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东:共产党人要永葆斗争精神
共产党人要永葆斗争精神
朱继东
访谈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继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年轻干部要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斗争”在这次讲话中反复出现,如何理解其重要政治内涵?就此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继东。
伟大斗争呼唤斗争精神
长江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进行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斗争”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高频词,如何理解其重要政治内涵?
朱继东: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一再强调斗争精神,就是警示全党,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就必须努力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决反对和摒弃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时刻做好斗争准备、始终保持斗争精神、努力提高斗争本领,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是非鲜明、立场坚定;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在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的斗争中毫不妥协、不怕牺牲;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攻坚碰硬,夺取更多更大胜利。
长江日报:斗争精神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朱继东: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马克思早就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不能从过去,而只能从未来汲取自己的诗情。它在破除一切对过去的事物的迷信以前,是不能开始实现自身的任务的”。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为全人类解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斗争,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正是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共产党宣言》这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中,至少有32处用到“斗争”一词,充满了昂扬的革命斗志、伟大的斗争精神,可以说就是一部伟大斗争的宣言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虽然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鲜明的阶级立场、坚定的革命意志、伟大的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者永远的宝贵品格。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的风骨、胆魄
长江日报:结合党的奋斗史、精神传统,我们怎样理解斗争精神?
朱继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我们党90多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史。从井冈山到延安再到西柏坡,从历经沧桑的北平到新中国首都的北京,无论是当年与国民党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等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让一个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一直牢记革命传统、保持斗争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丢掉斗争精神。
长江日报:今天谈斗争精神,和革命年代有何不同?
朱继东: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的主要任务是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斗争,阶级斗争是主要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通过大无畏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打败了帝国主义的干涉和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统治,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在斗志昂扬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中开启了新的伟大征程,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在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封锁和苏联撕毁合作协议的艰难条件下,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不仅以敢为人先的斗争精神完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改造,而且以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等成就,让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扬眉吐气地站了起来,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建设了一个赢得世界敬重、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我们党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但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不仅以开拓精神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在解放思想中一步步扩大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勇于直面党面临的重大风险、严峻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积累多年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决进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发扬光大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等优良传统,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号召全党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困扰、危害党和国家多年的顽疾得到严厉整治,人民群众多年来一直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一些突出问题被有针对性地努力解决,终于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多年并极难根治的严重隐患,校正了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纪律、政治生态和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风清气正,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和谐稳定从来都不是无条件的
长江日报:斗争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和合精神”是否矛盾?怎样从中华文化传统理解斗争精神?
朱继东:和、合二字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不仅蕴含了儒、道、墨、法等各家的价值追求,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斗争精神互为补充、和谐统一、相互促进,并不矛盾。如果一味只讲“和合”,回避斗争、不敢斗争,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和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内核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斗争精神,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合”。
正如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人深刻认识到,和谐稳定从来都不是无条件的,并且往往都是在斗争中争取来的。当然,发扬斗争精神也绝不是逞强好胜、争勇斗狠,更不是盲目冲动、不讲变通,而是在坚定信仰、坚持原则、坚守底线的基础上既勇于斗争,又善于应变。
长江日报:新时代如何继承发扬斗争精神?
朱继东: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新时代,不仅国内多个领域斗争依然复杂,而且在国际上也面临如何打赢中美贸易战等重大考验。要应对国际国内的一系列重大挑战,特别是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都要求我们进一步保持、弘扬斗争精神,在伟大斗争中彻底解决一系列问题、难题,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来源:长江日报,作者授权本官微网络首发;作者:朱继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秘书长;邢帆,长江日报记者)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19-04-26/5627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