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统一的含义是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统一的含义是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郭松民
郭松民在第二届洪门爱国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中国历史上,为什么统一会成为主流?欧洲为什么分裂是主流?我认为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很早,最迟于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稳固的文化认同。黄河流域的“诸夏”都认为自己是文明的,区别于四周的蛮夷戎狄。这种文化认同,使得中国的统一的具有一种再生机制,即便由于某种内外因素出现了暂时的分裂,但统一却始终是一种“内在”而自然的趋势。
但是文化认同一旦被破坏,统一的局面也就不复存在。佛教从东汉年间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而言,这是一种外来文化,中华文化一时难以消化,结果从东汉末年开始进入魏晋南北朝,中国经历将近400年的分裂,直到禅宗的出现——这意味着佛教中国化的基本完成——中国才再次进入了隋唐统一的局面。此后也没有再出现长时间的分裂,比如唐亡之后出现的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总共只有五十多年。
中华文化再次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就是到了近代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对中国的侵略,不仅意味着战争、鸦片与割地赔款,也意味着一种异质的新文化的入侵。坦率地说,传统文化——无论我们怎样珍爱它——在这种异质新文化的入侵面前溃不成军,不仅不能承担起整合国民自立自强的任务,就连自己的生存本身也成了严重问题。
大家发言时都谈到了中山先生。中山先生是洪门的“龙头大哥”,理应获得最大的尊敬,但中山先生去世的时候,中国的统一远没有完成,不仅有南方革命政府与北方的北洋政府相对峙的南北分裂,北方的段祺瑞执政府也不过是徒具虚名而已,各省的督军、军阀,他都指挥不了。
中山先生没有实现统一的夙愿。中国的统一,台湾之外的大陆主体部分的统一,是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完成的。
毛主席为什么能够完成国家的统一?要完整系统的回答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一部煌煌巨著。但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找原因,则是因为从五四运动到延安整风,中华文化再次顽强消化吸收了异质的西方文化,形成集东西方文化精华之大成的新革命文化——其主体就是毛泽东思想,核心价值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主席在延安时期著名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堪称新文化的新四书五经。
新革命文化的威力有多大?我们举一个数字就清楚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总数约300万人,但建党以来牺牲的有名有姓的共产党员烈士就有370万人!至于没有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更多了。比如在上海的龙华烈士陵园,有一个无名烈士墓,里面就有271为无名烈士。
讲到这里我想顺便说一下,在坐的有台湾来的朋友。我们知道,每次国民党主席回大陆,如连战主席、吴伯雄主席、洪秀柱主席等,都会去中山陵、黄花岗烈士墓等这些代表国民党光荣的地方,这当然是可以的,但也应该考虑去南京的雨花台、上海的龙华烈士陵园,去向那里的烈士献花鞠躬,国民党既然想参与国家的统一进程,就应该对历史有所交代。
在新革命文化的支撑下,毛主席和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仅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还做了这样几件大事:
第一,重建了强大的中央政权。这一任务绝非是轻而易举的,因为从晚清开始,中国就陷于四分五裂,中央控制不了地方。比如八国联军之役,联军攻陷北京,但南方诸督抚却拒绝执行朝廷“勤王”的诏书,搞什么东南互保,坐看北京沦陷。此后的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也都不能算是真正有效的中央政府;
第二,五次对外战争全胜。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武器装备和美军武器装备差距,要远大于抗战开始时国军和日军的差距。结果是志愿军把美军赶到三八线以南,美军不能踏上中国国土一步;而抗战中国军不仅丢了首都南京,而且还丢了所有沿海大城市及出海口,收缩至西南一隅;
第三,建立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这是现代国家的“公民证”,没有这个,在国际社会中就是二等公民。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工业体系堪称继长城、大运河之后中国的第三个千年工程。
今天的会议主题是“反独促统”,那么谁是统一的主体?当然,是毛泽东主席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表明中国已经走出了历史的三峡,找到了自己适应现代世界的文明形态,这是继夏商周和秦汉统一之后的中华第三期文明。所以,统一的含义就是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是当代中国的正统、正塑。
今天,我们谈到“反独促统”的话题,不仅要反对“一中一台”,也要反对“两个中国”。识别真统一、假统一的标志有两个:是不是认同共产党的领导;是不是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
谢谢大家!
新闻链接:“中华一家 反独促统 忠义天下”
第二届洪门爱国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28日下午,由北京华夏文化交流促进会、全球洪门联盟、全球和平使者联盟联合举办的“中华一家反独促统忠义天下”第二届洪门爱国文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两岸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同来自香港、澳门以及美国、德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全球各地的洪门领袖和代表人士集聚一堂,围绕“习洪会"后两岸关系发展形势,弘扬中国洪门爱国文化传统和大忠大义精神,维护两岸和平发展大局、促进祖国统一,展开了热烈讨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16-11-29/4133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