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林爱玥:公知的时代结束了!

公知的时代结束了!

林爱玥

  就在六七年前,微博还是一个“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的年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那个年代公知的疯狂。那个时候,公知最热衷的就是骂国家骂体制,相反,如果你想说几句真话,特别是想说几句维护国家维护体制的真话,那绝对是寸步难行,说不定还会被大小公知群起围攻,那是中国网络最黑暗的年代,“不能说中国好,不能说美国坏”是公知在微博划下的“红线”,一旦“越线”,各种人肉、谩骂、威胁就会分分钟纷至沓来,没办法,爱国在公知眼里是有“原罪”的。可是,即便在那样的年代里,依然有无数的爱国网民以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在坚守,话说,我们的国家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爱,又该由谁去爱呢?总是要有人站出来的。

  那个时候,很多爱国网民白天上班(上学),晚上就自发到微博上奋战,在我眼里,他们就是新时代网络上最可爱的人,是新时代的“隐形守护者”。曾经有人问我,那样的坚守到底有没有意义,我的回答是“我们的坚守一丝一毫都不会被浪费”,因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坚信,年轻人终究会成长起来的,我对他们充满信心。

  共和国七十年,大概经历了三代年轻人。第一代年轻人大多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他们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变化和发展,当然知道好歹,对他们来说,想不爱国都难。第二代年轻人对旧中国毫无尊严、毫无保障的生活已经没有什么概念,其中一些人在西方发达国家物质条件的冲击下开始感到自卑,自卑久了难免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而第三代年轻人则是九十年代和新世纪后成长起来的,吃的、玩的、穿的,可谓要啥有啥,他们早已不需要仰视外面的世界,他们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和骄傲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他们绝不可能成为公知所说的“垮掉的一代”。可以想象,当中国第三代年轻人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的时候,不可能再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中国前进的步伐。

  新时代的年轻人是值得信赖的。这些天,我们收获了太多的感动,继“帝吧”青年后,“饭圈女孩”异军突起,别看他们年轻,打起舆论战来可丝毫不含糊,他们既不拘小节又深明大义,怼得那些香港废青哑口无言,我相信,他们触动的不仅仅是那些香港废青,更会让全世界重新审视中国。

  现在对中国新时代青年的奋起最失望、最痛苦的恐怕就是那些公知了。公知一直做着“吊民伐罪”的美梦,痴心妄想扮演着什么“为民请命”的“救世主”的角色,可是,现实狠狠地扇了他们一巴掌:没有人需要他们“拯救”,他们唯一需要拯救的恰恰是他们自己。事实证明,公知已经与中国越来越格格不入,他们极力向社会传递的消极、阴暗已经完全失去了市场,几年前是一个爱国网民怼十个公知,现在是一百个爱国网民撕一个公知,这就是区别。

  公知的形象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谎言终究是谎言,公知编造的什么“美国霸气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之类的谎言早已成为网络上的笑话,成为激发“段子手”创作灵感的素材。当谎言破产,公知的形象自然会随之坍塌。一句话,公知的时代结束了!

  最近,废青在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没有消停,但是,废青遭到了广大中国留学生的迎头痛击,他们痛斥废青,维护国旗,高唱国歌,人人都是“段子手”,充分向世界展现了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和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海外学子的拳拳赤子心让人感动,同样不要忘了,站在他们背后的是一个强大的祖国。无论在哪里,没有人可以欺负他们,没有人可以让他们受委屈,祖国就是他们最大的底气和依靠,正如紫光阁所言:“有你们在,祖国放心;有祖国在,也请你们放心!”

fb9f41381c903680f2acdea9bb904636.jpg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出席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庆典期间,在莫斯科大学接见留学苏联的学生和实习生代表,并发表了著名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的话总是对的!

  几十年来,我们有过迷茫、有过困惑、有过艰辛,但是,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什么迷茫、困惑、艰辛都是不存在的,统统不存在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的青年充满着热情和自信,他们理性平和又热血澎湃,他们特立独行又紧密团结,他们是共和国最可宝贵的财富,有他们在,中华复兴指日可待!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19-08-19/5822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8-20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