的实质;世界上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最高并且是闭卷考试同世界上最高的新冠肺炎确诊率和比较高的死亡率的强烈反差,让人们看清楚美国社会的真实性;新冠肺炎的天价检测费用让人们看清楚所谓的“美国免费治病”的欺骗性;让老年人“为经济发展作出牺牲”暴露了西方世界对民众的残酷无情。
在具有正常的视觉和听觉和思考能力的人面前,都能够分得清是非黑白,何况现在是信息时代呢!还用谁去“洗脑”吗?如果非得找一个人来背这个“洗脑”的黑锅,那就是川建国同志,是他成功地对中国的年轻人进行了“洗脑”。如果说非得找个让青年人不再受自由派忽悠的原因,那就是与自由派公知可以随意指鹿为马的时期相比,现在国内的媒体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世界,不再为西方国家护短。其实年青一代的觉醒,从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和纵容阻挠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就开始了,只不过国内的控制了一部分大学课堂的自由派公知盲目自信而已。
不过,对于这一点,自由派人士是打死也不会承认的,他们中除了那些领取了美国发放的“推广民主费用”,甘当里应外合者的人以外,很多人是由于选择性相信并且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反复洗脑下被洗傻了,已经失去了基本的是非感和辨别能力。
所以我换一个角度请教他们,你们认为中国的年轻人拥护社会主义是受到了共产党的“洗脑”,那么美国年轻人向往社会主义又是受到了谁的“洗脑”呢?
根据2016年4月哈佛大学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对资本主义的支持率跌到了历史新低。这个年龄段的受访者中,51%的人对资本主义表示了强烈抗拒,只有42%的人支持资本主义。3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支持社会主义。哈佛大学的这项调查与2012年美国皮尤研究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不谋而合。在2012年皮尤研究所的调查中,有46%的18-29岁青年人表示支持资本主义,而47%的受访者对资本主义态度负面。而老年的一代对资本主义的态度比青年人稍微正面一些,在65岁以上的受访者中,52%表示了对资本主义的积极态度。相比之下,两代人对社会主义的态度截然不同。49%的青年受访者对社会主义有好感,而老年受访者中只有13%的人对此有好感。
又有2020年2月3日《华尔街日报 》发表文章称:
【年满78岁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显然比婴儿潮一代年纪还大。不可思议的是,这位佛蒙特州参议员竟成了年轻人的代言人。昆尼皮亚克大学(Quinnipiac)在1月中旬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在民主党人中,39%的34岁以下人群支持桑德斯,而65岁及以上人群中仅有7%支持他。
至少20世纪50年代以来,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差异塑造了美国人的生活,正是婴儿潮一代让“叛逆”成为了“年轻”的代名词。这种差异也是当今冲突的核心,它也许会改变未来几代人的政治局面:千禧一代拒绝美国的资本主义共识,接受社会主义的人数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新纪录。去年,50%的38岁以下成年人在哈里斯民意调查(Harris Poll)中表示,他们“更愿意在社会主义国家生活”。这样的观点在许多调查中反复出现,数量之多,甚至远超激进主义盛行的六、七十年代。1974年,民意调查专家扬科洛维奇(Daniel Yankelovich)发现,在25至34岁的美国人中,有四分之三认为美国“已危险地向社会主义靠拢”】。
当然美国的年轻人以及民主党原总统候选人桑德斯提到的“社会主义”并不是我们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是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但即便如此,也表现了对当前资本主义道路所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的不满。换言之,说明美国道路并不是“普世价值”,因为其自己的国民都越来越多的感受到美国道路生病了。
既然公知称资本主义是人类的终极社会形态,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那么尽管美国的年轻人向往的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为何在“普世价值”的灯塔国美国里面,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往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呢?他们又是受到了谁的“洗脑”呢?
有人曾经撰写文章称这种现象是由于“代沟”,这种说法有点道理,但是也不全面。
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年轻人处于逆反期的心理原因,更加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此消彼长的原因,尤其是不同的社会对年轻人的切身利益的影响的原因。
作为“资本家的狗”的美国政客,一切的政策制定是以垄断资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为了经济,他们可以让老年人死掉,也可以牺牲年轻人的利益,尽管美国可以通过剪全世界的羊毛获得的利益提高本国民众的收入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但是美国的年轻人是不会拿自己和其他国家的比自己收入低的人作对比,而是与美国国内的比自己收入高的人作对比的,并且没有背过多的政治包袱的年轻人更加容易站在比较客观公允的立场上看问题,于是才出现美国的年轻人向往社会主义的情况。
我们国内也一样,80后、90后的年轻人由于没有与新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直接的恩怨,因此看问题起码不会感情用事。从正面说,他们从中国的发展中感受到了自豪感和获得感,爱国主义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从反面看看,美国和西方这些年来的倒行逆施以及自由派公知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他们能够通过理性思维来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还用别人“洗脑”吗?倒是国内那些大学里面的自由派人士没少在课堂上对青年人进行洗脑,希望把大学变成培养黄之锋之流的颜色革命的马前卒的加工厂,结果拿的出手的除了“洁洁良”、唐某培、杨某萍几个活宝以外,效果不佳,倒是他们在课堂上的放毒常常受到了年轻人的自觉抵制,让他们非常不爽。
现在的年轻人对公知们的逆反是历史的进步。表面上看,现在的年轻人追求的东西与公知当年年轻时否定的东西有些共同之处,但是这是历史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形上升,已经是以一种全新的状态出现。公知当年把老一辈装在“筐”里面扔掉,而现在他们也被年青一代装在“筐”里面扔掉了,在表面形式上的历史轮回中是社会的巨大进步,而且是公知们无法阻挡的。面对年青一代的觉醒,他们不是反思自己,而是以各种恶毒的语言咒骂年轻人,那么等着他们的只能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结局。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20-04-26/62581.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