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这几问是真的吗?——闻听“韩寒在厦门大学的讲演”

这几问是真的吗?

——闻听“韩寒在厦门大学的讲演”

渠长根

[背景资料]网传韩寒厦大演讲:真正的爱国主义,就是保护国家不受政府迫害!

近日,青年作家韩寒应邀前往厦门大学发表的一次演讲,反响之强烈,超过了许多以往也曾到过这里的著名专家学者。对此,有评论描述说,他所发表的短短9分钟的演说,更是多次博得全场笑声一片与掌声不断。一开始,韩寒就引用名言来评论所谓的“爱国主义”说:“真正的爱国主义,就是要保护这个国家,让她不要受到政府的任何迫害”。这时,场上响起第一阵掌声。 中选网上作者许骥的博客文章接着说,随后,韩寒又就所谓的“文化大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各位知道,为什么中国成不了文化大国吗?因为我们讲话的时候,总是把领导放在第一位,而大部分领导又都是没文化的;不仅如此,他们还是惧怕文化的,是审查文化的,但是他们又能控制文化;所以,这个国家怎么能够成为文化大国呢”?此时,全场又是一片掌声。然后,韩寒又把话锋转向由他主编的杂志《独唱团》上:“我主编一本杂志,到现在都没有出版。虽然中国宪法有规定,每个公民都有出版的自由;但我们的王法又有规定,每个领导都有不让你出版的自由。这个杂志在审查上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封面上有一副漫画,主人公是个没有穿衣服的男人,相关法律规定不能在出版物中露出某些部位,这我是认可的,所以就用一个LOGO挡在他那里。后来审查人员告诉我说还不可以,你把这个人的正中央部位挡住了,你这是在暗喻‘档(党)中央’。我当时就被雷倒了,我想,把你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想象力,都用在文艺创作上,而不是用在文化审查上,那该有多好啊”!“哗”,场下又是一阵掌声。与此同时,韩寒呼唤一个开放的、自由和民主的文化大国,因为经济的崛起随时会有崩盘的危险,而“如果一个国家在文化上真正崛起了,那她才是一个真正的强国,而且应该永远不会有崩盘的危险”。随后,韩寒又把矛头指向了文化审查……文章最后点评道,尽管此前有人说过:“韩寒将是下一个鲁迅”,但我认为,韩寒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界一个独特的符号,他不会等同于任何人。

 

【第一问】这个关于韩寒讲演的新闻,是真的吗?

恕我孤陋寡闻。

如果是真的,那,就要问问厦门大学了。

如果不是,那就哈哈笑一笑吧。

笑一笑,可以吗?

 

【第二问】我想问演讲者几个问题。

到讲演之前,

您的作品,都是在哪里出版的?

在中国之外的某个或某些国家?

关于爱国主义,

西方的政治学解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政府与国家是两个不相干的东西?

政府与国家总是矛盾的?

那么多人从国外回来了,

依然记不住乘坐斜梯要靠右,

是我们的电梯有问题?

还是外国的习惯太洋气?

 

【第三问】如何才是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任何教人谋财害命、冲击公秩良俗的书,

任何政府都不会允许出版;

任何教人推翻现政府的书,

任何现政府都不会答应出版。

 

文化大国建设,

需要很多人,

既需要光鲜闻人,

也需要劳力者。

文化审查,

我也有体会,也有郁闷。

曾写成书一本,

讲述开国领袖元勋将帅的故事,

审查的答复是:

涉及党的领袖的书籍,慎出。

噢,歌颂人民领袖,传播正能量的书,

出版恁严肃!

那些侮辱领袖,胡说八道历史的书,

却大行其道。

这到底是审查的标准、原则有问题,

还是审查人员有毛病?

但,似乎可以相信:

戏言“(挡)党中央”的那个审查者,糊弄人。

可否把他说的,尤其是对于审查申请的明文回复公开,

让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神回复的面容面世?

如此严肃问题的对答,

我们不想听故事,

更想知道真相。

 

【第四问】想成为鲁迅吗?

那需要不少的条件和要素。

比如,生存其中的那个政府,

要足够地漠视人命,足够地独夫民贼,足够地外强中干,

足够地让你七情六欲唯有恨。

比如,生逢其时的那个国家,

要足够的贫寒,足够的羸弱,足够的令人耻笑,

足够地让你五味杂陈只有苦;

还比如,个人要有足够的民生关怀而非上流清徐,

既见不得刘和珍君请命的政治,

也见不得雷峰塔倒掉的经济,

还见不得志士血洒轩亭口的革命,

也还见不得军阀混战的军事,

尤其见不得日本侵华的外交。

吟风月,弄舌尖,走场子,玩杂耍,

鲁迅不出手。

 

像鲁迅先生,

横眉冷对千夫指,敢吗?

敢于冷对“千夫指”而不理不睬?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除了骂,

嬉笑怒,也能成千古练达之文?

似刀枪,又似匕首,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鲁迅先生说: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这个人生,是个人的,也是群体的,更是全民族的。

所以,

鲁迅既敢于直面个人与群体的惨淡人生,

也敢于直面民族的惨淡人生。

比如,面对当时日本的咄咄逼人,

他没有放下批判的武器和唤醒的文笔。

如今,中国面临那么多来自国外的挑战,

可曾如鲁迅一般,傲骨临风,摇旗呐喊?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17-07-13/4512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7-14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