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罗援: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不容置疑

        共产党人在毛泽东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改造中国的思想和计划,同时广泛寻求群众的拥护。共产党的游击队牵制了上百万日军,而自己从未被消灭。

  现在西方史学界一谈起二战,脑中浮现的就是苏德战场的惨烈、诺曼底登陆的激烈、太平洋战场的悲烈,而鲜谈中国战场的壮烈。即便 谈起中国战场,又强调“置日本法西斯于死命”的美国那两颗原子弹和苏联出兵远东的意义,而鲜谈中国军队14年抗战的决定性意义。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中的地位到底如何?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到底如何?该是正本清源的时候了。身为中国人,我们为中华民族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中所作出的贡献, 感到骄傲和自豪。

一、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功不可没

  中国的抗战,使日本陆军的主力深陷中国战场,无法实施“北进”计划,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致命危险。在卫国战争最危急的时候,苏联先后从远东地 区抽调54万兵力、5000多门火炮、3300多辆坦克,大大加强了西线对德作战力量。斯大林曾谈道:“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 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中国抗战还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有35个师团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派 往太平洋战场的仅10个师团。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你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 印度……”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可以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 中国成为抗击法西斯在亚洲大陆侵略的主要战场,中国抗战直接决定着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的成败。

二、中国军民对战胜日本法西斯的贡献功不可没

  首先,中国对日作战时间最长。从“九一八”事变起到日本投降共14年,其中局部抗战6年,全面抗战8年。到1939年欧战爆发,中国已只身抗战 八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已抗击日本法西斯达十年之久。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称赞“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德国军事评论家威尔纳 指出:“中国迫使日本陷入持久消耗战。中国地域广阔,军队众多,作战坚韧,富于人民战争精神,士兵熟悉环境,使中日战争的景象与日本对西方列强进行的陆战 迥然不同。”美国对日作战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日本投降,时间不到4年;苏联从1945年对日宣战到日本投降,时间不到1个月。

  其次,中国在对日作战中起到了主力军作用。有统计显示,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军队在1938年抗击了日本海外陆军主力的94%,1940年抗 击了日本海外陆军主力的78%;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分别在1942年和1943年抗击了日本海外陆军主力的64%和54%。1938年10月武汉 会战结束时,日本陆军共有34个师团,其中的32个在中国作战。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陆军51个师团中的35个深陷中国战场。战争结束时,在华日本陆军约 105万人,太平洋战场只有83万余人。1945年日本战败时,向中国投降的日军人数达128.3万(不含关东军),是日本海外各战场中投降人数最多的。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抗战中取得了辉煌战果,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民共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自身伤亡3500多万人,按 1937年比值折算,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而苏军在远东战役中伤亡3.2万余人,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伤亡32万余 人。日本历史学家伊豆公夫也承认:“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绵延14年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我 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人民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军。中国的持久抗战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战区发挥了东方主战场的作用。

三、国共两党对抗战胜利的贡献功不可没

1.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不容置疑

  一是倡导建立并坚决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性地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的力量凝聚问题。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屡战屡败, 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御外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率先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近代以来不曾 有过的全民族共同抗敌的崭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展现出民族大义为重、抗战大业为先的胸怀,表现出一个成熟政党处理复杂问题的智慧和能力,率先提出“抗日救 国”主张,并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实现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方针转变,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实行联共抗日的 政策,使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开创了全民族团结抗敌的崭新局面。

  二是提出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创造性地解决了以弱胜强的战争方略问题,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 战》等著作中,将抗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突出战略相持的地位作用,并提出了实行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 战,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相结合等一整套战略战术,为中国抗战勾画出清晰路线图。

  三是树立了民主的旗帜,在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实行“三三制”。延安风清气正、充满活力,成为抗日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七七事变后,从西安到延 安的几百里公路上,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男女知识青年奔赴延安。1943年12月,任弼时在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说:“抗战后到的知识分子总共有4万余 人。”这是土地革命战争中从未有过的景象。连海外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考察了国统区和陕甘宁边区后也说:“中国只有一个地方没有贪污,那就是延安。”

  四是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承担了最困难的战略任务。全面抗战开始后,共产党创造性地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 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形成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在长达5年的战略相持阶段,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坚力 量。整个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全国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人,民兵达268万 人,并建立了19块抗日根据地。一些人污蔑共产党军队“游而不击”,若果真如此,岂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

  对于那些当年亲身经历中国革命实践,或者认真研究中国历史的人来说,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领导力都高度赞扬。1942年2月24日,斯 诺在回答罗斯福时说:“蒋介石是个独裁者,他很聪明,但又无能,他不知道中国人民需要什么,不知道怎么为人民办事。这一点和毛泽东大不相同。你要知道中国 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民占了一大半,不能赢得绝大多数的民心就很难统治中国。”美国历史学家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在他们从1934年到1947 年作为活动中心的遥远西北边陲根据地延安,共产党人在毛泽东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改造中国的思想和计划,同时广泛寻求群众的拥护。”“共产党的游击队牵制 了上百万日军,而自己从未被消灭。”

2.抗战将士都是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应该得到全民族的尊重

  作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共两党领导的军队为抗战胜利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之初,经过国共两党郑重磋商取得共识和谅解,确定战略分工 与战略部署:国民党军担任正面战场作战,以打正规战为主;八路军担任侧面及敌后作战,以打游击战为主,并且在总的战略下进行独立自主的指挥。在长期抗战进 程中,中国军队客观形成了正面战场的内线持久防御作战和敌后战场的外线速决进攻作战相结合,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特殊战争景观,从而陷敌于两面作战、腹 背受击的被动局面,彻底粉碎日本法西斯速战速决、亡我中华的战略企图。

  现在有些人拿国共两党牺牲的将领多少来说事,其实这里有许多不可比性。第一,国民党当时掌握着全国的战略资源,具有执政优势;第二,当时国民党 军队有180个师的编制,而出于“限共”的考虑,只给了共产党三个师和一个新四军的编制;第三,国民党军队的一些阵亡将领是牺牲后追封的,而共产党军队的 大部分军官并未受衔。若以共产党团以上干部相当于国民党旅级将军来算,共产党军队牺牲的将领将高于国民党军。有统计表明,从“九一八”事变到对日最后决 战,中华民族至少有414位将领捐躯,其中共产党武装206位,国民党军189位,民众武装19位。在189位殉国的国民党将领中,时为国民革命军军长、 上将或被追晋上将者有12位,共产党军队中正军职以上干部(包括东北抗联)牺牲者18位。在抗战中,首位殉国者为十九路军少将滕久岳,最后一位殉国者为八 路军冀南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桂干生。

  在“中国降了,任何人都要做亡国奴”的危难关头,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存亡绝续的艰难选择,庆幸国共两党选择了共御外侮的正确道路,此乃中华 民族之幸,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将士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都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女!抗日战争不应该是哪一党哪一派的胜利,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 族的骄傲。

  中国人民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丰功伟绩,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也抹杀不了的历史结论。在国际上庆祝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70周年气氛愈加浓郁之际,仍有一些噪音杂音阴魂不散,一部分日本右翼分子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妄图淡化、矮化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决定性制胜作 用,全世界中华儿女应该联起手来,捍卫先辈们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果实,牢记历史,共御外侮,抵御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公理正义。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15-08-21/3362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左翎飞 更新时间:2015-08-22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