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程发言:应对深化改革中错误思潮的挑战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清醒冷静的政治头脑、深沉强烈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革命意志品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沉着应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敌对势力、党内腐败势力和各种错误思潮的挑战,团结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打开了新局面,出现了正气上升、邪气下降的新气象。但是,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腐败与反腐败、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仍呈胶着状态。国内外敌对势力、党内腐败势力和各种错误思潮仍在顽强地表现自己,继续干扰并企图改变“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一、在“全面深化改革”方向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主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强调,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回答好。他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向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为此,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和价值体系选择的问题。针对国内外一些人提出的中国应该实行西方多党制、三权鼎立、两院制,实行“军队非党化”、“军队国家化”等错误主张,习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醒我们,看待政治制度模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就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我们说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并不是说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不存在了,在国际大范围也不存在了。
他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后,宣传舆论中出现了一些片面解读的问题。比如,只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只讲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讲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甚至认为国有企业根本搞不好、应该消失;只讲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各种权能,不讲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等。如果听任这类片面和错误的解读误导实践,全面深化改革就将落入全盘西化、私有化、自由化的陷阱。因此,习近平同志一再警告,改革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必须加强舆论引导,引导全社会全面准确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对认识不清的,要加强教育引导;对故意曲解和诋毁的言论,要坚决予以驳斥,发出我们的声音,以正视听。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的舆论解读中仍然存在与三中全会精神背道而驰的主张,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和实践。例如,一位官员学者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实际上就是政治现代化。既然是政治现代化,就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要动不动就问是姓社还是姓资,是马克思主义还是非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该官员兼学者没有具体解释他心目中的“政治现代化”的含义和标准是什么,但他明确主张,必须搞“不要动不动就问是姓社还是姓资,是马克思主义还是非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政治体制改革。要求党和国家搞这样的政治体制改革,究竟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要照搬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两院制,实行“军队非党化”、“军队国家化”的政治制度模式?持这种观点主张的并不是个别人,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说明,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选择什么制度模式和价值体系的问题上,我们仍然面临着错误观点和主张的挑战。制度模式与价值体系选择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认同和迷信号称“普世价值”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价值观,必然导致迷信和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模式。
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主张
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但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后,歪曲全会决定的论调依然存在。
例如,有些人一厢情愿地宣称,“‘依宪执政,就是建立宪政的政治体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走“宪政之路”。还有人讥讽最高人民法院党组虽然强调要坚决划清与西方“司法独立”、“三权鼎立”的界限,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谈及的“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与刑事诉讼法教义上的“司法独立”并无区别。因为该《意见》“已然呈现出了法院的外部独立、法院的内部独立、法官的身份独立与法官的职业特权这一司法独立的中国图景。即使有司矢口否认并摆出‘严防死守’的姿态,我们也有责任捅破这层窗户纸:‘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与‘司法独立’的内涵要素并无实质差异。捅破之后,我们需要去完成这项只能做却不能说的事业!”
这类歪曲解读说明,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问题上也仍然存在着制度模式和价值体系选择的挑战。有必要高度重视、认真应对这种挑战,否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不是没有被这类歪曲解读诱入陷阱的可能。
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主张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问题上的片面解读、故意曲解和诋毁的言论,有些属于思想认识问题,有些则是蓄意干扰、图谋误导。认识不清,难免在制度模式和价值体系选择上出现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的偏差。蓄意干扰、图谋误导,则是因为他们在制度模式和价值体系上已经有了既定的政治立场和方向选择,不是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是鼓吹迷信和照搬西方资本主义。
在中国,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旨在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摆脱资本主义剥削统治,为建设、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使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提供科学认识基础和实践行动指南的理论。反马克思主义理论则是把资本主义剥削统治关系美化为最符合人性、最先进合理因而将永恒不变的社会制度,至多是企图通过改良来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统治关系。
显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反马克思主义理论代表的是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要求和政治立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代表的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要求和政治立场。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向问题上,即制度模式和价值体系选择问题上的片面解读、故意曲解和诋毁言论,实际上是当代中国存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要求和政治立场的反映。
当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突出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格局形成深刻复杂的多元化背景下,西方不断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和平演变战略,国内不断泛起“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启蒙”、“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等反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潮。一些学者、官员、理论工作者和媒体自由撰稿人不断鼓吹中国共产党应从“革命党”转变为所谓“现代化”的“执政党”,进而转变为“宪政党”;从“革命党思维”转变为“现代化”的“执政党思维”,进而转变为“宪政党思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应从“斗争哲学”转变为“和谐哲学”;中国的国体应从“人民民主专政”转变为取消专政的所谓“民主宪政”。甚至有的党员学者以“在《共产党宣言》问世的1848年,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为由,把《共产党宣言》关于“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的纲领性主张贬斥为“激进并含有空想因素”。以“也有缺陷”的说法,把剩余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资本剥削雇佣劳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统统贬斥为只是“具体结论和个别论断”。有的党员学者以“没有登记注册”为由,攻击中国共产党执政“非法”,主张大陆走“台湾现在的模式”,搞“多党制”、“军队国家化”。有的党员学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污蔑为“实际上是封建专制主义社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类乌烟瘴气的言论长期充斥互联网和一些报刊杂志上,其负能量对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社会舆论产生的混乱和恶劣影响不可低估。
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应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挑战
1、在全党特别是各级干部队伍中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就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首先是要提高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处理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否则,就不能全面正确地分析评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和领导人物的功过得失,也不能全面正确地分析当今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就与问题、机遇与风险,因而也就会缺乏政治判断力和政治预见性。其次是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否则,就会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最新理论观点说成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谓“传统观点”)的“突破”,进而有意或无意地把“突破”等同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否定”,其效果是使人们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和否定性的看法,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
2、在全国特别是青少年中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以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为本位,强调个人权利与自由至上(实质是以资本的权利与自由为本位,主张资本的权利与自由至上)的价值观,给我国社会原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造成了十分深重的冲击。如果听任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会被断送。当前,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广大党员率先垂范,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才能有效抵制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渗透,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3、应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挑战的根本对策,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国际、国内、党内种种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也发生过一些失误和曲折,这种现象不仅前30年存在,后30年也同样存在,亟待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克服和纠正。例如严重腐败、贫富悬殊、生态环境恶化、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风气上乱象丛生,党群关系紧张,在改革方向、制度模式和价值体系选择等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和对立……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必然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面对这一系列矛盾问题的严峻挑战,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忠实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严肃的深刻的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明确道路、端正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扎实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把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胜利推向前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15-03-31/31041.html-红色文化网