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共产党人的“不坏之身”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从政为官的道德修养,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而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那样,党员领导干部在修身做人上,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有更高的觉悟和境界。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性修养问题。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提到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提高共产党人个人修养树立了准则与标杆。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系统阐述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目的、方法和要求。1941年7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要求全体党员增强党性锻炼,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下面团结起来。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面临的风险考验非常严峻,对党员领导干部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共产党人只有严以修身,在腐蚀与诱惑面前炼就“金钟罩”、铸就“不坏身”,才能始终严守道德、纪律和法律底线,不断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干事创业,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抓住了根本,切中了要害,三者缺一不可,共同铸就着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共同诠释着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共同支撑着党的事业健康发展。这也是共产党人修身的基本要求和深刻内涵。
修好对党忠诚之心,才能坚定共产党人为政之魂。党性锤炼是共产党人修身律己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他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党员干部保持了忠诚,关键时刻才能靠得住,这是考察一个党员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对党忠诚,必须把牢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动摇了,对党的忠诚也必然发生动摇。我们必须把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作为修身立业的压舱石,炼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对党忠诚,必须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自觉同违背党性原则的言行划清界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对党忠诚,必须严格服从党的组织原则。自觉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组织生活,服从组织决定,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决不搞非组织活动,决不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决不允许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决同破坏党纪国法实施、践踏党纪国法尊严的行为作斗争。
修好个人干净之德,才能打牢共产党人立身之本。清正廉洁、一尘不染,是共产党员的本色。做到了干净,才能赢得群众认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增强道德力量作为人生重要的必修课。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自觉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思想上的关口是最重要的闸门,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修好个人干净之德,首先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解决好入党当干部“为了谁”的问题,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学习工作、谋事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刻好这颗定盘星,面对大千世界的诱惑就能够稳得住心神,面对各种利益的纠缠就能够守得住底线,远离不仁之人,远离不良之好,远离不义之财,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在工作中,能不能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力,守好公与私的分界线,时刻检验着领导干部能不能做到个人干净。修好个人干净之德,必须分清公私界限,明确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深刻认识手中权力的本质,牢固树立正确的公私观、义利观、权力观、政绩观,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真正做到为民用权、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坚决防止市场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绝不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趣味是一个人“官品”、“人品”的集中体现。修好个人干净之德,就要远离低级趣味。有了不良趣味,很容易被人抓住“软肋”,往往就是腐败的开始。有的干部“追求物质享受,情趣低俗,玩物丧志,沉湎花天酒地,热衷灯红酒绿,纵情声色犬马”,最终滑入腐败的泥潭,沦为党和人民所不齿的败类。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涵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决不能被低级趣味和嗜好俘虏。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才能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修好敢于担当之为,才能把握共产党人成事之要。我们党之所以能团结广大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就是因为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是对担当精神的科学阐释,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修好敢于担当之为,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做到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敢于担当还体现在敢不敢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敢’就是勇挑重担,敢于迎难而上;大胆开拓,敢为天下先”。没有一股“闯”劲、“钻”劲、“拼”劲,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是不可能抓好落实的。现实工作中,并非一切具体问题都有现成答案。要少一分“等”“靠”“要”思想,多一分“闯”“冒”“试”劲头。修好敢于担当之为,还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在错误思想和认识面前敢于发声,敢于亮剑,坚持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反对什么,一定要十分明确,特别是在重大是非、重大界限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地亮明党的主张和观点。针对宣扬错误的思潮和主张,必须始终保持高度政治警醒,旗帜鲜明地进行辨析和批驳,坚持用真理揭露谎言、让事实说明真相。在复杂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敢于担当的同时,还要苦练内功,做到敢担当也能担当。要克服“本领恐慌”,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敢担当、能担当。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15-07-18/3300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