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重大意义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重大意义

望长城内外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的重大论断。

一、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于我们党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于我们党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因为,我们党在过去是一个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掌握全国政权、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执政党,我们党只有正确认识各个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使自己的主观指导符合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在实际工作中抓准主要矛盾,并通过主要矛盾的解决来带动其它矛盾的解决,从而不断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组成的,而其中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其著名的哲学著作《矛盾论》中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告诉我们的方法。”

所以,毛泽东非常重视运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中国的国情,并紧紧抓住主要矛盾来分析认识社会。实践证明这是把握国情的正确方法。毛泽东运用这一方法,分析和揭示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但是从鸦片战争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正是基于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同志才领导我们党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这些年对当前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讨论和探索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认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引自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的经济增长不仅没有解决一些原有的矛盾,反而使社会矛盾和冲突愈来愈多。人们面对着这样的情况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如果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那么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一主要矛盾就会得到解决,其它问题和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可情况却并非如此,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所以,到了本世纪初,不少党内外人士开始对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产生了疑问。有的人说,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固有的判断,不得不承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在悄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我们必须把新的主要矛盾辨识出来。

近十多年来,对于当前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不少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

二是认为“市场经济与过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或者说“市场经济与官僚化的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理由是目前社会存在着的社会不公、两极分化、腐败严重、国富民穷等突出问题,都是从这个大矛盾中派生出来的。

三是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公众良性的公共生活需要与落后的法治及制度监管之间的矛盾”,因为它涵盖了城乡矛盾、财富分配矛盾、贫富差距矛盾、发展与污染矛盾、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矛盾、群体冲突等,并是诸多矛盾的缘起和症结之所在。

四是认为“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的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种认为“公共服务滞后”的看法,是当时影响最大的观点之一。

五是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阶层与即得利益阶层(权贵官僚买办)的矛盾”,也有的说是“落后的官僚体制与民众社会参与诉求之间的矛盾”。

六是认为“日益增长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物质文化相对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应着力促进和扩大消费。

七是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已演变成两大突出矛盾:一方面仍然面临着经济不发达的突出矛盾,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突出矛盾。

以上这些看法,虽然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些道理,但都未能正确回答“当前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

对于理论界对“当前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进行的讨论,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没有表态。但是与此同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虽然没有改变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但从当时胡锦涛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一些讲话来看,中央已经看到由于前些年经济建设“孤军冒进”,特别是“唯GDP主义”的盛行,虽然使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但却带来了社会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不足、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等问题;已经认识到,“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能够支撑我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到了已无力支撑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阶段,我国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状况由可以为社会所承受的阶段进入到了社会越来越难以承受的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关系由不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就无法解决非主要矛盾的阶段进入到了不兼顾解决好某些非主要矛盾就难以继续抓好主要矛盾的阶段。”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没有及时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虽然对于促进以人为本的全面综合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实践效果不够理想。尽管如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起到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三、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按照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积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互协调发展,并在供给侧改革、脱贫攻坚、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依法治国、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方面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从而有效解决或缓解了这些年来存在的一些突出的短板问题。

这一次,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重大论断,是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982年9月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后,历经各次党的代表大会,一直到十八大修改后的党章,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直都沿用这个说法,谁也不去触碰这个金科玉律。

现在,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仅体现了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而且也需要巨大的政治理论勇气,同时,用“转化”的说法也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不仅完全符合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实际,而且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不管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是由人组成的社会。而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来都不是只局限在物质方面。即使是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奴隶社会,广大的奴隶也不会只满足于温饱问题,而心甘情愿地听凭奴隶主的奴役。因此,用单一的生产力的发展来解决人类社会矛盾的观点是错误的。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走出了这个理论的误区,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必将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而走出理论误区,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这就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最为重大的意义。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17-10-24/4686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10-25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