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雷锋》杂志创刊,总编陶克少将:否定雷锋会令人民无所适从

485_201206261156431z5FU.jpg

《雷锋》杂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总编辑陶克

724日,《雷锋》杂志在北京创刊,这是中国第一本在全国公开发行,传播雷锋精神的专业杂志,起步发行量是5万份,由人民出版社主管。

对于一个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存在于媒体铺天盖地宣传中的人物,一个已为人们所熟知的精神象征、文化符号,为什么还需要一本专门的杂志作为宣传平台?它又如何在当前的传播规律下打动受众?

信仰和真实——726日,《雷锋》杂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总编辑陶克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提出了这两个关键词。

他反问:“在我们这样一个崇尚孔孟的礼仪之邦,竟然出现‘摔倒的老人要不要扶’这样的讨论。尽管我们国家有为数众多的媒体,对于当下严重的道德滑坡,是不是需要一个专门传播雷锋的杂志?”

他指出信仰之于当下社会现状的重要性,而《雷锋》杂志正应追求信仰、传播文化的需求;其内容的真实性是打动受众之处:“现在不少年轻人不是喜欢求证吗?我们的内容绝对真实。”

陶克对于真实性的重视源于今年年初甚嚣于网络的雷锋“虚假论”,此番论调令这位研究雷锋文化15年的少将颇感愤懑。他说,早在中国共产党宣传雷锋事迹之初,就已严格核实过其事迹的真实性。

陶克指出,当时中央关于雷锋的宣传纪律中还有“宣传雷锋谁造假,开除谁的党籍”的严规。

陶克告诉澎湃新闻,196327日,《人民日报》用两个半的版面大篇幅刊登雷锋事迹。当天晚上周恩来致电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兼新华社社长吴冷西,表示雷锋的事迹可能会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要求核准事实。此后,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沈阳军区和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联合组织了三个调查组分赴雷锋的部队、家乡等地,对登过报纸的事实和细节进行核对。

细节核对到什么程度?陶克举了个例子,某年中秋适逢雷锋母亲的忌日,报道中有类似一曲《良宵》响起,雷锋流下眼泪这样的描述。调查组就问雷锋的战友当时有没有听到《良宵》,结果战士们说不知道《良宵》是什么。

陶克指出,当时中央关于雷锋的宣传纪律中还有“宣传雷锋谁造假,开除谁的党籍”的严规。雷锋所在团宣传部部长吴广信因未经审阅批准就在《营口日报》上发表关于雷锋的文章而受到处分,并从此被禁止参与任何关于雷锋的报道。

他阐释“虚假论”的成因,认为一方面源于敌对势力意图摧毁国人的信仰,具体行动从抹黑影响全民族的人物开始;另一方面,是当下盛行的揭秘、还原历史之风刺激到人们的兴奋点,而有些人正是打着“揭秘”的旗号颠倒是非。

“如果否定了雷锋,就是否定了我们历代国家领导人抓的道德工作,就否定了千万相信雷锋的人和一批批道德模范。否定雷锋会令我们的人民无所适从。”陶克表示。

对话陶克

谈《雷锋》:内容绝对真实,使用能被年轻人、世界接受的语言风格

澎湃新闻:《雷锋》杂志的受众定位是?

陶克:定位是具有雷锋情怀的好人。目前的受众主体是教师、企业和解放军,我们发现还有很多中老年特别喜欢这个杂志,我们下一步的重点是走近高校。

澎湃新闻:现在的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对于好人好事的宣传接受度并不是很高,甚至会有些苛刻。《雷锋》从内容上讲怎么打动读者?

陶克:其一,保证真实权威。现在年轻人不是喜欢求证吗?我们的内容绝对真实,而且独一无二;其二,使用能被年轻人、世界接受的语言风格;第三,我们杂志上有一个互动的栏目主要针对年轻人,探讨一些在报纸上看起来不太适合讨论的话题。比如对于年轻人来说,雷锋离他们的时代有点远,那么雷锋对于他们有什么意义呢?或者,我们为什么要学雷锋,我做好事就行,为什么要挂个学雷锋的名头呢?最后,就是要搞活动。

澎湃新闻:作为一本杂志,内容上如何体现厚度?

陶克:我们要探讨如何让雷锋成为一种文化,我们想设立一个“雷锋学”以及雷锋学院,就讲如何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再者,学雷锋作为一项群众性的活动,开展了半个多世纪,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未来还要进入常态化,那什么叫常态化?这也是我们杂志要研究的问题。

澎湃新闻:采编团队由哪些成员组成?

陶克:一部分是各地研究雷锋的学者、专家;其二,是年轻大学生,还包括中央网站一些有雷锋情结的研究生;其三,希望能请新闻界的朋友们帮我们做顾问和兼职编辑;其四,我们组建了理论水平比较高的顾问团和智库。顾问团成员包括原中央政治局委员迟浩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等;智库成员主要是军队在职的一批研究理论的年轻专家,一个月开一次会,用于评估杂志。

澎湃新闻:当下受众覆盖率最高的传播方式可能是网络,选择用杂志这个传统的传播平台是不是与传播规律有些背道而驰?

陶克:的确网络的速度更快,覆盖率也更广。但对于我们而言,其一,面临人力和财力不足的问题;其二,各地一些雷锋社团成员,以及有雷锋情怀的人希望能够拿到一本杂志,这样就能保留下来。再者,保证权威性。毕竟杂志白纸黑字,网络的权威性还是比不上纸媒。

谈关于雷锋的争议:国际上存在敌对势力想让中国乱

澎湃新闻:今年年初关于雷锋的争议突然甚嚣尘上,比如质疑其存在的真实性,您认为出现这种论调的原因是什么?

陶克:从国际的角度讲,国际上存在敌对势力想让中国乱。搞乱中国先要把党搞垮,搞垮党就要搞垮人。

现在中央打虎的决心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但不可否认长达几十年的治党不严的确留下了隐患和祸害,严重伤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人们会想,既然有些官员沦为“老虎”,那么这些他们经常在大会上号召人民学习的英雄,难道都是真实的吗?如此,人们就会对刘胡兰、董存瑞开始有所怀疑。

我认为信仰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信任是对人的信任,对理论的信任也是首先对人的信任。我们信任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相信马克思列宁把苏联建设成一个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国家。现在如果有人要毁掉我们的信仰,就是要抓住这些影响全民族长达半个世纪的人物开始,把他们抹黑。

从现实的角度讲,现在求真、还原、揭秘风四起,刺激人们的兴奋。但有人在揭秘的旗号下颠倒是非。比如黄继光,美国人那么厉害的武器,他能不能堵住枪眼?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会知道,英雄是在一瞬间产生的。在那一瞬间他扑向敌人的枪口,可能就两三秒的时间,部队就冲上去了,因为部队是被压制在敌人碉堡下不足100米的地方抬不起头。

在生死关头,人们的意志达会到忘我的程度。我记得1998年抗洪以及2008年救援汶川大地震时,部队要组织“敢死队”。当被问及是否是独生子女,年轻的士兵们没有一个人举手;但被问及是否是党员,全部把手举起来了(他们当中有很多是独生子女,或者不是党员,为了参加“敢死队”,隐瞒了真实情况)。要知道,这些年轻人平时在部队也会偷偷买零食,甚至翻个墙出去看录像。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这些为我们民族做出贡献的人,我们需要这种情感,不然我们就没有历史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15-08-02/3329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只等闲 更新时间:2015-08-03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