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佩戴党徽,可以啊
党员佩戴党徽,可以啊
宁可抗日死
红歌会网转发了浙江嘉兴要求24万党员统一佩戴党员徽章新闻,草民以为,这是一个不错的点子,值得肯定。
有网友在文章后评论说,共产党员戴上党章标志也好,以利于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规范自己言行举止,不要损害党员形象,也有利于人民监督!但最主要的是要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那么,这样搞法会不会有形式主义的嫌疑呢?草民以为还不能这样看,草民以为,在社会风气不正的今天,如果这样要求一下党员,让他们做出表率,还是应该有积极意义的。
如果能够让党员佩戴党徽,党员就必须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一个党员的样子了,他的一言一行得像一个党员了,比方说,出门打车的时候,他应该先让给别人,车上座位没有了,应该主动给年长的让让座,给带小孩让一下座,老人上车困难,他应该上前帮扶一把,有老人摔倒了,应该主动伸出援手,遇到了小偷,他应该挺身而出,若遇到有人溺水了,应该施以救援,还有,说话也要讲究一点语言文明,不能随意爆粗口,也不能随意乱扔垃圾,更不能随地吐痰。再比如,那些戴着党徽的党员,还敢于三五成群的去往宾馆酒店大吃大喝,去往私人会所消费,或者公开进当下“合法”的“赌场”去参赌吗?恐怕都该掂量掂量了。
由此,草民甚至以为,中国其他地方的党组织,也完全应该效法浙江嘉兴,要求属地党员也佩戴党员徽章,起码,应该要求还在职的党员这么做,说不定,这样一来,会对扭转当下已经非常不好的社会风气,起到一个好的矫正作用呢。
中国现在党员人数已经快9000万了,虽说,这些党员中,肯定还有贪官,走资派,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分子,修正主义分子,反革命分子,甚至还有汉奸卖国贼,但我相信,中国绝大多数的党员是好的或比较好的,坏人只是极少数。如果9000万党员都佩戴党徽,说不定,会让那些坏分子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呢。比方说吧,像贺卫方,还有“优秀党员”任志强,如果让他们也戴上党徽,会是一个什么情况?他们不会羞愧吗?
当然,仅仅要求共产党员佩戴党徽是不够的,当下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实事求是地面对中国的现实,正视中国的实际,而不能写文章,说话完全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就像前些天红歌会网转发的一篇人民日报的什么文章,具体什么文章不记得了,但那篇文章完全不顾中国社会实际情况,完全无视人民的呼声,自以为是,自说自话,以为自己有多聪明,写这样文章的人,该是些什么人啊,他们该是一颗什么样的心啊,写这样完全不接地气的文章,除了让人唾弃,除了找骂,还能有什么?
所以,中国更需要做的,是直面现实,直面内忧外患,内外交困的现实,重新找回共产党人当年闹革命的初心,切实搞清楚为什么人的问题,是继续为少数人,为资本家,还是从现在开始,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把为中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服务,为中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中国,改变当下的困局。不改变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也还是不能赢得民心的。2018-8-22
附文:
浙江嘉兴要求24万党员统一佩戴党员徽章
2018-08-22 09:29:12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记者
据浙江在线8月22日报道,“党员同志你好,请问车用气瓶使用登记名称变更如何办理?”8月21日,在嘉兴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嘉兴市质监局窗口负责人钱永平正在耐心地帮市民冯岑办证。党员徽章在他的胸前闪闪发光。
嘉兴是党的诞生地,也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8月20日,嘉兴市委办下发《关于在全市党员中统一佩戴党员徽章的通知》,从佩戴对象、佩戴范围、徽章标准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嘉兴全市24万党员统一佩戴党员徽章,亮身份、树形象、强担当。
一枚党员徽章,一份责任。“无论工作多忙多累,胸前的党员徽章总会提醒我,必须为群众提供最好的服务。”钱永平表示。而今年30岁的嘉兴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张月萍,前不久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员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努力向他们靠拢。”
党员佩戴党员徽章,群众十分关注。8月20日晚,嘉兴市区清华府邸小区,66岁的居民徐为燕在社区党员面前打开了话匣子。半个多小时的交流,老人感到心里暖暖的。当晚,一百多名佩戴党员徽章的党员走进嘉兴经开区城南街道百妙社区居民家中,宣讲“八八战略”,倾听群众声音。
“小小党员徽章激发大情怀,唤起大担当。”嘉兴市委负责人表示,红色党员徽章为嘉兴增添了一抹亮色,也增添了一股精气神。通过佩戴党员徽章,今后,嘉兴各级党组织将进一步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强化党性修养,督促党员在本职工作中履职尽责,发挥党员作用,树立党员形象。同时,让党员接受各方监督和检阅,更好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落细,以先锋行动为红船添彩,为党旗增辉。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18-08-22/5207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